微信分享图

8941 四川官局光绪元宝满文“宝福”错版二十文铜元一枚

四川官局光绪元宝满文“宝福”错版二十文铜元一枚
拍品信息
LOT号 8941 作品名称 四川官局光绪元宝满文“宝福”错版二十文铜元一枚
作者 -- 尺寸 -- 创作年代 --
估价 800,000-1,6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川省铸造。红铜光边,正面中央应铸满文“宝川”错为“宝福”,殊为奇特。属试铸样币,仅见一枚,极珍。近未使用
四川官局光绪元宝满文“宝福”错版铜元
四川省的清代铜元,分四川官局光绪元宝、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及大清铜币三大系列。其中,四川官局光绪元宝为其草创期的铸品,铸时也仅持续七月有余。
光绪二十六年(1900),李鸿章在广东创铸铜元,成效显著,之后全国各省纷起仿效。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川总督岑春煊奏准在成都筹设铜元局,利用原宝川钱局生产机铸制钱的旧址(附设于生产军火的机器局内),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开始铸造铜元。其体制及式样,仿照福建官局铜元,币名为“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面值分五文、十文、二十文三等。光绪三十年(1904),继任四川总督的锡良,鉴于四川官局铜元市间乐用,且铸造利润丰厚,决定仿效湖北铜元局模式,扩大铜元铸造规模,增建厂房,添置新式造币机械,并于同年二月开铸改版为“四川省造”的新版铜元。
四川官局光绪元宝铜元,从始铸到被改名,共铸行七个多月。因时间短暂而铸量不大,今传世数也无多,其中尤以五文、二十文较少见。另外,传世还有满文错为“宝福”的,更似凤毛麟角。
四川官局光绪元宝满文“宝福”错版铜元,有五文、十文、二十文三等币值。其正面中央铸满文“宝福”,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下缘分别铸汉文纪地及纪值,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背面中间为坐龙图案及珠圈,上下缘分别铸外文纪地与纪值,左右两侧也各铸一梅花星。其中五文币的纪值外文错为反列。
此类币的错版方式为中国铜元所独见,故尤令藏界所瞩目。然因其产生背景未见直接史传,故颇费藏界思量。其中,比较通行的推测是:该币模仿福建官局铜元,因刻模者不习满文或疏忽大意,误将满文“宝福”也仿刻于铸模之上。另外,五文币的外文纪值反列也系疏忽所致。这一猜想,是可在四川铜元局初创期的状况中得到支持的。
据史料考证,四川省在清廷强令各省开铸一文制钱后,四川总督刘秉璋遵旨在四川机器局内附设宝川钱局,购置造币机器,于光绪十九年(1893)前后开铸机铸制钱。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川铜元局利用宝川钱局旧厂房及机器设备铸造铜元。草创期间,因陋就简,铸币原料也是以机器局的废弹壳及钱局剩余铜料为主,也没有专聘造币专家,管理层及技术工人都是从机器局中借用而来。如此简陋条件,与其它各省多以添购新机,委托国外代刻铸模相比,实显寒酸。藉此而能铸出“四川官局”这样尚属精美的铜元,可谓难能可贵。而作为非专业的模具雕刻师,在仿刻铸模之初出了点差错,又何足为怪。
另据实物考察,四川官局光绪元宝满文“宝福”错版铜元,铜质与四川官局铜元流通币一致。其文字、图案、制作的风格气息,也与四川官局铜元流通币一脉相承,显得虽拙朴但流畅自然。因此,此类币与四川官局铜元流通币属同期之物无疑可置。
四川官局光绪元宝满文“宝福”错版铜元,红铜光边,属试铸样币类,全套均极稀见。据知,其中二十文者,迄今只见一枚,十文、五文两者,存世均仅二枚。奇特而稀罕,弥足珍贵。
作者:施新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