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834 王原祁 甲申(1704年)作 仿米家山水 立轴

仿米家山水
拍品信息
LOT号 1834 作品名称 王原祁 甲申(1704年)作 仿米家山水 立轴
作者 王原祁 尺寸 59.5×44cm 创作年代 甲申(1704年)作
估价 1,500,000-2,500,000 成交价 RMB 1,65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款识:蕉师来京日,每过寓。近忽数日不至,闻其以病卧盘石,特作此图寄候。烟云可以豁烦懑,会心处当无不是药也。甲申暮春望前麓台祁笔。
右下印文:西庐后人(朱长文)。
印文:王原祁印(白文)、麓台(朱文)、西庐后人(朱文)、御书画图留与人看(白文)
题签:麓台司农真迹,平斋主人,壬申十日白鹤溪渔者书签。
印文:超然(朱文)
鉴藏印:超然心赏(白文)、进庵审定(白文)、月波楼主人秘籍(朱文)、仁和王绍延考藏书画(朱文)、金传■(朱文)、湖帆鉴赏(朱文)、载鹤峰书画印(朱文)、何理盦心赏(朱文)
注:《改定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205,《古缘萃绿》著录的另一带“蕉师”上款设色山水,亦为甲申年创作。
王原祁《仿米家山水》
“四王”,是对清代著名山水画家王时敏、王挪、王原祁和王骧的统称,他们在借鉴古人立意、布局、运笔、色彩和线条,精研笔墨之法等方面集古之大成,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四王”作为对清代绘画影响深远的人物,在当时被尊为“画学正宗”,统领山水画创作长达数百年之久,传派及门生众多。在“四王”中,年纪最轻,成就最高的是王原祁。有诗曰:“百余年来写山水,三王之后推司农,千秋绝艺一家擅,独辟画苑开榛丛。”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西庐后人等,江苏太仓人,为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供奉内廷,官至户部左侍郎,故亦称“王司农”。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他奉旨纂辑《佩文斋书画谱》,并任纂辑官。王原祁深得康熙赏识,因而师承者甚众,遂形成一独立的画派。由于王原祁为江苏太仓人,太仓亦称娄东,所以这一画派被称为“娄东派”。
王原祁画承家学,得祖父王时敏及王骧指授,致力于摹古,尚宋元画法,尤宗黄公望。他喜画浅绛山水,擅长干笔积墨法,反复皴染,多遍始成。因用笔沉雄,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故有“笔端金刚杵”之誉。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由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开创的“米派山水”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元、明、清被文人画家视为“逸品”。这种用水墨湿笔结合没骨写意来表现江南烟雨云霞变幻景色的画法,被称为“云山墨戏”,具有不拘常法、纵放简逸的笔墨来表现物象的特点,散发出一股清润淡泊的意趣。
《仿米家山水》采用全景式构图,表现江南平远景色,画面虚实相间,云雾缭绕,峰峦层叠,平坡树木成簇,小径蜿蜒,其间点缀茅亭草舍,郁葱茂密山林的景色尽现笔端,十分简括。山石轮廓主要用没骨法通过水墨的层层渍染、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及横卧的浑点“落茄皴”,来展现景物前后层次。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表现层层山头,显得朦胧、滋润。云烟飘浮其间,时隐时现,有流动之态。画面于简逸中含深邃,朦胧中富变幻。王原祁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在格调、意趣、气氛、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笔墨形式诸方面,可谓深得“米家云山”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