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841 王峥 2001年作 物语

物语
拍品信息
LOT号 0841 作品名称 王峥 2001年作 物语
作者 王峥 尺寸 80×80cm 创作年代 2001年作
估价 26,000-38,000 成交价 RMB 28,600
材质 木板 坦培拉 形制
出版:《彷徨架上—中国高等美术学院艺术论坛》,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王峥,女,山东济南人。1986年9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90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2001年7月毕业,获硕士学位,导师詹建俊教授、朱乃正教授;2001年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与表现工作室,研修欧洲古典与现代油画材料与技法表现。
1992年至1997年先后应聘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任教;2000年,应聘北京东方文化艺术学院任教,2002年被聘为该院绘画系主任;2002年,10月至2005年7月应聘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曹力教授工作室,担任油画材料与技法课教学。
获奖:1998年,获第6届罗中立油画奖学金。
展览:
2006年,第三空间: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4年, 作品《遥想巴比伦》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北京;2002年,作品《远逝》、《聚集》等十余幅参加中央美院油画系材料与表现工作室毕业作品展,中央美院多功能厅,北京;2000年,作品《喃语》入选北京市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举办的北京油画邀请展,东环广场环宇经典画廊,北京;1999年,作品《都市系列》4幅参加中央美院研究生作品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1998年,作品《室内系列》3幅参加首届北京青年油画家邀请展,国际艺苑美术馆,北京;1994年,作品《流动的圣节》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4年,作品《大都市与我们》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论文与出版:
2000年,作品《都市系列—雀巢》入选中国对外文献编译委员会和中央美院研究部主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大型画册油画卷;论文《丹培拉绘画的色彩魅力》发表于《中国油画》2001年第3期。有多幅作品为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丹培拉有色彩独具响亮而透明的美感,它的珠宝般的色彩和透明的品质,具有一种含蓄而内在的意味,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它的光泽与油彩或丙烯颜料所产生的光泽是完全不同的,任何印刷品都不能再现这种独特的光泽。形成丹培拉视觉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丹培拉使用的颜料多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丹培拉使用的媒介是一种水、胶、油混合的物质,这种介质的奇特组合使丹培拉兼有水和油的双重特性——既润泽有流动感,又厚重有深沉感。
丹培拉的绘画技法是古典多层薄涂的透明技法,也就是透明色与半透明色交替覆盖的间接画法,它不同于油画中的直接画法。一般说来,丹培拉的底板经过严格的制作程序,它的表面洁白光滑,是层层迭加的透明色的很好的载体和依托。绘画时,在丹培拉的底板上先薄薄涂上一层透明的底层色,用很多的水,能被底板很好地吸收。这一底层色或叫有色底,既可加快作画的速度,又可使画面统一在整体的色调中。有色底可以是一种颜色,根据画面构成也可以是多种色块组合而成。在古代绘画中,这层有色底通常是灰绿色或土黄色。在有色底上,要经过几遍有时甚至是几十遍的薄涂色彩来逐渐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其中还要多次反复提白,即使有透明颜色的层层迭加,有色底的颜色仍会透出来,产生特殊的色彩效果。通常,上层覆盖的透明颜色与下层明度相差不多,冷暖色调相反;明度相差过大,明度强的颜色就会过分“跳跃”,从而破坏色彩的视觉调合。上层颜色可以比下层颜色稍重一些,薄涂在画面上,这时我们可以看见两个几乎是对立的颜色是如何相互渗透并产生含蓄而深远的效果,这是十分有趣的色彩的结合过程。这种迭加色层产生的视觉混合的美感与直接画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直接画法是指在画板上直接调出物体的准确色相,尽量接近理想中的色彩。在直接画法中新印象派的绘画手段颇为独特,画家以色点组成色域,形成特别的色彩混合,这些彩色的点子只有在观者的眼睛里才会调和起来,新印象派的画家认为调合的颜料会破坏色彩的力量。有人说眼睛不象有音乐感的耳朵,耳朵可以在合奏中听出任何个别的音调,我们在混合后的色彩中看不到组成这种色彩的每种色相。而丹培拉的用色正是层层透明薄涂,即使是最微妙的色相也会在色层中发出光彩。这使它有别于直接画法,特别是在视觉混合上有别于新印象主义点彩派的画法,让人感到更深远,更有距离感,用色彩来完成空间和情感的创造。
丹培拉色彩的透明间接画法的多重性,决定了绘画创作在平面化处理中画面的视觉美感传达出的空间和情感因素。在古代,艺术家运用丹培拉技术能使有限的色粉转化成品质高雅的色彩。中世纪圣像画色彩的平面化处理看似简单,却传达了丰富的内涵。画家丁方在描述俄罗斯圣像画的色彩时说:“普通的平面被处理得异常丰富,有时竟能表现出通常只有立体透视的空间才具有的深度感!……圣像画是在有限的画幅中以大小相差甚巨、但形廓截然分明的色彩平面并置来暗示对不同灵性空间的体验的。……画家得以在不使用三维空间透视手法的情况下,以单纯的平涂手法解决了世俗空间与神圣空间的对立与沟通这一命题。”可见,丹培拉色质的多重性所带来的内在美感丰富了平面化的色彩结构方式,这对于今天的艺术家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作品既是当代的,但与传统又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还在20世纪初,纳比派的重要画家莫里斯·德尼将“色彩平面”定义为20世纪绘画的首要信仰——“一幅画,在它成为一匹战马、一个裸女,或是某种轶事之前,本质上是一个覆盖了用一定秩序排列起来的色彩的平面。”丹培拉色彩正是在这一色彩平面中显示出它的现代感。从古代中世纪的圣像画,到乔托以及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在丹培拉被用于板上和壁画中的历史来看,它都更适于有着严格绘画秩序的平面化描绘。丹培拉色质的多重性和平面化处理方式所带来的视觉魅力将会在当代艺术中重放光彩。
——王峥 《丹培拉色彩中视觉混合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