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211 清康熙 尤侃制雕梅花纹大犀角杯

尤侃制雕梅花纹大犀角杯
拍品信息
LOT号 2211 作品名称 清康熙 尤侃制雕梅花纹大犀角杯
作者 -- 尺寸 长17.3cm;宽10.8cm;高13.3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1,5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2,420,000
材质 形制
参阅:《故宫藏文物珍品大家竹木牙角雕刻 第127图》
直生“尤侃篆书印章款”
说明:犀角杯自商周时起即为奇珍异宝。除其产自外国,材料珍罕之外,更兼犀角为名贵药材。因其从犀牛鼻骨上生出,由皮肤角质纤维形成,有凉血解毒、镇惊、滋补之效。以犀角杯饮酒,既可醒酒,又可得融于酒中的药性。明代海运兴盛,东南亚、非洲犀角流入中国,良材不断。一时间宫廷豪门、文人雅士竞相搜求雕镌,在明末清初将犀角雕刻艺术推向顶峰。在公私收藏的犀角杯中,有雕刻家款识的作品极为罕见。1980年代据叶义医生统计,全世界博物馆的犀角雕收藏中,有作者款识的不超过50件。而明末清初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匠尤侃制作的“尤犀杯”更是其中珍品。
尤侃,号直生,生于明末,江苏无锡人。《酌泉录》中记载他“善雕刻犀象玉石玩器,精巧为三吴冠”。他年幼之时曾仿制父亲从亲戚家借来的一件犀杯,款式造得一模一样,但颜色不一。于是尤侃捣碎凤仙花染色而成之。他的亲戚看到两个杯子也不能分辨哪个是仿刻。从此他和他所制的器物,被人们称作“尤犀杯”。康熙时,尤侃被征调至宫廷内苑,为皇帝制器。年老时,辞官归乡。他在宫中时,曾在一颗珠玉上微雕赤壁赋,逞绝技于宫廷。(又:史载之名匠尤通,与尤侃为一人多名还是同一家族,今尚无定论)。
此件梅花杯侈口平底。厚壁随形的造型延袭明代作风。选料大而至精,角质坚实细腻,角根部之花纹灿然,有如鸡翅木。色泽呈蜜蜡琥珀色,包浆亮丽,打磨精细。这些均为尤侃制杯的典型特征。尤氏入值内廷,故有条件拣选最精角材。但如同良工面对无瑕美玉不肯轻易下刀一样,尤侃对于此杯的雕刻也颇为审慎,为珍重犀角的天然之美,他慎用深雕透雕,而以浅浮雕为之。根据原角的不同部位质地、色彩、凹凸之区别,雕出虬曲苍老之梅桩;晶莹圆润之梅花;以及在风霜中摧朽枯折后留下的自然凹凸的枝干痕迹。粗看似不经意,实则最具匠心。世人多叹于尤侃治子母鸡、浴马图等题材的精巧之美,此杯的设计构思则展现了尤侃高度的文人品位。以恰到好处的人工,对炫技的克制,而让犀角天然之美的本质闪光。可谓“看之容易做之难”。此杯堪称“尤犀杯”中的“逸品”。
梅花题材在尤侃传世器中较少见,仅知1979年11月香港Sotheby’s拍卖过一只桃花杯(lot391),又此杯梅花枝干的圆润感与故宫藏尤通款槎杯相似,高洁脱俗的梅花题材在宋代即有“宫梅”与“野梅”之分。宋徽宗时宫廷画院中流行画娇嫩设色的“宫梅”,文人画家扬补之(无咎)则画老干横斜的墨梅。相传扬氏墨梅进呈给宋徽宗看后,被宋徽宗讥讽为“村梅”、“野梅”。扬补之索性以“奉敕村梅”自命清高。我们从文献中有关尤侃“后以年老辞归”的只言片语里,能感到他也是一位有性格的艺术家。故此梅花杯以“宫梅”的材质而抒发“野梅”的意趣。既精湛其工,又豪放其志,是一件宫廷艺术与文人品味的完美结合。
杯底部剔地浮雕阳文小篆“直生”“尤侃”二印。“直生”印在上,“尤”侃方印在下,取天圆地方之形。印文制式与故宫藏尤侃犀角雕过枝鞭蓉鸳鸯纹杯一致。尤犀杯中,此种带名号双款识的作品极为罕见,除故宫藏一杯外,在历年拍卖的10余件尤侃作品中也仅有两件采用这种双款。(参见Sotheby’s纽约2006年9日Lot8之槎杯,Sotheby’s纽约,2007年3月Lot374之四骏图杯)
近年来尤侃款犀角杯为拍卖会上之宠儿,有成交记录如下:
2006.9.21 Sotheby’s纽约lot8仙人乘槎杯2,032,000美元
2006.7.11 Sotheby’伦敦lot37犀角龙纹杯328,000美镑
2007.3.19 Sotheby’s纽约lot373犀角雕子母鸡杯480,000美元
2007.3.19 Sotheby’s纽约lot374犀角四骏图杯384,000美元
2007.3.19 Sotheby’s纽约lot376犀角高士图杯540,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