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246 林散之 1965年作 草书毛主席诗词 手卷

草书毛主席诗词
拍品信息
LOT号 1246 作品名称 林散之 1965年作 草书毛主席诗词 手卷
作者 林散之 尺寸 30×178cm 创作年代 1965年作
估价 80,000-100,000 成交价 RMB 106,4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手卷

款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六五年八月林散耳。
印文:林散之印
说明:三家审定。
经林筱之先生,萧平先生,桑作楷先生(林散之先生弟子,著名书法家)三人鉴定为真迹。
林散之先生简介
林散之(1898一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1898?年11月20日生于安徽和县?,1989年12月6日卒于江苏南京?。早年学习工笔人物,16岁时随范培开学习书法,30岁后从黄宾虹学画。其书法早年学楷书,师法唐人,后转学北朝碑刻,之后又由魏入汉,临写汉代隶书碑刻。进而转回唐人,得雄厚朴茂之气。30岁后学习行书,师法米芾、董其昌、王铎等。60岁后作草书,出入晋唐之间,并参以明人笔势,形成圆转深雅,奇逸流畅的书风。着?《江上诗存?》,出版《?林散之诗书画选集》、《林散之书画集》、《林散之书法选集》等。
林散之先生生前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南京书画院院长,全国书协常务理事,中国文联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林散之作品艺术特色
林散之的书法被称为“散体”草书。他的字极其讲究用笔,重视用笔。他用长锋羊毫作书,并保持中锋用笔而求瘦劲,这不仅须善于择取古学之长,而且更需千锤百炼,把握到其中的奥妙。林散之用笔变化多端,据目睹他作书的人说,他有时行笔缓慢,如作楷书,线条凝重,沉静,枯涩,似春蚕吐丝;有时行笔疾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转直下,如藤蔓檐,一气呵成。正是这种丰富而微妙的变化,造成雄伟飘逸姿态,磅礴放旷的气势,划沙折股的笔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林散之作书,注重变法。他说:“审事物,无不变者。变者生之机,不变者死之余,书法之变,尤为显着。”正是这样,他保持着常新的艺术追求,从学唐碑到学行书,六十岁以后学草,兼收诸家。自童年摹习,白首而成。自清代至民国时期,碑派书法较盛,大家辈出,相比之下,帖派显得式微。林散之投入帖派队伍,并成为帖学巨擘。如果说在现代帖派中的一些大手笔还依然保留着某种传统中的纤细、柔弱,更偏重于秀美的美学特点,而在林散之的书法中,则极大地加强了雄强、奇变、苍辣的成分,从而加强了一种力量感,特别在晚年的作品中,具有天然浑成的朴厚与洒脱。从这种意义上说,林散之实践他所谓的“变者生之机”的艺术观念,对显得有些萎靡的现代草书,进行了一定的突破与改革,而且这种创造性的努力已经成功了。
林散之书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富有个性的“散草”的创立,以及有关相应的结字、章法、用笔等方面的创造性的价值,而且还在于,启示现当代书家在继承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与新的时代共同迈进,是否敢于并能够作出虽是循序渐进,但却是不断地突破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