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76 明 铜雕弥勒佛像

铜雕弥勒佛像
拍品信息
LOT号 0976 作品名称 明 铜雕弥勒佛像
作者 -- 尺寸 高34cm 创作年代
估价 250,000-350,000 成交价 RMB 280,000
材质 形制


此铜雕弥勒佛像为明代内地风格造像。五代(907—960年)时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有一和尚,名叫契此,举止邋遢,随处乞食坐卧,不忌酒肉,常扛着一根竹竿,上面挂着破口袋,人称布袋和尚。临终时,自称是弥勒佛转世。此后人们就把他的形象也塑在山门内供奉起来。这种弥勒像出现于五代末宋初,元、明、清一直供奉不衰。 明清时候,许多塑造者又给他头上加戴了天冠,成为天冠布袋和尚。此像满面笑容,袒腹,左手持布袋,右手持念珠,充分表达出他的乐观通达的性格,造型匀称,形体饱满。
青铜一佛二菩萨像
金 申 撰文
这是以佛说法像和二胁侍菩萨组成的一佛二菩萨像。一佛二菩萨的排列有多种情况:
一、主尊为释迦牟尼佛,一般作降魔成道像(右手触地印,左手置膝上作禅定印),或者是说法像。释迦佛左方为文殊菩萨,右方为普贤菩萨,表增智慧,发大心,普救世人,使得解脱。这是一般石窟和寺庙里常见的排列形式。除此之外,释迦佛的两侧也可以是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作左右二胁侍菩萨的排列形式。
二、以《阿弥陀佛经》和《观无量寿经》为理论依据排列一佛二菩萨时,主尊为西方净土世界的阿弥陀佛,一般情况下明代的阿弥陀佛作双手重叠形的禅定印,二侧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仍是表喻往生西方净土,救度众生之意,合称西方三圣 。
三、以《华严经》为理论依据,主尊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往往双手作智拳印(双手抱拳,二食指竖起)左右胁侍菩萨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称为华严三圣。
四、此外当以东方药师琉璃光佛为主尊时,左右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二胁侍菩萨。
除了主尊的姿势和手印来判断其身份外,二胁侍菩萨冠中的标帜也是表明其身份的依据,即观世音菩萨冠中有化佛,大势至菩萨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有时可见右肩上有宝剑,左肩上有经书。
总之一佛二菩萨有多种形式的组合,可根据主尊佛像的坐姿和手印以及胁侍菩萨冠中的标帜来判断是依据何种组合而制作的。按照佛教的理论,这诸佛的组合与手印等又可以互相通用,圆融无碍。
现在竞拍的这组青铜铸造的一佛二菩萨像由于没有特定的手印和标帜,主尊佛像不具备毗卢遮那佛和阿弥陀佛的特定手印,二菩萨宝冠的构造和纹饰相同,冠中没有表明身份的明显标帜,可知是没有特定身份的菩萨像。
那么可以称这组像为释迦牟尼佛与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一佛二菩萨像,或者指认二菩萨是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也亦无不可。
释迦佛袒露前胸,颈部有三道,身着双领下垂式大衣,大衣内露出束带的裙腰,左手置膝上,右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于千层莲花座上。头部为高肉髻,螺发密集,发正中有硕大的髻珠,面相慈祥,五官匀称,脸型优美,鼻梁挺拔,双眼微晗似俯视众生,嘴部微露笑意,充分表现出释迦牟尼佛悲悯众生,博大雍容的气度和胸襟。
台座的莲瓣饱满生动,左右两侧垂下有装饰性的衣角,上刻卷草花纹,莲座正面还有两根小飘带,(这两块衣角和小饰带并不能与主像的结构相组合,只是明代莲座工艺惯用的装饰手法,不可据此认为莲座与主尊当初不是一套之物)。
左右二胁侍菩萨也是单手作说法印,菩萨的表情慈祥,庄重内省,头戴宝冠,冠饰华丽,束冠的缯带在耳侧上扬,垂发搭于双肩,双耳有联珠形的圆耳珰,袒露前胸,饰有华美的缨络和项饰,身着大衣,衣领及袖口饰卷草纹,纹饰生动活泼,大衣下露出内着裙边和华美的成组珠佩。衣饰华美,雍容富丽,工艺水准高超。从铸造的工艺和造型特点分析,这组青铜铸像应该是明代山西一带制作的。
总体看一佛二菩萨像造型体量高大,形体饱满,比例匀称,姿态生动,衣饰华丽,表情深沉内省而慈祥,表现手法即写实又超脱,实为不可多得的一组明代中晚期青铜造像的优秀之作。此组一佛二菩萨像为海外回流之物,如此高大的青铜铸像存世量甚为稀少,堪称凤毛麟角。无论作为艺术品收藏或者是宗教场所供奉都堪称千载难逢可遇而不可求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