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155 张大千 1945年作 果洛蕃女礼佛图 立轴

果洛蕃女礼佛图
拍品信息
LOT号 1155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45年作 果洛蕃女礼佛图 立轴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10×67.5cm 创作年代 1945年作
估价 1,5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1,68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南国翰墨缘》,P136,大将出版社(马来西亚),2007年8月。
款识:果洛蕃女礼佛图。乙酉八月蜀郡张爰写,写成并命六姪倣西穗人花鸟代壁衣之饰。
印文:张爰、张大千、色不异空、张玉之印、比德
说明:张大千1944年嘉平月所作《蟠桃献寿》有张玉题“张玉补裙花”,其所钤印“张玉之印”、“比德”与此幅恰相吻合。题识中张大千所提到的六姪。结合画作上的钤印“张玉、比德、色不异空”,可推断出此人便为张玉。即张心德(约1922—1953),一名比德。是大千四兄张文修之子,过继给张善孖,曾有很长时间都跟随张大千,大千在敦煌数年,张心德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据张大千之子张保罗说,张心德是张氏第二代中画艺最高者。张大千在敦煌临摹的壁画,凡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都是由他亲自勾勒上色,其缁亭台楼阁或背景装饰,则多由门人子侄和喇嘛画僧协助完成,题画时,往往会注明合作者名字,如《八十四窟西魏释迦像》中,大千即题:“张心德同画”。故钤印,既属沿袭敦煌旧制,亦彰显侄儿之才,这在大千画中也是不多见的。
此件作于一九四五年的《果洛蕃女礼佛图》为张大千“敦煌之行”后画风转变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张大千之前的仕女作品具有浓厚的文人特性,追求的是一种雅逸、疏简的精神风貌,在用笔及设色上,采用小写意及淡墨、淡彩的绘画方式,遵循的是明清以来典型的“瀛弱秀逸”的仕女形象。而赴敦煌之后,张大千的仕女画风格则发生了开创性的转变。长期临摹敦煌唐宋时期的壁画,使他能够流利的使用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对象,且勾勒严谨,笔笔劲到,毫无闪失。色彩则敢于用纯色搭配,重彩重色,沉着明丽却不失和谐。仕女服饰上的纹样组合,也多取自敦煌绘画中的装饰图案。除敦煌之外,四十年代也是张大千广泛从古代绘画中汲取营养的时期,仕女画以敦煌壁画之沉稳古劲,结合宋明诸家的典雅,形成自己独特面貌。
张大千到敦煌西域考古途径青海,接触到许多不同于中土地景观风俗,曾对青海的藏女形象进行多次描绘,如《番女黑彪图》系列画作等。这件《果洛蕃女礼佛图》就是以果洛地区的藏女为对象,结合敦煌壁画之礼佛故事绘制而成。画面中,果洛番女身着藏袍,面容庄严而虔诚,披璎珞,戴项饰、腕钏。双手置于头顶,上身其中一胸裸露于衣外,暗示其纯洁与虔诚。整幅画作充分体现出张大千得惠于敦煌之行的巨大收获。线条一扫明清时的纤细瀛弱,取而代之以雄劲健壮,笔力深厚;赋色鲜丽,对比强烈而不失庄重。这件作品更有意义之处在于它体现出张大千对于细节的把握与表现能力。如果洛番女的头髮,配饰,藏袍上的皮毛的质感,果洛番女胸前半隐半露的画有佛祖的护身符及头顶双鸟的特殊意思表示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张大千在绘製这件画作时所付出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