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338 苏上舟 2012年作 大风景(二) 镜心

大风景(二)
拍品信息
LOT号 0338 作品名称 苏上舟 2012年作 大风景(二) 镜心
作者 苏上舟 尺寸 290×170cm 创作年代 2012年作
估价 1,0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苏上舟至上》P138,福建美术出版社

其一,苏上舟的艺术起点建立在“当代”的意识之上。像所有中国艺术家一样,苏上舟的艺术发展经历过学院的艺术教育。在中国,艺术学院的教学总体上以传承技能为主要目标,艺术的开放性不足,在训练方式上更缺乏将学生导人“当代”的意识。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苏上舟难能可贵的注重涉猎艺术技能之外的文化知识,尤其自觉地将目光放在当代艺术的发展形势上,在思想上融入当代艺术的情境,以此为基点思考自己的艺术道路。当传统的艺术技能和新锐的思想观念发生冲突时,思想者必然陷入痛苦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苏上舟的艺术道路就充满着自我的精神放逐的险境和寻求精神突围的艰难。在他身上,具有承受艰辛探索的勇气,也在坚持的探索中形成了用思考带动行为的方式,甚至形成了他内倾的文化心理。这些年来,他不断地探索非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把绘画与媒介试验结合起来,从绘画走向综合材料,在综合材料中渗透观念的意义,这其中有反复,也有困顿,但他始终坚持“当代”这个方向,不为流行的、时尚的艺术趣味所动摇,甚至宁愿让自己的语言处在不确定的模糊之中,也不愿过早就成为一个风格派的艺术家,这就为他的艺术建立了一个新的起点:从当代出发,在当代之中。
其二,苏上舟的艺术探索的是“物”与“意”的关联。当代艺术家不再信守于传统的艺术观念时,他必然要为自己的艺术表达寻找新的载体,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语言。苏上舟的作品可以分为几个系列,包括用纸作为媒介的综合材料系列、用蝴蝶拼贴的系列以及以“星空”为主体的综合绘画系列,此外,他还用综合材料构筑空闻中的装置。在看上去多样的形式之闻,实际上一直贯穿了他对于“物质”和“意涵”的思考。一方面,媒介与材料是当代的,特别是属于他的发现和运用,另一方面,他运用媒介和材料的目的既是为了呈现“物”的自然属性,同时也为了表达“物”与“形”之上的观念,使媒介和材料显现出新的美感和特定的文化意涵。例如:在他的纸系列中,他用层层叠垒的纸张形成平面化的整体,但通过撕过的纸的边缘,使纸的物质性转化为形式语言,在平面性中以材料的肌理凸显暗示的空闻。那些纸的纹理和节奏如同大自然的水波、云气,天然生成而吐纳气息,以抽象的形态引发观赏的多解,让人超越纸的物质存在,感受生命的本质存在。在“蝴蝶”系列中,他用了大量美丽的蝴蝶,拼贴成万花筒般绚丽的图案。这些图案看上去经过理性的设计,但由于他将作品的尺寸放大到足以产生弥漫感的程度,这就在视觉上构建起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使蝴蝶羽毛的鲜亮色彩产生让入迷幻的效果,吉光片羽变成炫目世界。
其三,苏上舟的创造展示了一种综合的语言素养。当代艺术并非不要艺术的基本功,而是要求艺术家具备从艺术观念到视觉实现全过程的综合经验与掌控能力,其中也包括了视觉艺术需要的对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方面语言的能力。苏上舟有着良好的艺术禀赋,是一位性格内向、沉湎于思考的艺术家,这种性情使他在运用不同的媒介材料时,都能仍然注重艺术形式的生成,在不同的艺术语言中把握作品的形式美感,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材料主义者。他的作品在结构、节奏、色调等方面都体现出他的造型经验和能力,有着优秀的话言学养和艺术气质,这对与他尚年轻的艺术经历,是一个重要的通往成熟的基础。在解读苏上舟的艺术时,不能不提及他的生活环境对于他的影响。他出生在福建的泉州,这座城市作为古代中国沿海的港口,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有着与世界交往的光辉历史。她向世界传播东方文化的同时,也以宽阔的胸襟接纳和吸收世界文化,培育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土壤,苏上舟在这块土壤上所获得的营养,使他在从事艺术的开始便有着宽远的目光,有着与世界交流的向往。这些年来,他经常前往世界各地观访、研修,对当代艺术进行考察、分析,在文化认识上有了更为充足的自信,也在国际艺术交流中结交了许多朋友。因此,他在厦门美术馆的个展得到了中外多方面机构的支持,可以说,这是他艺术道路一次新的启程。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