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763 清道光 柠檬黄地洋彩花卉纹大碗 (一对)

柠檬黄地洋彩花卉纹大碗
拍品信息
LOT号 5763 作品名称 清道光 柠檬黄地洋彩花卉纹大碗 (一对)
作者 -- 尺寸 直径18.5cm 创作年代 清道光
估价 1,500,000-2,500,000 成交价 RMB 2,817,500
材质 形制

“大清道光年制”款
本器口微撇,腹部平滑,圈足,胎体薄厚适中,造型端庄秀丽,曲线柔美。碗内壁施白釉,釉汁润泽,宛若凝脂,碗心用矾红彩以渲染的笔法绘制五只姿态各异、活泼生动的蝙蝠。“五蝠”即“五福”,典出《尚书·洪范》,具体是指:“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五种人生吉祥之事,以红彩绘制五蝠还有“洪福齐天”之意。碗外壁以黄釉为地,用各色料彩绘制牵牛、秋葵等四枝竞相绽放、纷繁鲜艳的缠枝花,花间枝头还有半放的小花及花蕾点缀,整器纹饰绘制纷繁细密,色彩富丽堂皇。所绘花卉的曲线及布局均与典型的中国传统画风截然不同,明显体现出西方巴洛克装饰风格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器物外底施白釉,底心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洋彩”即“粉彩”,此观点目前已经基本被陶瓷界所认同,但“粉彩”之名是晚至清末民初陈浏所著《陶雅》及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才出现的,清宫造办处档案中从未见“粉彩”一词,而都是以“洋彩”为名。关于洋彩的起源,唐英撰于乾隆元年(1736年)的《陶成纪事碑》中载:“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文中明确指出洋彩是仿制画珐琅器物而创烧的彩瓷品种,因此对于包括本对碗在内的使用西洋画法的早期粉彩器,还是称为“洋彩”为宜。本碗即为道光年间,延续乾隆初年洋彩器物的典型样式,乾隆二年造办处档案有载:“洋彩黄地花宫碗,花样甚好……照此将小圆盒亦烧造些”,文中所称“洋彩花宫碗”即指本器,并颇受乾隆皇帝喜爱,此后遂成为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的传统品种,一直烧造至光绪朝。
备注:海外藏家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