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808 徐悲鸿 基石长青 镜心

基石长青
拍品信息
LOT号 4808 作品名称 徐悲鸿 基石长青 镜心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123×38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5,40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仲揆先生赐存,卄七年秋,悲鸿写。
钤印:悲鸿
说明:上款人仲揆即李四光,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中国地质大学第一任校长。
一段青史书际会,三家巨擘写传奇
——李四光上款徐悲鸿张大千名迹略谭
罗汉松
无论是从哪种意义上来说,仲揆先生李四光(1889-1971)大概都得算是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只要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便都知道“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这一句话到底蕴含了怎样深沉的情感和浓烈的自豪。——他与钱学森并为新中国科学的两支标杆,是新中国科学体系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之一。
1938年,抗战转入第二年,国内形势危急,所谓“邦之阢隍”。出于战事等方面的考虑,南京中央政府迁至陪都重庆,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则一路迁徙至云南而成西南联大。在这场堪称中国二十世纪乃至世界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学术大迁徙过程中,李四光、徐悲鸿和张大千都被裹挟其中,其中尤以与中国学术有莫大关系的李四光为著。1917年,当仲揆先生从英国学成归国后,便渐渐成为中国学术的标杆人物之一。1920年,他即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随后任该系主任;1928年至南京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长,并当选中国地质学会会长;随后因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提名,出任国立武汉大学建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任中央大学代校长,直到迫于抗战形势而南迁。
1938年秋,李四光去到桂林。按照原本的迁移路线,他们应该是从桂林转道至云南昆明的。凑巧的是,自1935年以来,当时与蒋碧薇陷入冷战又忧心国事的徐悲鸿大部分时间也避居桂林,期间不仅创立了“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且搜购到了一些名画,如署名董源的《水村图》;而刚从北平的日寇魔掌中逃至香港的张大千,也正在这时候转道桂林回川。中国现代史上最足称巨擘的三位——同时也是各自领域最杰出的领袖:李四光自不必说,徐悲鸿是最具西方艺术素养的中国艺术家,而张大千则是最具传统根基的中国画家——际会一处,由此写出了一段令今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传奇。
四件作品均创作于1938年秋,分别为徐悲鸿所作《基石长青》、《立马图》、张大千所作《松山高士》,以及徐悲鸿与张大千合作之《荷荡游凫》,其中仅有《立马图》具明确的创作时间。
《基石长青》以笔勾出一椽危岩,复以淡墨勾肌理;岩上绘一雄鸡单腿屹立,雄鸡高冠朱面,翅羽尾羽以浓墨刷出,鲜亮异常;又以花青略涂竹叶若干,布于危岩左右。整幅一气呵成,意象丰满,属其相当经意之制。
《立马图》则是徐悲鸿该时期典型风格,正是他的创作对象从所谓蒙古马转向欧洲马的前后。同出此期的还有徐赠其学生刘艺斯的《战马》、赠丁次鹤的《立马》等。不过,尤须关注的是徐悲鸿此幅的题款:“廿七年十月一日,仲揆先生、淑彬夫人治具制饺子飨客,不佞与焉。‘饺’字虽不见于《说文》而美甚,为免冥报,写焉谢之。邦之阢隍,聊一解颜,倘亦君子之所许乎?悲鸿客桂林。”虽不过百余字,而深意再三,可当《世说》一章,别有会心,堪为徐氏目前所见最具文采和最见自负的一段。
十平尺之巨的《荷荡游凫》则是目前市场上惟一可见的徐悲鸿、张大千两位巨擘合作之制。是幅张大千以水墨写就荷塘,绘数茎荷叶及花自右下往上斜出,数朵荷花或绽或包,掩映其间,并勾数枝野草穿插中前后,其结构、取势均为此后该题材圭臬之一;随后徐悲鸿于荷叶覆下以数笔写出游鸭,水墨浓淡交错,刻画传神生动,不愧大家之笔。
遵仲揆先生嘱而作的《松山高士》系张大千壮年时期山水典型风格。他早岁出入宋元和石涛八大,深得个中三昧,所作偏于僻境而洒脱,不似敦煌后的精致和堂皇。此作以粗笔勾勒黄山一角,山顶缀以下探之松,山脚补一闲坐看山之高士,清淡而隽永。
据说,在获得徐悲鸿张大千两人的墨宝后,李四光夫人许淑彬将之视为重宝。在此后漫长的人生中,李家搬家不下十余次,但每次必小心翼翼由许夫人亲自收拾的对象中,除了仲揆先生从各地捡来的石头,便是这一组四件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