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336 吴榖祥 临吴历救虎阁图 手卷

临吴历救虎阁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336 作品名称 吴榖祥 临吴历救虎阁图 手卷
作者 吴榖祥 尺寸 画33×120cm;跋33×166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8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322,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手卷

引首:救虎阁图。癸亥三月,邵松年书。钤印:息庵老人七十以后书
题识:丁丑三月,秀水吴榖祥临。
钤印:吴榖祥
题跋:1.救虎阁图。余属画士吴榖祥临此卷以示叔平,时叔平赴鄂奉喆兄中丞公匛归,不能有十日之留,即于十月初四登舟往沪,由海道回朝,临行来话别,并题此卷付我,则又添救虎阁一重公案矣。叔平去后即题记付装。濠叟。钤印:濠
2.吾友笔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余常作客不为话别,恐伤折柳。庚戌清和,游于燕蓟,往往南传方外书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将欲赋归,意谓同此岁寒冰雪,而未及渡淮,闻默公已挂履峰头,痛可言哉。自惭浪迹,有负同心,招魂作诔,未足抒写生平,形于绢素,泚笔陨涕无已。钤印:子与
3.却到昙摩地,泪盈难解空。雪庭松影在,草沼墨痕融。几树春残碧,一灯门掩红。平生诗画癖,多被误吟风。鱼雁几曾隔,赋归迟悔深。自怜南北客,未尽死生心。痴蝶还疑梦,饥乌独守林。云看无限意,何事即浮沉。桃溪居士吴子历。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霁并书,濠叟录副时在光绪丁丑十月四日雨窗。钤印:杨沂孙印、言子里人
4.丁丑九月,乞假暂归,濒行见渔山画卷,摹取大致,意欲为山门添一段故事,既抵里,一日登救虎阁,忽闻楚中噩耗,号呼犇赴,往返两月。濠叟示此幅,已命工重写,俨然渔山化身矣。俯仰俄顷,感叹不已,既录旧句,并缀两诗,是岁十月三日,翁同龢记于昌门舟中。齐女峰头劫火红,殿门零落讲堂空。渔山三绝诗书画,犹使人间说默公。二百年来有后生,庙堂拜疏乞归耕。尖风凉雨秋如此,谁识挑灯读画情。雨后新霜木叶红,高秋钟鼓一楼空。破山寺里销魂处,不独渔山与默公。白发江湖太瘦生,故人苦语劝躬耕。两行濠叟催诗帖,写我中年出处情。钤印:同龢私印
鉴藏印:念先审定、念圣楼收藏书画记
说明:1.朱孔阳题签,丁念先旧藏。
2.后有杨沂孙、赵烈文、陈定山、王壮为题跋。
3.陈定山,名蘧,字蝶野,又字小蝶,四十岁时改字定山,浙江省杭州市人。旧文学家陈栩园之子。工书,擅画,兼善诗文,有“江南才子”之誉。曾任杭州市修志馆馆长、上海书画协会创办人,上海中国美术协会发起人。1948年后居台湾。
4.赵烈文(1832-1893),清时著名幕僚。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一作常熟)人。受曾国藩保举,曾任易州知州,多年为曾国藩机要幕僚,军事上多所谋划。中年辞职归。其年少时即有才名,实际上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对佛学、易学、医学、军事、经济之学都有涉猎。著有《天放楼集》、《能静居士日记》54卷。是研究曾国藩和太平天国历史的核心资料之一,详细记录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前后经过和语录事实。
5.王壮为(1909-1998),本名沅礼,以字行,号渐斋、渐翁、忘渐老人。河北易县人。历任军、政、银行、教育等部门职务。善书法篆刻。曾为台北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篆刻学会常务理事、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为台湾当代重要书家之一。为《海峤印集》发起人。
6.丁念先(1906-1969),浙江上虞人,字守棠,斋号念圣楼。擅长书画,尤精于隶。二十年代加入上海题襟馆,后从丁辅之、高野侯等人另组古欢今雨社,历任中国画会总干事等职。其“念圣楼”之书画文物与古籍碑帖庋藏量丰质精。1961年丁氏曾精选百件,在台湾省立博物馆举办“念圣楼书画展”,并出版《念圣楼读画小纪》。
吴榖祥(1848-1903),艺林年鉴作(1851-1905),字秋农,号秋圃,浙江嘉兴人。工山水,远师文、沈,近法戴熙,苍秀沈郁,气韵生动。亦能画松,并擅人物、花卉,游京师声誉鹊起。晚客上海。
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有江南名刹“兴福寺”,也叫“破山寺”,传说是蛟龙破山出世之地。数百年里,受到历代文人题咏。兴福寺金刚殿左侧,白莲池后,有一名胜为救虎阁,相传由梁高僧彦偁为虎拔箭疗伤,劝猎户不杀生的故事而得名(见《宋高僧传》)。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历为怀念亡友默容,曾作《兴福寺感旧图》。此图绢本设色,卷尾有许之渐、纪萌、张景蔚三家题记,曾经文物收藏家张伯驹递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卷则为吴榖祥临吴历之作,作于光绪丁丑(1877年),时年30岁,据卷后题跋,可知乃受濠叟杨沂孙之命,为翁同龢所摹,并载有杨沂孙、翁同龢、赵烈文、杨定山等诸友相互酬唱之事。
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光绪三年丁丑…七月朔晴,溽暑不可支,…晚小雨,夜仍雨。见吴渔山画卷,乃为兴福默公化去而作,价昂不能收也。初二晴,大风颇凉,萧然秋意矣。…发兴临渔山画,虽未得仿佛,形模颇具。初三晴。…题所作画,成二诗,闲无一事,可笑也。”与此卷翁氏自题正相印证,可知,翁氏亦临有《兴福寺感旧图》。光绪三年丁丑(1877年)七月初二(8月10日),在京师曾临画卷,时家乡吴中(台)风灾,故有意回乡修墓,蒙圣驾体恤,准假五十天,才有了他回乡修墓之行。在此期间,与等诸友登救虎阁,获赠此卷。此段历史,在《翁同龢年谱》中也有记载。
翁氏评价此卷“俨然渔山化身矣,俛仰俄顷,感叹不已”,并载杨沂孙与翁同龢诸友间酬唱之往事,丁念先与陈定山、王壮为于此卷之善缘,可谓集艺术与掌故于一体之佳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