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623 青塘山房 紫金釉梵文盖碗及+字金刚杵缸杯 (一套)

青塘山房 紫金釉梵文盖碗及+字金刚杵缸杯
拍品信息
LOT号 7623 作品名称 青塘山房 紫金釉梵文盖碗及+字金刚杵缸杯 (一套)
作者 -- 尺寸 尺寸不一 创作年代 --
估价 8,000-20,000 成交价 RMB 11,500
材质 形制

款识:“青塘山房”
紫金釉又称「柿色釉」、「酱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始烧于明初,但呈色颇不稳定,直至清代其烧造技术方能完全成熟。从元代开始,江西景德镇窑逐渐成为了全国制瓷业中心。在元代酱色釉的烧造基础上,明初洪武时期景德镇窑的酱釉瓷器釉层均匀,色调似佛教僧侣穿旧的僧衣,故还被称为「老僧衣」色。此后,明代历朝在景德镇窑都生产有酱釉瓷器。清代乾隆时宫廷曾发样指令景德镇御窑厂照样仿造紫金釉器,《清档》乾隆记事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紫金釉小缸,并传旨:交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皇帝的亲自参与,皇家文化与艺术养分的植入,无疑从根本上提升了酱釉瓷器的高贵身份。此作由盖碗一只、卧足碗四只组成,皆外壁饰紫金釉,内壁以青花绘制纹饰;盖碗之碗与托盘口沿内侧以青花绘制梵文一周;杯呈卧足式,敞口,弧腹壁。形制规整,曲线柔美。胎白釉洁,低温二次烧成,内外壁施紫金釉,色泽厚重近红,泛闪金光,釉面匀净光洁,施釉均匀,代表当代紫金釉烧造技术的成熟水平,内壁青花双圈内绘十字宝杵纹,杵是佛门法器,宝杵为尊称。在瓷器图案中,四把宝杵作十字形排列,结以飘带,又称「十字宝杵纹」,明宣德至成化时期的青花瓷器中常用,清代雍干官窑之中多以盘碗之中绘制「十字宝杵纹」,以慕古物,亦带有佛教法器之意。康熙朝豇豆红制器,常为八件一套,为皇帝御制文房用品。若色美者成套陈设,颇感震憾,其地位之高不亚于同时期诞生的珐琅彩器。历代御窑制器中,惟豇豆红者品相悬殊,且民国时期大量仿制。可见其深受皇帝推宠,历史地位非同凡响。《饮流斋说瓷》中称「美人霁佳处在于淡红中显鲜红色与茶褐色之点」,豇豆红器烧造仅限于太白尊、菊瓣瓶、柳叶瓶、莱菔尊、蟠螭瓶、印泥盒、镗锣洗、苹果尊等小件器物,以文房用具为主,其烧造难度极大,专供宫廷御用,因此极为珍稀。本品一套囊括有夔凤纹摇铃尊、镗锣洗、净水钵及茶杯一对,每件釉色醉红,烧制极为成功,成套亦甚为难得。洗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流畅。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红上又泛有点点萍绿,仿若美女饮酒初醉,玉面微露粉红之效果。摇铃尊唇口,长颈,溜肩,直腹,圈足;主题纹饰为雕瓷夔凤纹。凤首饰华丽凤冠,口中衔环,身体尾羽展开作夸张修饰。此种摇铃尊为仿制康熙摇铃尊中的隽品,传世罕见,其稳重的造型配以古朴的纹饰充分展露出康熙时御瓷工匠的鬼斧神工。整套器物,秀美而不流于文弱,看似古拙却不粗糙,如同简衣而行的贵族,朴素外表却难掩其高贵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