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026 高凤翰 1717年作 甘菊谷园 手卷

甘菊谷园
拍品信息
LOT号 3026 作品名称 高凤翰 1717年作 甘菊谷园 手卷
作者 高凤翰 尺寸 画22×151cm;跋22×297cm 创作年代 1717年作
估价 2,800,000-3,800,000 成交价 RMB 3,22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手卷
著录:1.《红豆树馆书画记》第五卷
2.《历代著录画目》
3.《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
4.《扬州八家丛话》
5.《扬州八怪年谱》上
6.《扬州八怪书画年表》
7.《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二卷
8.《高凤翰编年录》
9.《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高凤翰》之高凤翰年表
10.《中国书法全集,高凤翰》
11.《自怡悦斋书画录》
签条:高西园先生甘菊名图。癸未菊月,子健审定。
引首:甘菊谷图。朱岷。 钤印:朱岷之印、导江
题识:康熙丁酉,客德水写甘菊谷图,奉赠履老世兄清鉴。胶州世弟高凤翰笔。
钤印:凤、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高凤翰》120印,820页。)
高凤翰题跋:1.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其上有大菊,落水从山流下,得其滋液。谷中饮此水者,寿皆百余。右《甘菊谷志》,出《风俗通》,南村居士并录图后。
钤印:凤、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高凤翰》150印,821页)
2.惟杞惟菊,偕寒互绿。或颖或苕,烟披雨沐。我衣败绨,我饭脱粟。羞惭齿牙,苟且粱肉。蔓延骈罗,其生实多。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余何?其如余何?同日再书陆鲁望《杞菊赋》,时在雍正甲辰六月。
钤印:髯高(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高凤翰》75印,818页)
友田题跋:小白长红放也无,霜飞只剩此花孤。有人欲挽秋常住,为谱山中寿客图。层崕叠岭势嶙峋,水外秋英触目新。倘许寒香食几瓣,可增甘谷大年人。小寿友田题。
高凤翰题跋:是画作于丁酉之岁,相去已十六稔。雍正壬子复得重睹于江上,拂拭前尘,忽忽如梦影也。越此数十寒暑,一那刹顷小劫耳。顾已不能无少磨灭。后此茫茫,又安可问其时。履兄以此卷属其乃弟禹甸,因其家大人郡司马来官江陵,遂携至觅善装手。而余亦以事有秦淮之游,相见出视,更为渲染而重装之,黯然而古转逾旧观,乃复识此数语以寄履兄。临事惘然,何胜今昔之感!与友朋聚散离合之低抱也。雍正壬子秋七月四日,识于金陵客邸。胶西弟高凤翰。
钤印:西、园、古临海军人、挥豪落纸如云烟、幽篁里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说有涯之生、羼提居士(1、3、4、5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高凤翰》179、190、167、186印,822、823页)
曾非欤题跋:此南阜先生真迹也。菊甘谷邃韵趣盎然。雍正壬子一跋,隶法高古,文情缱绻。益使人低回不己。先生性嗜砚,皆手琢,自为铭词。尝蓄一汉瓦当,珍爱逾常出入随身。一日谒某吏索观,赞不绝口,意欲留置。先生伏地请曰:唯此与山妻,不可以假人。某笑而还之。自云,将携之以谒阎罗王。其风趣如此。癸卯立夏,士林鉴家出卷,嘱题拉杂记之,指腕生涩,有负垂委之意,殊增愧耳!曾非欤志于南昌。
钤印:曾非欤印
虚翁题跋:舒卷欣然手泽新,摩挲亦自有前因。画中十惭南村老,驰骋当年几绝伦。谷有甘泉菊有芳,传神写意两苍茫。玩图差胜餐英液,益寿延年乐未央。癸卯寒月,于潘氏儒林轩得睹。秉儒鉴家所藏,高南村甘谷菊图,叹为绝品。爱玩良久,觉此轩中亦蔚然一甘谷也。愿花延我寿,赋诗祝之。寿叟书于虚极静笃之斋,年七十。
钤印:虚翁长寿
鉴藏印:小万卷楼夫妇同赏印、方其道所藏金石书画、潘士林章、永红斋书画鉴赏章、致之审定、□石审定、吴门陶氏收藏书画印、小万卷楼
说明:1.朱珉题引首,陶梁、朱壬林、方其道等递藏。
2.朱珉,字仑仲,一字导江,号客亭。画山水得米法,兼善指画,行楷法苏、王,精隶书。
3.陶梁(1772-1857),字凫乡,江苏苏州人。嘉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富收藏,善鉴赏。著《红豆树馆书画记》,著录其家藏自唐至清代书画作品三百余件,分手卷、册页、立轴三大类,每类再以时代为序。详细记录材质、尺寸、印章、题跋、款识、画幅或所书之内容。于明清两代之作者,择附小传,可谓完备。
4.朱壬林(1780-1859),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平湖人。嘉庆五年乡试中举。十六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工部主事。嗜书,家藏万卷,自诩为“小万卷楼”。
4.方其道(1893-1946),江西定南人,民国早年进步人士,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的主人公、“三一八惨案”遇害烈士刘和珍的未婚夫。方其道对古代字画、碑帖、拓片极有研究。
高凤翰,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晚号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署南阜左手等。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
有人欲挽秋常住 为谱山中寿客图
——高凤翰《甘菊谷图卷》鉴考
刘金库 教授
高凤翰是那么地爱菊、赏菊、画菊,菊花的香味沁人心肺,使人清爽舒适。菊花姿态的千变万化,风貌迥然,又让人赏心悦目。自古以来,菊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陶渊明爱菊,后世文人一生种菊、侍菊、赏菊、咏菊,以菊为友,对菊花情有独钟:菊花傲雪怒放、凌寒不凋的性格深受人们的称赞。
高凤翰的画菊图《甘菊谷园卷》,就是目前见到最多有十一次著录出版之多的高凤翰作品。此手卷,纸本设色,开卷流水淙淙,坡墁菊花丛丛,花开正炽,涧崖下数株菊花鲜艳夺目,菊甘谷邃,韵趣盎然。画心上有高凤翰自署款识云:“康熙丁酉,客德水写甘菊谷图,奉赠履老世兄清鉴,胶州世弟高凤翰笔。”康熙丁酉,即1717年,时年高凤翰35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
高凤翰在卷后有三次题跋,一次是在康熙丁酉年,他在画后的跋文中,说明了他画此卷的目的:“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其上有大菊,落水从山流下,得其滋液。谷中饮此水者,寿皆百余。右《甘菊谷志》,出《风俗通》,南村居士并录图后。”高凤翰画菊花是为其世交“履老世兄”祝寿而画,“履老”其人尚待进一步考证。
第二次是在七年后,即在雍正甲辰(1724年)再书唐代文学家陆鲁望的《杞菊赋》于卷后:“惟杞惟菊,偕寒互绿。或颖或苕,烟披雨沐。我衣败绨,我饭脱粟。羞惭齿牙,苟且粱肉。蔓延骈罗,其生实多。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余何?其如余何?同日再书陆鲁望《杞菊赋》,时在雍正甲辰六月。”陆鲁望,即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陆龟蒙,他最有名的文赋就是这篇《杞菊赋》。后世写菊花诗文多引用这篇文赋,在高凤翰的菊花诗文中曾多次引用过。
第三次是十六年后的雍正壬子年(1732年)再次看到本卷时又题:“是画作于丁酉之岁,相去已十六稔。雍正壬子复得重睹于江上,拂拭前尘,忽忽如梦影也。越此数十寒暑,一那刹顷小劫耳。顾已不能无少磨灭。后此茫茫,又安可问其时。履兄以此卷属其乃弟禹甸,因其家大人郡司马来官江陵,遂携至觅善装手。而余亦以事有秦淮之游,相见出视,更为渲染而重装之,黯然而古转逾旧观,乃复识此数语以寄履兄。临事惘然,何胜今昔之感!与友朋聚散离合之低抱也。雍正壬子秋七月四日,识于金陵客邸。胶西弟高凤翰。”
高凤翰三次将其中诸多事由说得清清楚楚。本卷的装裱时间是在雍正壬子年(1732年)前后,地点是在江陵。江陵,又名荆州城,即今湖北荆州市。
本卷有朱珉题写 “甘菊谷图”四个隶书大字引首。“嘉定派”领军书画大家朱珉,他的隶书早已闻名于江南,由他题写引首是再恰当不过的。朱珉,字仑仲,一字导江,号客亭。画山水得米法,兼善指画,行楷法苏轼、王羲之,精于隶书。
本卷迭经陶梁、朱壬林、方其道、潘士林等大收藏家递藏,是件流传有序的高凤翰赫赫名迹之一。
嘉道时期,内阁大学士陶梁收藏此卷时,将其着录于他的《红豆树馆书画记》中,足见陶梁对其重视程度。陶梁(1772~1857),字凫乡,江苏苏州人,嘉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富收藏,善鉴赏。本卷上的“小万卷楼”、“小万卷楼夫妇同赏印”二印,是朱壬林的收藏印。朱壬林(1780-1859),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平湖人。嘉庆五年乡试中举。十六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工部主事。嗜书,家藏万卷,自诩为“小万卷楼”。本卷上的“方其道所藏金石书画”是方其道的收藏印。方其道(1893-1946),江西定南人,是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里的主人公刘和珍的未婚夫。方其道一生对古代字画、碑帖、拓片都有研究。
作为“八怪”之一的高凤翰,博学多才,德高品洁。他不入流俗,一生跌宕起伏。高凤翰受山东德州田雯、田需、田霡三兄弟的爱菊、赏菊的影响相当大,如对高凤翰一生影响巨大且志同道合的卢见曾,既是田霡的弟子,又是德州人。因此,高凤翰一生也是多次画菊花,最著名的就是雍正五年(1727)他画的《草堂艺菊图》,现收藏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是高凤翰根据田霡的鬲津草堂实景所作,画中老人应为素有“菊痴”之称的布衣诗人田霡。而本卷《甘菊谷园卷》要早《草堂艺菊图》十年,菊甘谷邃,韵趣盎然。二图比较,本卷更加天真率性,不可多得。
本卷在当代南昌有名收藏人士潘士林手上时,卷首有其收藏印“潘士林章”、“永红斋书画鉴赏章”。 潘士林曾请曾非欤、虚翁二人在本卷的卷后题写跋文。
曾非欤(1901—1989),早年在民国时期从事于宗教寺庙的修缮工作,精于书画鉴赏,擅长寺庙修缮,解放后在江西省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曾非欤题跋说:“此南阜先生真迹也。雍正壬子一跋,隶法高古,文情缱绻。益使人低回不己。先生性嗜砚,皆手琢,自为铭词。尝蓄一汉瓦当,珍爱逾常出入随身。一日谒某吏索观,赞不绝口,意欲留置。先生伏地请曰:唯此与山妻,不可以假人。某笑而还之。自云,将携之以谒阎罗王。其风趣如此。癸卯立夏,士林鉴家出卷,嘱题拉杂记之,指腕生涩,有负垂委之意,殊增愧耳!曾非欤志于南昌。”
虚翁是南昌有名的宗教界人士,他与潘士林多有交往,诗文也很好,虚翁在题跋中说:“舒卷欣然手泽新,摩挲亦自有前因。画中十惭南村老,驰骋当年几绝伦。谷有甘泉菊有芳,传神写意两苍茫。玩图差胜餐英液,益寿延年乐未央。癸卯寒月,于潘氏儒林轩得睹。秉儒鉴家所藏,高南村甘谷菊图,叹为绝品。爱玩良久,觉此轩中亦蔚然一甘谷也。愿花延我寿,赋诗祝之。寿叟书于虚极静笃之斋,年七十。”
总之,本卷历经二百多年,数位文人题写诗文跋文,咏菊叹世,是文人精神的不断抽绎,不断延续,实属当今不可或缺的文脉画卷,得者自当垂续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