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409 文徵明 行书旧作诗册 册页 (二十四开)

行书旧作诗册
拍品信息
LOT号 3409 作品名称 文徵明 行书旧作诗册 册页 (二十四开)
作者 文徵明 尺寸 25×18cm×24 创作年代 --
估价 160,000-260,000 成交价 RMB 402,5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册页
著录:1、《明清中国书大师研究丛书·文徵明》刘纲纪著,第221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5月。
2、《行书大师—文徵明》,周道振著,第85页,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国书法全集(50文徵明)》,刘正成、葛鸿桢编,第272页,荣宝斋出版社,2000年9月。
题识:《不寐》、《新寒》、《东禅寺》、《还家志喜》、《雨宿上方》、《寄杨用修》、《焚香》、《灯花》、《除夕》、《上方望湖亭》、《绝句》、《暮春》、《雪》、《岁暮感怀》、《新年》、《鸡声》、《赋白燕効袁景文》、《上巳游天地诸山二首》、《闲居漫兴》、《翠云裘》、《黄梅花効王平甫》、《蛙声》等诗,(文略)。南岷先生以二册索拙书,病懒相仍,久未能办。比来稍闲,为书四体千文,顾有余楮,复缀旧作数首,聊藉以为请教之地耳。非敢自炫其陋也。昔欧文忠公谓,夏月投案作书,可以消暑忘身。若区区挥汗执笔,只觉烦劳耳,可发一笑也。癸卯七月九日,徵明识。
钤印:文徵明印、衡山
鉴藏印:古润戴培之收藏书画私印(参见《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下)钟银兰编,P1044,江西美术出版社。)
说明:1、上款人“南岷”即王廷。王廷,字子正,号南珉,南充人。嘉靖11年进士,授御史,历苏州知府,有政声,人比之赵清献,累迁左都御史。
2、此作为戴培之旧藏。戴植(道光年间人),书画家、藏书家、书画收藏家。字培之,号芝农,一号成芬,别署诚庵、芝道人、听骊馆主人、培万楼主人、翰墨轩主人等,江苏丹徒人。其“翰墨轩”、“心太平轩”、“培万楼”收藏书画和古籍,在当时称极一时,其中古籍收藏中,宋、元、明刻本10余种。近代藏书家丁丙、罗振常等在书目和藏品著录中,有多处是其藏书印记,其所藏书画后来多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行书旧作诗册》赏析
文徵明是一位各体兼善的书法家,其在世之时,书名便已倾动海内外,他的书学方面初从李应桢学,得力尤多,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惟绝不作草耳。”
纵观文徵明传世作品,行书不在少数,并有早、中、晚时期的不同风格,显示出完整而全面的艺术面貌。文徵明云“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至行草。”早年文徵明不作大字狂草,直到楷法精绝之后才开始写草书。从早年的沉实劲健,无轻滑处,至垂暮之年,笔力弥坚,亦无丝毫衰弱气象。此册共计二十四开,作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时年作者74岁,为文氏晚年墨宝行草中的成熟之作,此册共计二十二篇诗文,分别为《不寐》、《新寒》、《东禅寺》、《还家志喜》、《雨宿上方》、《寄杨用修》、《焚香》、《灯花》、《除夕》、《上方望湖亭》、《绝句》、《暮春》、《雪》、《岁暮感怀》、《新年》、《鸡声》、《赋白燕効袁景文》、《上巳游天地诸山二首》、《闲居漫兴》、《翠云裘》、《黄梅花効王平甫》、《蛙声》。皆有诗篇在《莆田集》中记录。在周道振先生著《行书大师—文徵明》中著述:“嘉庆二十二年癸卯(1543)74岁,行书旧作赠王南珉。”南岷即王廷,时任苏州太守,《四友斋丛说》中载王廷:“一月中常三四次造见衡山。每至巷口,即摒去驺从,及门下轿,换巾服,径至衡山书室中,必坐竟日。衡山亦只是常饭相款,南岷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谈文论艺至日暮乃去。今亦不见有此等事矣。”可见王廷为文徵明停云馆的常客。此册从书法风格而言,一改衡山大字的风貌,用笔、结字、章法都控制得相当稳定和熟练,尤其是转折,勾挑,连笔处,自然而从容。笔势曲屈环绕,线条清瘦明朗,结体疏放自如,比之衡山打有“乌丝栏”作的行书和楷书作品要更洒脱许多,整体书风一片奔放流走之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过庭复语十节卷》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72岁)作,两件作品创作时间相近,经比对,整体风貌十分相似。另,葛鸿桢著《中国书法全集》(文徵明)收录的《西苑等诗卷》P226,落款,字型,连笔,几乎如出一辙。
另,此册经道光年间著名收藏家戴培之收藏,细数戴氏培万楼收藏书画和古籍,在当时江南称极一时,其中古籍收藏中,宋、元、明刻本10余种。所藏书画后来均归于上海博物馆。从著录递藏之详实可窥其此册弥足珍贵也!当为文徵明晚年不可多得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