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8004 12世纪 胜乐金刚坛城

胜乐金刚坛城
拍品信息
LOT号 8004 作品名称 12世纪 胜乐金刚坛城
作者 -- 尺寸 高39.5cm 创作年代 12世纪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1,035,000
材质 形制


东北印度,合金铜
此件工艺繁复的作品,所表现的是本尊神胜乐金刚与其诸眷属身处曼陀罗中的情形。以立体雕塑体现佛教密宗曼陀罗的艺术形式,集中出现在帕拉王朝时期的铜制造像中,这尊胜乐金刚坛城组像便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组像大致分为四个层次,顶端正中为主尊胜乐金刚,为密教无上瑜伽部的重要本尊,被视作诸佛身、语、意三身功德之总集;以常见的四面、十二臂、双身的形象显现,;佛父形象忿怒、头戴五骷髅冠、四面象征“息、增、怀、诛”四种事业成就;十二臂分别持金刚铃、杵、钺刀、三叉戟、骷髅杖、绳索、金刚钩、人头等物,象征12种缘起;拥抱明妃金刚瑜伽母、象征慈悲与智慧的不二结合;足踏湿婆神与其眷属时间女、象征调伏一切外道及正法修持的障碍。二层是一圈圆环,用于固定诸空行及眷属尊所处的花瓣,很遗憾,在此件作品中,八瓣莲花均已失散。一尊收藏于北京故宫的胜乐金刚坛城组像为我们复原此件作品的原始状态提供了依据(图一),其八片花瓣均完整保存,可自由开合,打开时,完整的呈现出胎藏界“中台八叶”的曼陀罗形制;合拢后(图二)则呈现卵形,外壁饰诸天、护法、金刚杵等浮雕图案,以表现“金刚帷幕”的具体形态。三层中间为一枝粗壮的主干,两侧饰卷草纹及花茎;两位胁侍菩萨位于其中,应为文殊菩萨及弥勒菩萨,在他们下方是供养龙女;最下层则是硕大的圆形底座,装饰繁复的花纹及瑞象图案;每层之间均错落出现单层的覆式莲台。, 整件作品呈现出十分鲜明的孟加拉地区造像艺术特征,造像传世的包浆状态以及表面残留的泥金痕迹表明,其应在东北印度遭穆斯林入侵前就被带至西藏,并在西藏寺庙内长期供奉保存。11世纪开始,帕拉王朝的政治及经济中心由比哈尔邦转移至孟加拉,该地区产生了大量高品质的佛教造像作品,这些作品均以极具张力、柔软鲜活的肢体塑造与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见长,展现了帕拉王朝晚期佛教艺术的辉煌。而此类复杂的坛城组像,亦是孟加拉造像极具特色的品类,代表了该地区隽永的造像艺术之美。其艺术形式,亦为后世永乐宫廷造像提供了创作源泉,在传世的永乐造像中,我们可以见到形制几乎一致的坛城组像(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