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908 17世纪 碧玉察合台文龙柄罐

碧玉察合台文龙柄罐
拍品信息
LOT号 5908 作品名称 17世纪 碧玉察合台文龙柄罐
作者 -- 尺寸 宽11cm 创作年代 17世纪
估价 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罐深色碧玉质,颈部镌刻察合台文“■”,即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兀鲁伯(Ulugh Beg)的本名“Mīrzā Muhammad Tāraghay bin Shāhrukh”。腹部光素。口沿下、足部起弦纹为饰。龙柄,后肢抵器腹,前肢攀于口沿。
此罐造型源于15世纪伊朗及中亚地区黄铜器,见于葡萄牙里斯本古尔本金安基金会收藏(The Calouste Gulbenkian Foundation)。基金会另一件白玉罐藏品,颈部亦镌刻兀鲁伯之名,可作本件拍品参考。类似本品玉罐所见尚有四件,三件为深色碧玉质,一件为缟玛瑙或黑曜石,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土耳其托普卡比艺术馆(The Topkapi Palace Museum)和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The 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
本品直立的攀爬状龙柄造型,在宋、元以来的金、玉器上都颇为流行。自15世纪20和30年代开始,中亚、西亚地区开始出现碧玉龙首杯,本品器形虽呈现强烈的15至16世纪中亚、西亚金属及玉罐特色,但龙柄的造型与做法更近于清代,实为融合了不同时代及地区多种文化的艺术品。
乌鲁伯格•兀鲁伯(Ulugh Beg、)(1394-1449),帖木儿帝国(1370-1507)君主、中世纪伊斯兰学者、天文学家、数学家。帖木儿大帝(1336-1405)的孙子,其四子沙哈鲁(1377-1447)的长子。帖木儿去世后,其后裔立即开始争夺王位的斗争。原帖木儿王朝的所有领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鲁统一起来。其当政时,波斯、中亚同中国明朝之间,贡使往来不断,官私贸易十分活跃。1409年乌鲁伯格被父亲任命为撒马尔罕城的统治者,1447年继承父亲王位成为帖木儿帝国君主。但在之后争位战争中,被自己的儿子阿卜拉•拉迪卜所杀,而后者又被兀鲁伯的亲信杀死。沙哈鲁的王朝遂一分为二。
1420年,乌鲁伯格在撒马尔罕建造天文台,安装有一具半径达40米的巨型象限仪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象限仪)和其他仪器。在他的领导和参加下,经过近30年观测,于1447年编制成《新古拉干历数书》(后世通称《乌鲁伯格天文表》)。该书包括太阳与行星的运动表和1018颗恒星位置表,是希巴恰斯—托勒密星表以后千余年间第一份独立观测而得的星表,达到了16世纪以前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