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751 吴冠中 1990年作 江南 镜心

江南
拍品信息
LOT号 1751 作品名称 吴冠中 1990年作 江南 镜心
作者 吴冠中 尺寸 67×135cm 创作年代 1990年作
估价 4,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吴冠中绘画艺术与技法》,第1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题识:吴冠中,90。
印文:荼、冠中写生
中国水墨的白色美感与西方色彩表现主义
作品有大面积的留白,或横、或斜、或曲、或直的水墨色块围绕而呈现的留白空间,代表了一堵堵的白墙,表现了“白”色的空灵纯净美感。对白色美感及留白的元素,是在1980年初连续多次江南写生之旅后才发展而来的表达方式。吴冠中到达江南写生,在路旁的小河对岸出现了长长的一堵白墙,在黑瓦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净,“这白块好看啊!”就是当时艺术家对江南白墙的直接感受。由描绘江南风景到呈现白色空灵美感,吴冠中先创作了1981年的《双燕》,1982年的《江南小镇》中大面积房屋白墙,也是相同创作意念的延续,借用中国水墨画特有的“留白”来表达“白色”纯色的抽象美感,中国水墨因为带有西方色彩表现主义的精神。《江南》也透过白色美感,表现一种澄明无物我、圆融和谐、永恒宁谧的境界,这成为吴冠中描绘江南风景所特意传达的精神气氛,启导着往后众多的江南风景创作。
“油画的色感和浓郁与国画的流畅和风韵,彼此可以补充吗?是的,应该是可以的,但其间存在着各种矛盾,矛盾如何解决?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体验甘苦吧!”
— 吴冠中〈油画民族化杂谈〉
吴冠中的水墨行程始于1975年,他走过了三十余年的探索路程。其间,1986年至1990年,吴冠中66岁至70岁的时候,他的水墨画进入全新的自由创作高峰期。这个时期,他饱经沧桑的艺术灵魂得到彻底舒展.他狂热地追求艺术的热情与能量得到空前自由的释放。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他的身心获得极大自由,加之前期从未停息的艺术探索的经验累积,这5年成为他一生绘画创作最多、出版画册最多、办展览最多、文集出版最多的时期。此幅《黄山日出》便创作于这一时期。吴冠中认为东西方艺术如同爬山,一个从东爬,一个从西爬,爬到高峰必然殊途同归。为此,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的吴冠中,“两家门下转轮来,摸透了双方的家底,发现愈往高处走,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愈显得一致,油彩或墨彩工具之异不是中西艺术的关键。也因在油画中趋向概括、洗练,也因油画工具先天不足,难于表达各样感受,而同时运用水墨挥写”。
进行油画民族化探索三十年的吴冠中,已经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抽象美的绘画理论,心中凝缩了黑白灰三方净土,这为他水墨画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十年水墨行程中,他逐渐走出水墨画“移植”自己油画的影子,最终使他的水墨画真正走向独立与创造的现代之路。这一大跨度的飞跃正是在1986年至1990年间实现的,这一时期吴冠中创作了一大批别具东方特色的中国现代水墨画,震动了世界。
他和林风眠共同证实了中西绘画融合之路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这是另一条中国传统绘画继承与创新之路,它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文化有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无限空间。对于学贯中西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中西文化的碰撞,只会更加突显中国文化的无限生机和本色。吴冠中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吸收西方现代绘画抽象的视觉理性科学,面对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他逆流而上,他以东方之韵吞吐西方形色的艺术实践,不仅不失中国文化之根脉,而且更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本色。他说:“小小的自我要求向宇宙扩展开去,人啊,总想在宇宙中驰骋,征服宇宙,获得最大自由……”吴冠中从中西绘画融合的角度延续了中国千年来的绘画精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寻找人与自然精神的契合。这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家的艺术思想惊人地一致。他尊奉石涛为现代绘画之父,认为《石涛画语录》的核心是“绘画诞生于个人的感受,必须根据个人独特的感受创造相适应的画法……”为此,他在师造化中,真正走向了无法之法的绘画境界。
1995年美国大学《艺术史》教科书中这样写道:“吴冠中是一位在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的艺术家。他成为了新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思潮的领路人。他将他在法国所受到的艺术训练和中国文化背景、语境结合起来,他从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中发展出一种半抽象的艺术风格来描绘自然风景。他比较常用的创作方法是先在户外画好速写,然后回到他的画室继续创造,根据他的情感和视像来自由表现。其代表作《松魂》就是一个好例子。这幅画的技法,以及它连绵的势态,很清晰地让人联想起二战后发展起来的颇有影响力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同时,画本身对以石涛这样的大师为典范的中国古老山水画的地位也给予了弘扬。和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样,中国艺术也受到西方影响的强烈冲击,中国艺术是否能够在不失去它们的传统特性的同时,又吸收西方思想这一问题仍在持续。同时,风景画仍然是最流行的主题,与一千多年来一直延续的那样,在用西方的艺术技巧和方法的同时,中国的艺术家仍然寻找和自然的精神性结合,用他们的艺术作为实现人的生命与宇宙连接的一种途径。”西方人对吴冠中艺术的评价,清晰地说明了吴冠中的水墨画为什么能载入世界艺术史的缘由。

风筝不断线
水陆兼程吴冠中
Lot1751 江南
Lot1752 黄山日出
Lot1753 江南园林鱼之乐
Lot1754 林间
Lot1755 山涧清溪
水陆兼程指的是吴冠中先生既画油画,也画水墨。油画和水墨,如同一把剪刀的两翼,时而分开,时而合拢。
他生于1900年,是20世纪的同代人,又是这个翻天覆地的百年的曲折命运的见证人。他的人生几乎映衬着一个世纪的民族文化的寻觅和苦难。但他的艺术,却仿佛孤行在这一切之外,吸取民族民间的养料,秉持东方艺术的理想,从抒情诗意的一端,到苍凉忧郁的另一端,创造着一方清新隽远的新天地。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着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本专题五件作品,《江南》、《黄山日出》、《江南园林鱼之乐》、《林间》、《山涧清溪》,将是对吴冠中一生绘画生涯的集中呈现。
矩形色块 - 美就美在鳞次栉比和参差错落
中国艺术总是强调艺术家的笔墨形式,认为它代表每一位艺术家的不同风格、情感与精神力量,笔墨形式使客观风景提升至主观心境,即艺术之美景,创作之价值。所以中国艺术史的论述,是以笔墨风格为论述纲领,李唐以“斧劈皴”闻名、吴道子之“春蚕吐丝”或“高古游丝描”、及至米芾之“米点”与倪瓒的“折带皴”,串连为一个美学开拓的脉络。即便是吴冠中所推崇的石涛及其所云的“我自用我法”,“法”之所指亦一种笔触风格。《江南》的独特笔墨风格来自彩墨色点及排笔皴擦的色面。艺术家采用如传统没骨画法,摘除了物象的轮廓,全以各种长方形、矩形彩墨色块,为江南民房、屋檐等造型、表现立体感和量感,同时予人协和安稳的美感。前景之缓缓流水也以排笔刷出横、直交流的矩形绽蓝色块,代表着房屋于河溪前的倒影。刷痕或横、或斜、或曲、或直、或转动,鳞次栉比的不同色面组合了画面,整个画面因此有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和韵律感,传达了吴冠中所追寻“美就美在鳞次栉比和参差错落”的色面层次及结构美感。矩形的色彩描绘了民房连绵延续的景观,带动观赏的视线一直向画面中心深入,感受深邃悠远的空间感。作品中心特别绘画石拱桥。这是因为吴冠中特别看拱桥,取其本身的结构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得体、和谐。”而吴冠中画江南,从《江南》开始,直到往后的江南风景总是罗列三个重要元素:房屋、流水与桥,因为这三者刚好构成均称而灵活的几何结构美感,房屋是块面;流水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它与流水相交,丰富了形式变化,连结着线与块面,也把画面前景、中景、后景一并串连起来,空间结构严谨而紧凑,各种元素交错连带,引领一种动感、明快的观赏经验。
“吴家粉本”— 彩墨色点与气韵生动
吴冠中在《江南》更进一步从风景提炼能表现形式美感的元素,简约为线条、色块及色彩,在拆解又重组的过程中,表现抽象美感及主观感观。超越了现实,他把络绎不绝的人群及满山翠林简约而为跳跃轻灵的彩墨色点。人潮熙熙攘攘,穿花带彩,彷佛正身处盛典,或是赶着趁市集的一派喜气洋洋气氛,使作品颇有《清明上河图》的市民生活意趣。彩墨色点,是1980年初特别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笔触风格,为评论许有“吴家粉本”之名:色彩绚丽繁密,显得特别瑰丽温润,有着油彩之丰富色感,透露了江南春日的风光明媚、活泼生趣;同时也显得率性写意,明快灵动,呈现了国画水墨特有的流畅与风韵。色墨散落画面又互相紧扣,赋予画面一种灵动活络的气韵,创造成一幅生趣盎然、朝气勃勃的生活情境。“气韵”是吴冠中的一大重点,代表一种生命的律动、自然的生机:“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包含着形、色与韵。用东方的韵来吞西方的形与色,蛇吞象,有时候感觉吞不进去,便使用水墨媒体”。气韵能带动画面,统合着造型和色彩。水墨色彩之轻灵流动正好让艺术家能表现这种气韵和节奏,也正符合他从江南风景所感受到野逸洒脱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