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80 清乾隆;乾隆三年(1738年)制 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宝玺

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宝玺
拍品信息
LOT号 5180 作品名称 清乾隆;乾隆三年(1738年)制 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宝玺
作者 -- 尺寸 长9.1×9.1×10.1cm;重3770g 创作年代 清乾隆;乾隆三年(1738年)制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110,975,000
材质 形制
著录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第五册,乾隆卷一,页七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
1.巴黎Hôtel de Drouot,Octave Homberg收藏专场,1931.06.03-05,Lot238;
2.巴黎Hôtel de Drouot,Marquis De Ganay(Ganay伯爵)收藏专场,1952.05.07,Lot36,落锤价80000法郎;

乾隆时期的皇帝御用玺印,具有不同于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的特点。据《乾隆宝薮》及现藏实物来粗略估计,乾隆帝一生所刻制的玺印数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多达1800余方,令人深深折服。根据北京故宫所藏《乾隆宝薮》(乾隆玉玺印谱)一书记载,乾隆在位期间刻制了七方不同尺寸大小的「乾隆御览之宝」。
乾隆皇帝对琴、棋、书、画兴趣广博。因而在平时钤诸御笔,鉴赏书画,刻印图书及收藏玩赏各式各样的宝玺多至之极,统称之为皇帝闲章。皇帝闲章,按其内容和用途划分为年号玺、收藏玺、鉴赏玺、名言吉语玺、诗词玺及花押等。带有年号的鉴赏玺在其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故而「乾隆御览之宝」作为年号鉴赏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目前查阅公私收藏,书画上经常钤用的有一方椭圆形「乾隆御览之宝」,一方正方形「乾隆御览之宝」;另一方青玉螭龙「乾隆御览之宝」玉玺(尺寸最大者),则于2010年在台北拍卖,成交价约1.018亿元人民币。
这方清乾隆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在乾隆众多玺印中具有其殊特的意义。其为精铜铸造,9.1厘米见方,印纽为三螭,皆极为逼真传神,肌肉张弛有力,生动而威严,毛发齿爪无不精到。三螭身上的云纹、身后的花尾,与雍正时期寿山石玺印的艺术风格一脉相承。铜玺的器表遍布矿物质仿古绿锈,再点金为饰,如故宫所藏的澄泥虎伏砚。此为乾隆皇帝即位后镌刻的唯一一方「乾隆御览之宝」铜玺,在《乾隆宝薮》中即有著录。根据清宫造办处档案上的记载,应为雍正时期造办处铜作制作的铜宝,后如档案所载,于乾隆三年著刻印文。
此方「乾隆御览之宝」宝玺经André Portier,于1931年6月3日至5日在巴黎Hôtel de Drouot的Octave Homberg收藏专场(Lot238)售出后,又于1952年5月7日在巴黎Hôtel de Drouot的Marquis De Ganay(Ganay伯爵)的收藏专场(Lot36)以80000法郎的落锤价售出,后被法国北部敦刻尔克一家庭购买并被其后代保存至今。

乾隆三年正月初四日档案记载:「司库刘山久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交出铜宝一方,传旨:著刻‘乾隆御览之宝’,钦此。于正月初十日篆得阴文、阳文字样二张,司库刘山久持进交太监毛团呈览。奉旨:着准阴文,钦此。于二月二十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理白世杰将刻完字铜宝一方交太监胡世杰、高玉呈进讫。」
年轻乾隆皇帝让身边的太监毛团、胡世杰拿一方铜制的玺印材料去内务府传旨,令铜作刻「乾隆御览之宝」六字印文。负责此项工作的人战战兢兢接了旨,六天后,司库刘山久请太监将两份篆文草稿呈送乾隆,一份是阴文,一份是阳文。皇帝仔细看过后给出回复:用阴文。一个多月后,精心制作的铜玺完工交差。
根据北京故宫所藏《乾隆宝薮》(乾隆玉玺印谱)一书记载,除了本件铜点金三螭钮宝玺外,乾隆在位期间共刻制了七方「乾隆御览之宝」。材质、尺寸各有不同。在台北拍卖的这方是所有「乾隆御览之宝」中最大的,印面尺寸为11.7厘米见方,青玉材质,印纽上的螭龙生动威严。这方玺也是乾隆登基后不久刻制的,完成时间不晚于乾隆三年。

「乾隆御览之宝」之所以要刻这么多,因为它大有用场。乾隆皇帝酷爱收藏,编有《石渠宝笈》等多部著录,为其所欣赏的书画作品登记造册。凡收入《石渠宝笈》的作品,皆钤盖有「乾隆御览之宝」和「石渠宝笈」两个玺印,还要盖一个「殿名玺」,表明这个作品收藏在什么地方,是干清宫、养心殿,还是御书房等地。《石渠宝笈》中所藏作品又可大致分为上下两等。上等作品受到格外厚待,在已有上述3个玺印的基础上还要再加3个:即「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当然,这只是一般常见的组合,有时还会出现增减玺印的情况,变化很多。
由于书画作品本身有大小之分,风格之别,乾隆还将同一个内容的玺刻上若干版本,以便增加挑选余地,保持印痕与作品在艺术上的协调。比如,椭圆形的「乾隆御览之宝」就很实用,它形状活泼,盖在作品上灵动自然,能从一堆中规中矩的方形印章中跳脱出来。而本件铜质「乾隆御览之宝」不仅尺寸颇大,其重量亦达3770克,其作为乾隆登基后最初制作的玺印,象征身份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而非用于钤盖书画。譬如故宫所藏最大的「太上皇帝之宝」从不钤用,只是作为乾隆太上皇身份的象征物陈设在皇极殿御案上,其余的才钤盖于书画之上,是为同一目的。

这方清乾隆铜点金三螭钮「乾隆御览之宝」在乾隆众多玺印中具有其殊特的意义。其为精铜铸造,9.1厘米见方,印纽为三螭,皆极为逼真传神,肌肉张弛有力,生动而威严,毛发齿爪无不精到。三螭身上的云纹、身后的花尾,与雍正时期寿山石玺印的艺术风格一脉相承。此为乾隆皇帝即位后镌刻的第一方「乾隆御览之宝」铜玺,在《乾隆宝薮》中即有著录。根据清宫造办处档案上的记载,应为雍正时期造办处铜作制作的铜宝,后如档案所载,于乾隆三年著刻印文。
2010年6月26日,在台北市的一场「庆丰银行珍藏专拍」拍卖会上,一方清乾隆青玉螭龙「乾隆御览之宝」玉玺拍出了4.3亿新台币,加上手续费总价折合人民币约1.018亿元,这成为了当时玉玺拍卖的世界最高价。这方乾隆青玉螭龙玉玺是目前所知的8件「乾隆御览之宝」玉玺中最大的一件,印面11.7厘米见方,为青玉质,三螭龙钮,汉文篆书阳文「乾隆御览之宝」6字。许是因该方玉玺与本件铜点金三螭钮「乾隆御览之宝」一样,皆因硕大沉重,故很少钤用于书画上,台北故宫专家也许没能从馆藏历代书画中找到这方玉玺的印章。

据《钦定大清会典图》载,清代逢每年除夕,在寿皇殿内部隔间的窗槅之外要放置七座大插屏,悬挂清代历代帝后朝服像,清太祖努尔哈赤像居正中,以下至嘉庆列帝后像分昭穆居左右,南向一字排开;道光帝起始的列帝后像悬挂于寿皇殿东西两面。隔间外这些临时悬挂的肖像至第二年正月初二即撤下收贮。
在寿皇殿内部原还安置有大龙柜,柜内收贮着大批清代帝后妃嫔的各类画像,这些画像在清代档案中,皇帝的被称为「圣容」,后妃的被称为「御容」。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去世。在干清宫停灵27天后,梓宫移至寿皇殿停灵。停灵共计百日后,在寿皇殿前举行火化,点火者为僧茆溪森。此后顺治帝的骨灰继续停放在寿皇殿,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二十二日,同孝献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的骨灰自景山送往清东陵的孝陵安葬。
清代康熙帝将该殿作为检查射箭之所。康熙帝去世之后,其子雍正帝将其「御容」奉祀于该殿。此时该殿及景山亦作囚禁之所。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借口诚亲王胤祉参加怡亲王胤祥丧事时「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 」。
乾隆帝登基后又将其父雍正帝「御容」供奉于该殿。当时该殿跨度仅三楹。乾隆帝决定改建该殿,以作为奉祀「神御」之殿。乾隆十四年(1794年)春开工,冬竣工。新寿皇殿建筑群改建于北京古城南北中轴在线,建筑面积21256平方米,规模和等级远超明代所建寿皇殿。新寿皇殿九楹,坐落于万岁山北,中轴在线,即今日的位置。左右山殿(衍庆殿,绵禧殿)各三楹,东西配殿各五楹。碑亭、井亭各两座,神厨、神库各五处。大殿正前方为戟门五楹。戟门前是有三个门洞的宫门,该门前有石狮一对,另有三间四柱九楼雕兽夹杆石宝坊三座。据说改建此殿是拆用了明陵的木料。

此宝整体用黄铜材料铸造,钮为形态各异的三只异兽,皆四足,兽身,强健而有力,头部各不相同,或龙头,或兽头,或凤头,样貌凶猛,应为传说中神兽。三兽虽相互纠缠在一起,但各自体态造型交待清晰,体现出制作者高超的铸造技艺水平。此种肌肉有力的瑞兽应为乾隆帝所喜样式,如乾隆时所建的北京十七孔桥,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又如景山寿皇殿前的三座牌楼,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其建筑形式是典型的皇家牌楼,也是牌楼中规制最高者。牌楼为四柱三洞九楼制式,下雕石兽。
此方异兽钮玺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的战汉的错金银异兽底座 、南北朝时期的石雕异兽,又如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藏的如唐代三彩异兽。

此宝表面做旧的技术非常之高,先是在兽身和印体表面做出暗红色皮壳,其上再敷以枣红色、绿色锈斑和金色斑纹,各种颜色之间搭配巧妙,过度自然,相互间粘结非常牢固,与自然锈蚀的状态非常相似。
根据档案记录,在清宫造办处内有专门的工匠从事这种铜器或其他器物的做旧工作,被称为「烧古」或「烧色」。这些烧古匠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其作品多进入宫廷收藏系列。此宝表面的烧色技术纯熟,非常精致,是考察清初铜器表面烧色技术的范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明清仿古器物,据相关专家研究,当时制作假锈应是将绿色的镶嵌物中混入细碎的孔雀石屑,再增加褐红色,已达到古旧之态。

此方「乾隆御览之宝」玉玺经André Portier(现法国最知名专家鉴定事务所Cabinet Portier的持有人Thierry Portier的祖父),于1931年6月3日至5日在巴黎Hôtel de Drouot的Octave Homberg收藏专场(Lot238)售出后,又于1952年5月7日在巴黎Hôtel de Drouot的Marquis De Ganay(Ganay伯爵)的收藏专场(Lot36)以80000法郎的落锤价售出,后被法国北部敦刻尔克一家庭购买并被其后代保存至今。
Homberg家族是法国重要显赫家族,历史上曾出过多位重要人物:Octave Homberg 一世的父亲Eugène Homberg(1804-1876)是法国桥梁与公路的总检查长;其祖父Henry Théodore HOMBERG(1771-1804)是法国著名大商人;曾祖父Grégoire-Gerson Homberg(1741-1817)是法国银行家、船商;曾外祖Denis François EUSTACHE(1734-?)是法国路易十六国王的御前首相;另一曾外祖父Jean René MARTIN de La BLANCHARDIÈRE(1750-?)是国王路易十六的御前骑兵的总指挥。

关于Octave Homberg的捐赠和拍卖
Octave Homberg一世和二世均是法国知名金融家、银行家、和收藏家。Octave Homberg 二世还是法国著名外交官并出版过很多文献,包括于1925年出版的书籍《在中国过去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Ce qui se passe et ce qui se prépare en Chine》,1925)。Octave Homberg一世和二世在收藏界的地位也一直遐迩闻名,父子俩与巴黎各大博物馆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经常被要请参加Musée Guimet (集美亚洲博物馆)和Musée Cernuschi(赛努奇亚洲博物馆)馆长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于1903至1906年期间捐赠了13件藏品给Musée du Louvre(卢浮宫博物馆)。同时,Octave Homberg一世和二世的藏品也曾多次被组织专场拍卖:1908年5月11-16日法国巴黎Hôtel de Drouot拍卖过Octave Homberg的专场;1925年11月5日法国巴黎Hôtel de Drouot再次拍卖过Octave Homberg的专场;而1931年6月的专场的藏品较之前更加包罗万象,包括欧洲油画;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藏品;中世纪、文艺复兴的藏品以及中国藏品。中国藏品包含玉器、瓷器、漆器、珐琅器,其中以铜器最为突出。之后1942年3月法国巴黎Hôtel de Drouot再次拍卖Octave Homberg的遗产专场。

Marquis De Ganay (Ganay 伯爵)家族
Ganay 伯爵家族是法国为数不多的一个一直延续至今的贵族家族,其历史上出过多位政治家,军事家,教士,外交官和文艺事业资助者。上图为被收藏在法国Musée d'Orsay(奥赛博物馆)的,由著名画家James Tissot画的名画Le Cercle de la rue Royale(皇家街道圈子)。其中8号人物为Marquis De Ganay(Ganay伯爵)。

Ganay伯爵家族后代一直拥有法国巴黎近郊的Courances城堡,城堡里一直保留并展出很多珍贵的家族收藏。
其一家族后代Valentine H. de Ganay小姐也通过邮件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其家族与收藏界的联系。邮件内容翻译为:「在我的家庭中那个大收藏家名叫Martine de Béhague(Ganay伯爵的姑妈)。1900年左右她二十多岁,当时已经在各个领域都购买了很多藏品。我们最近刚卖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中国瓶子,我会在下一封邮件中给您连接。
Jean-David Juneau-Lafond正在整理这些非常零散的材料并准备把家中收藏这个题材出成书。Martine de Béhague小姐每年都会乘坐自己的船去各地寻找新的有价值的藏品,她也是第一个能够进入紫禁城并接近慈禧的女士之一。」(邮件中所说连结为巴黎佳士得2017年12月13日售出的第70号拍品 雍正仿汝旋纹瓶,成交价:847500欧元)

「司库刘山久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交出铜宝一方,传旨:著刻‘乾隆御览之宝’,钦此。于正月初十日篆得阴文、阳文字样二张,司库刘山久持进交太监毛团呈览。奉旨:着准阴文,钦此。于二月二十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理白世杰将刻完字铜宝一方交太监胡世杰、高玉呈进讫。」
——乾隆三年正月初四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刻字作档案

关于乾隆帝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
郭福祥
乾隆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他在长达六十余年卓有成效的统治期间创造了清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同时也使他自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帝王而名垂史册。乾隆盛世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同样在其御用玺印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乾隆皇帝的御用玺印数量巨大,用材多样,再加之乾隆皇帝对御用玺印制作的重视和参与,使得其御用玺印呈现出强烈的时代和个人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乾隆时期宫廷典制和艺术水平,是研究乾隆皇帝本人思想及文化生活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此次保利拍卖公司征集到的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就是乾隆皇帝诸多御用宝玺中相当特别的一方。
此宝铜质,异兽钮,印面9.1厘米见方,通高10.1厘米。阴文篆书「乾隆御览之宝」六字。此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材质、体量大小,还是印文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记载相合,可以确定此玺为乾隆时期的真品。
1735年,雍正皇帝薨逝,皇四子弘历继承皇位,年号乾隆,历史从此进入「乾隆时代」。按照通例,每当新皇帝继位,都要镌刻相应的宝玺,以为书墨染翰艺文鉴赏之用。这种早期刻制的宝玺,虽因钤用方面的不同印文会有差别,但大部分会含有新皇帝年号,表明其专有的属性。一般包括「某某之宝」、「某某御览之宝」、「某某御笔之宝」、「某某御览」、「某某御笔」、「某某鉴赏」、「某某宸翰」等。如康熙帝有「康熙御笔之宝」、「康熙御览之宝」、「康熙宸翰」、「康熙御览」等;雍正帝有「雍正御览之宝」、「雍正御笔之宝」、「雍正宸翰」等;乾隆帝则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御笔之宝」、「乾隆御笔」、「乾隆宸翰」、「乾隆鉴赏」等。当然,每一年号玺都会刻制不止一方,质地不同,大小各异。这类宝玺专为某位皇帝所独有,单从印文便知其所属,皇帝前后不能继承钤用,在皇帝闲章中使用频率较高。新皇帝继位后多把其当作前朝遗物妥善保存起来。
当弘历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五岁的成年人。在此之前,对印章的制作和使用已经相当熟稔,拥有的印章数量已经很多。在这种情况下,继位伊始便制作相应宝玺在乾隆看来为当然之举,并很快付诸行动。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乾隆元年正月初五日,「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毛团交紫檀木嵌玻璃匣一件,一面玻璃破坏,内盛:玛瑙引首八分,玛瑙图章十方。传旨:将此引首图章配做六副,镌刻乾隆之宝,再将呈览看准宝样呈览选用,钦此。于本年六月二十三日将图章十八方配得六副,刻得宝,七品首领萨木哈持进,交讫。」这是目前笔者所见到的乾隆继位之后刻制御用宝玺的最早记录。档案中明确指示刻乾隆之宝,从以前已经呈览过并经过乾隆批准的印文设计稿中选取相应印文刻制。很明显,这些宝玺是成批量制作的,且都是三方一组的组玺。以此为开端,以后的几年中乾隆不断下达制作旨意,至乾隆三年,含有乾隆年号的各式宝玺基本制作完成,以后即便偶有年号宝玺的制作,也是零星的补充而已。此次拍卖的「乾隆御览之宝」就属于这一时期制作的乾隆年号宝。
这里将此方「乾隆御览之宝」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以便有兴趣者对此玺的价值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一是材质特殊,是乾隆皇帝御用玺印中唯一一方铜质印章
乾隆皇帝御用玺印在用材上多种多样,可谓丰富。其中以常用的玉、石为最多,除和田玉、玛纳斯玉、岫岩玉和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外,还包括青金石、翠生石、碧霞洗、紫英、水晶、玛瑙、象牙、文竹等。虽然铜是中国制印的传统材料,运用广泛,但到了清代则多用于制作各级政府机构的官印,用于制作皇帝御用玺印的情况则极少,可谓凤毛麟角。而此方「乾隆御览之宝」恰恰是以不太常用的黄铜制作,这在以玉、石为主要材质的清代帝后宝玺中显得极为特殊,颇引人注目。

二是整个宝玺的铸造焊接和表面处理技术具有典型性
此宝整体用黄铜材料铸造,钮为形态各异的三只异兽,皆四足,兽身,强健而有力,头部各不相同,或龙头,或兽头,或凤头,样貌凶猛,应为传说中神兽。三兽虽相互纠缠在一起,但各自体态造型交待清晰,体现出制作者高超的铸造技艺水平。另外,此宝表面做旧的技术非常之高,先是在兽身和印体表面做出暗红色皮壳,其上再敷以枣红色、绿色锈斑和金色斑纹,各种颜色之间搭配巧妙,过度自然,相互间粘结非常牢固,与自然锈蚀的状态非常相似。根据档案记录,在清宫造办处内有专门的工匠从事这种铜器或其他器物的做旧工作,被称为「烧古」或「烧色」。这些烧古匠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其作品多进入宫廷收藏系列。此宝表面的烧色技术纯熟,非常精致,是考察清初铜器表面烧色技术的范本。

三是此宝的制作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有明确记录,为其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非常幸运的是,制作此宝的造办处活计档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为我们提供了此宝制作的具体情形。据《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乾隆三年正月初四日「司库刘山久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交铜宝一方,传旨:著刻‘乾隆御览之宝’,钦此。于正月初十日篆得阴文、阳文字样二张,司库刘山久持进交太监毛团呈览。奉旨:着准阴文,钦此。于二月二十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白世秀将刻完字铜宝一分交太监胡世杰、高玉呈进讫。」同样是铜宝,都是「乾隆御览之宝」印文,都是阴文刻法,可以肯定档案记载制作的铜宝就是即将拍卖的这方「乾隆御览之宝」。通过档案可知此宝制作于乾隆三年正月至二月,单是印文的刻制就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四是递藏有序,传承脉络清晰。
根据现在已有的拍卖资料,可知此宝最早为法国收藏家Octave Homberg收藏。Homberg家族是法国一个十分显赫的家族,历史上曾出过多位重要人物,包括官员、商人、银行家、金融家、军事家等。其家族中的Octave Homberg一世(1844-1907)和Octave Homberg二世(1876-1941)父子在收藏界一直声名卓著,与巴黎各大博物馆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他们的藏品曾被多次组织专场拍卖,其中于1931年6月3日至5日在法国巴黎天天拍拍卖大楼(Hotel de Drouot)的Octave Homberg收藏专场更为丰富,此宝为该专场的第238号拍品。拍卖图录对其的介绍文字为:「238---皇帝印玺,铜质,用鎏金装饰,有绿色和红色锈斑。方形,印玺钮展现了正在角逐的三只神兽。9厘米。」图录还配有该玺印的黑白照片。此次拍卖使得此宝成为更加著名的Ganay伯爵家族的藏品。Ganay家族是法国为数不多的一直延续至今的贵族家族,历史上也曾出过多位政治家、军事家、教士、外交官和艺术事业的资助者。这个家族后代一直拥有法国巴黎近郊的Courances城堡,其内一直保存并展出很多珍贵的家族收藏。该家族中的Hubert de Ganay(1888-1974)伯爵是法国著名收藏家,法国国家博物馆理事会成员,卢浮宫之友协会的副主席。其家族的藏品亦曾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多次以专场的形式被拍卖。其中1952年5月7日的「远东艺术藏品:玉器和铜器的发掘」拍卖会上第35至72号的全部铜器拍品就出自该家族的Marquis de Ganay,而此宝即为其中的第36号拍品。当时拍卖图录对其的介绍文字为:「36.乾隆皇帝印玺,铜质,用鎏金装饰,有绿色和红色的锈斑。方形,印玺钮展现了正在角逐的三只神兽。印文‘乾隆御览之宝’」。最终此宝以8万法郎成交。后来此宝被法国北部敦刻尔克一家庭购买,并被其后人保存至今。这些拍卖数据表明此宝二十世纪早期即流失法国,为多个著名收藏家依次递藏至今,流传有序。
综上可知,此宝是一方相当重要的乾隆御用宝玺,不仅印材特别,而且印体制作和印文刻制都很精彩,它的发现对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乾隆宝玺的面貌提供了难得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