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007 清 霜钟仲尼式古琴

霜钟仲尼式古琴
拍品信息
LOT号 6007 作品名称 清 霜钟仲尼式古琴
作者 -- 尺寸 琴长118cm;弦长111cm;头宽16cm;肩宽18.5cm;尾宽14cm 创作年代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977,500
材质 形制


仲尼式,琴体秀美匀称,木质黄旧疏松,黑褐色底漆,蛇腹断,间杂多种细纹断。面弧略扁,长形龙池与凤沼。琴背项间铭琴名「霜钟」二字。该琴手感极佳,声如金石,富于韵味。腹内左右分别墨书:“中元甲午夏仲徐元白重于古杭勾山 ”右“书有缉熙殿宝宣和元年修墨迹可?”可知此琴1954由徐元白重修。
徐元白(1893—1957),浙派古琴宗师,著名斫琴师。如所周知,浙派兴起于宋,自宋至明曾出现过鼎盛时期,迄于明末,由于当时的代表人物,日益趋向媚俗,偏离了古琴艺术传统,且又过分强调门派,门阀之见日深,阻碍了古琴艺术的健康发展,导致了浙派的渐趋衰落。到了清代,虽然也曾出现过一些杰出琴家,但也无法挽救浙派的颓势。清末民初,范季英、释德辉等琴家重刊《春草堂琴谱》,维系了浙派遗绪。其时,释德辉与大休、张味真等琴家过往甚密,而徐元白是大休的高徒,又与张味真时相切磋琴艺,且当时正值盛年,琴艺精进,因此,继承浙派艺术的重任便历史地落在了徐元白的身上。他重新竖起了浙派大旗,成了重振浙派古琴第一人。
徐元白普及和推广古琴艺术、培养琴人的主要途径,一是组社,二是授徒。1936年,他积极协助查阜西、彭祉卿、张子谦诸琴家,筹组了今虞琴社,同时在南京组成了“清溪琴社”。抗战时期在重庆成立了“天风琴社”,许多知名琴人参加了活动,还吸收了一批社会上层人士参加听琴学琴,盛极一时。同时结识了荷兰、英国的汉学家高罗佩、毕铿等人,并教他们弹琴,他们回国时,把古琴带到了国外,扩大了国际影响。徐元白在1930年起便陆续收徒教琴,当时的学生有黄雪辉、张士杰、谭方成、吕佛庭、赵乃文、吴士龙、江树箓、徐蕴华、林博丽、赵义正等多人。其哲嗣徐匡华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从父学琴。抗战胜利后,徐元白定居于杭州,重修半角山房,以文会友,以琴结社,成立了西湖月会(西湖琴社的前身),弹琴、赋诗、作画。同时收受学生习琴,先后投入门下的有姚炳炎、叶名佩、徐晓英、高醒华、张亮、钱军引、郑云飞、章家琪、黄德源等人。在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下成为古琴爱好者则不计其数。
徐元白对古琴制作有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他一生斵琴五十多床,大都为名家收藏。在造型和体制上有许多改进,所创“徐氏式”琴,为当年琴家所称道。为了克服一般古琴制作中由于琴面张弦的高度不当而引起的损音碍指之现象,经过不断探索改进,总结出“左一纸,右一指”的定律,为琴家奉为圭臬。
备注:美国藏家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