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227 潘公凯 2018年作 清香十里 镜心

清香十里
拍品信息
LOT号 1227 作品名称 潘公凯 2018年作 清香十里 镜心
作者 潘公凯 尺寸 136×136cm 创作年代 2018年作
估价 1,8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3,795,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清香十里。公恺草草。
钤印:公恺画印、佛形肖形印、人长久
展览:“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2018年11月8日-11日。

潘公凯 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连续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担任院长,主持并领导了两所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潘公凯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美术界颇有影响。装置作品《融》曾参加第五十四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水墨作品《风荷图》、《雪莲图》参加第五十六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潘公凯的水墨作品尺幅巨大、气势磅礴、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既保有了传统文人画笔墨书写的挥洒、流畅、率真、精妙之趣味,又与当代文化情景形成绝佳的融合与互动,具有独特的当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张力,是大写意中国画在当代发展转型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与可能。曾在伦敦、纽约、旧金山、西雅图、圣地亚哥、密歇根、温哥华、巴黎、威尼斯、卡尔斯鲁厄、布拉格、东京、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杭州、济南、长沙等世界各地最重要的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广获好评,作品被各大博物馆、艺术机构、私人藏家收藏。着有《中国绘画史》、《限制与拓展》、《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潘天寿评传》、《中国现代美术之路》、《高风峻骨——潘天寿绘画艺术》、《中国笔墨》、《生成与营构》、《象域城市》等,主编《现代设计大系》、《潘天寿书画集》、《中国美术60年》、《潘天寿全集》等大型画册丛书,在人文社科界影响巨大。潘公凯以全面的学养、广博的见识、精深的研习,在中国画、美术理论、当代艺术、建筑设计四大领域建树丰硕,属当今中国艺坛最独特的艺术家个案之一。1991年被评为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总策划和总设计师;现为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荣誉博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荣誉博士、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加拿大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荣誉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

重要个展:
2006.09.27.“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2006.11.01.“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台北国父纪念馆
2006.12.22.“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上海美术馆
2007.01.16.“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宁波美术馆
2007.03.01.“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江苏省美术馆
2007.03.12.“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宁海潘天寿艺术中心
2007.04.03.“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7.04.25.“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广东美术馆
2007.06.08.“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2007.09.09.“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四川美术馆
2007.12.15.“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陕西省博物馆
2008.01.16.“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9.09.19.“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0.05.25.“潘公凯观念艺术展:错构•转念——穿越杜尚”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1.04.13.“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澳门艺术博物馆
2011.05.01.“静水深流——潘公凯个人作品展”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2012.09.10.“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成就展
中国美术馆
2013.03.09.“潘公凯:弥散与生成”
今日美术馆
2013.08.10.“融:潘公凯水墨装置艺术展”
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ZKM)
2014.03.28.“弥散与生成——潘公凯艺术展”
浙江美术馆
2014.09.16.“潘公凯:融”
密歇根大学斯坦普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馆
2014.10.01.“潘公凯:铁铸残荷”
美国西雅图弗莱艺术博物馆 (The Frye Art Museum)
2015.05.23.“君子之风:潘公凯水墨作品展”
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The San Diego Museum of Art)
2015.09.12.“道行之而成——潘公凯作品展”
长沙美仑美术馆
2016.10.06.“移步换景:潘公凯建筑设计方案展”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美术馆
2016.11.02.“跨界•实践——潘公凯水墨与建筑作品展”
宁波帮博物馆
2016.11.27.“道之文:潘公凯水墨近作展”
济南银座美术馆
2016.12.06.“融:潘公凯作品展”
北京嘉铭中心
2016.12.30.“笔墨•求索:潘公凯水墨艺术展”
上海中华艺术宫
2017.03.24.“坐忘之舟:潘公凯装置作品展”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2017.03.25.“会通之界:潘公凯作品展”
苏州博物馆

重要联展:
2005.07.08.“景观:‘世纪’与‘天堂’——第二届成都双年展”
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展馆
2007.08.10.“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
中国美术馆
2008.06.26.“水墨新境——中国当代水墨展”
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
2008.08.02.“沉积——新东方精神”
798艺术区亚洲艺术中心
2008.09.26.“水墨主义——上上国际艺术年展”
宋庄上上美术馆
2008.11.26.“新时期中国画之路”
中国美术馆
2009.10.08.“开放的视域——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
捷克国家美术馆现当代馆
2010.08.28.“上海世博会中国艺术邀请展”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
2010.09.07.“造型——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0.10.18.“‘大道同行’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台北国父纪念馆
2010.11.20.“与水墨有关——一次当代艺术家的对话”展览
上海徐汇艺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11.01.01.“首届中国画双年展”
浙江美术馆
2011.06.04.“弥漫Pervasion——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
2011.12.03.“弥漫•北京”
798艺术区悦美术馆
2012.03.31.“汇墨高升:2012国际水墨大展”
台北国父纪念馆、中山国家画廊
2012.05.08.“艺术与作为作品的生活”
巴黎索邦大学美术馆
2012.09.27.“视象: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
伦敦温布尔顿艺术学院
2012.10.27.“水墨原形展”
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
2012.12.12.“水墨原形展”
天津美术馆
2014.06.21.“释放未来——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798亚洲艺术中心
2014.10.21.“破门而出:师传与模仿”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5.05.08.“气韵非师 LEARN FROM MASTERS——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
威尼斯本博宫
2016.03.25.“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关山月美术馆
2016.05.03.“艺术为了和平”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博物馆收藏:
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四川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陕西省博物馆、天津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苏州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宁波帮博物馆、台北国父纪念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理工学院、东京艺术大学、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美国西雅图弗莱艺术博物馆(The Frye Art Museum)、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The San Diego Museum of Art)、美国亚洲协会博物馆(Asia Society Museum)

在潘公凯水墨画中的诸多自然题材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对荷花的阐释。荷花是中国艺术和文化尤为偏爱的一个主题。荷花始于淤泥,出于淤泥,盛开出纯美之花,而后雕零。到来年春天,新荷出水,生命循环周而复始。荷花由此成为一个贴切的比喻,象征人类生命从出生到终结的存在中不同生命阶段的变化,以及生命之生生不息。
一张记录他作画过程的摄影让人想起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在50年代创作行动绘画的技法。在像这样的一些当代水墨画实验中,潘公凯和其它一些当代中国艺术家一样,希望在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化中拓展和激活一个重要的传统。
——柯蒂斯•卡特(前国际美学协会主席)

我从潘公凯的作品中感受有一种向心性(Centrality),有一种缓慢而放松的力度,他的一些作品尺幅虽然很小,但我感到它是如此辽阔、如此有力,在画面中间偏左的部分用墨很黑、很强烈,但与之相连的,却是一条极富音乐感的线条。艺术批评家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1840-1905)在《乔尔乔内画派》一文中说说“所有艺术都诉诸乐感”(all art aspires to the condition of music),我对潘先生作品的反应也是如此,也感觉到强烈的韵律感。
——罗斯•克里夫德(美国艺术家)

我在看潘先生的展览的时候不断产生一些问题,从装置、到文本、到建筑、到水墨,似乎是非常断裂性的,但其实是有很强的延续性,很强的主体性。这个主体性是什么?在潘先生来说,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感受。在他的一张很长的国画中,这一点体现得特别清晰。这张国画虽然是一个平面的东西,其实他用笔画来画去的时候有很多结构性、空间性的东西在里面,像残荷,只剩下梗子的一些结构,画来画去,有的是三角的,有的是来回来去的,实际上是一种时间的概念,因为手是通过时间的连续,但是他前前后后造成了很多空间的结构,我觉得这个东西对理解一个艺术家很有帮助。
潘先生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造诣非常深,对于画中的留白,或者说“缺席”(abscnece)的运用,带来很大启发。因为我们研究美术史往往看的是“发生”、一个东西、一个形象,但是从潘先生的几件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中国艺术的很重要的关键是在于缺席,并不是在于形象本身,或者说是一种形象和空无的互动。
潘先生把水墨放在一个很大的世界语境里头,放在整个中国的发展这个语境之下,我觉得是对这种中西划分这种二元论的挑战,就是对整个原来既有的框架,就是中——西,或者怎么西化,或者怎么中化——的超越,既不是完全从中国文人的角度去看,也不是完全从西方的角度去看。
——巫鸿(艺术批评家 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

在文人画家习见的花鸟题材中,潘公凯最为倾心的表现对象是荷花。他选择荷花的原因固然有传统文化中的比兴、象征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荷花的形态和它的环境可以为画家提供自由、宽广的水墨表现空间。水墨的放纵挥洒,书写性的勾勒以及水波空间无限延展的可能性,都可以在荷塘里得到。而在描写荷花、荷叶与茎干时或浓重、或清淡的墨色安排,更有助于含蓄、蕴藉意境的烘托。
——水天中(艺术评论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对潘公凯而言,所谓的布置或者构图,似乎就是一种物自体。它先于心理,不仅与空间、笔墨和形状有关,它还创造空间观念。它不仅仅通过线条对画面的个别要素进行区分,而且还通过这些线条,让人感觉到运动、均衡和其他特色都处在一中张力场的空间,因此它产生了一种新的空间。我们看到,这种在潘公凯小品探索中的空间观念,在这幅大卷中得到充分扩展。
——范景中(美术史论家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荷花是潘公凯偏爱的题材。众所周知,中国绘画历史上,有不少画家以画荷出名,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等都享有盛誉。人们自然会问,对于博大精深的画荷传统或谱系,潘公凯还能够做出什么独特的贡献?潘公凯的确将这个传统往前推进了一步,让传统文人画能够适应当代人的视觉要求。简要地说,潘公凯发展了一种大写意语言。通过这种大写意语言,潘公凯将传统文人画从小书斋中解放出来,能够适应当代人的视觉要求。
潘公凯将墨荷作为当代艺术的自我理解。他将墨荷从传统中国画转变成当代作品的关键,在于他对现代西方艺术理论的了解。潘公凯并没有把他所具备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理论的了解呈现于作品表面,而是有意让其缺席。如果艺术家不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理论,那么即便他们生活在当下社会,也仍然是传统主义者。传统国画家的作品和潘公凯的墨荷作品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于展览的表层,而是在于于未展的深层。
——彭峰(美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