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73 陆俨少 1957年作 唐宋诗意图 册页

唐宋诗意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573 作品名称 陆俨少 1957年作 唐宋诗意图 册页
作者 陆俨少 尺寸 23×32cm×10 创作年代 1957年作
估价 1,8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5,52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册页
【著录】“地偏山拥”、“小变李唐斧劈皴”二帧,出版于《陆俨少全集I·绘画卷》,第148、151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题识】
1.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写杜句。俨少。【印文】俨少、河南
2.山樵室有此乎。丁酉俨少写。【印文】陆氏、骫骳楼
3.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俨少。【印文】陆、俨少、骫骳楼
4.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翻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书宋人句,俨少。【印文】俨少、骫骳楼
5.蕉竹之荫,二士谭心。【印文】俨少
6.传高房山有夜山图,此拟其意。【印文】陆俨少
7.看松露滴身。陆俨少。【印文】俨少
8.小变李唐斧劈皴。丁酉俨少写。【印文】陆氏、俨少
9.此苍茫弥漫之景,于梦中得之,因记。俨少。【印文】陆氏、骫骳楼
10.夜织图。俨少。【印文】俨少
【说明】此册为海上花鸟名家丘受成先生旧藏,直接得自作者本人。

陆俨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书、画俱精的文人画家,他以其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峰巅。
读陆俨少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的感觉。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均有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尤其是独创的风貌,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韵,散发着文人气息的艺术,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
陆氏山水早年师法传统,缜密娟秀,静气内守、灵气外露。学古又不泥古,既注重传统笔墨,又勇于创新,中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时人评为“当今王叔明”。出川后的山水,其构图、笔墨、设色均开始变化,渐渐积蓄出一种郁勃欲动的奔腾之气。他晚年独创的勾云、留白、墨块等笔墨,无一不在营造动势动态上做文章,富有时代气息和现代精神。留白的应用约在七十年代初期的皖南写生旅次,尝谓山岭层林之际的轮廓光“条理清晰,觉得好看,……反映满山林木,用上去说不定是甚么,既可表现云海,又可表现流泉,又可表现轮廓光,但在画面上有了这些条条,就变化多姿,增加装饰美”。陆氏山水的变法新貌从此形成。
此册页为陆俨少的典型面貌,合计十开,水墨苍劲,设色简逸。陆俨少此时正处在变革的时期,出入古人之间,他逐渐摸索出了颇为自由灵变的创作方法,即由一点而发,从角落渐渐扩散,最后满纸云烟。
画家不仅深入传统,博学兼修,近师四王四僧,并由此上追宋元,而且竭力出新,勇于突破常法。其画面烟水迷茫,气息绵畅,满纸墨气,腾腾欲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望藏家拭目、翘首。此苍茫弥漫之景,于梦中得之因记。描绘的是滩涂沼泽之间,草木繁盛,烟水弥漫的潇湘景色。所谓梦中得之,实为画家心之所往。
传高房山有夜山图,此拟其意。画中云烟、山丘的画法,都和高克恭的手法相仿,但勾云点山,却墨气漶漫,不事摹刻,说明是他中期以后致力创新之作。
蕉林二士谈心,描写的是,一个茅屋傍水而设,周围竹林、芭蕉、湖石环绕,两位高士盘坐相对,谈玄论道,景致秀润恬淡。画家深入学习石涛,皴法细密,构图饱满,且有渍墨之美。山樵室有此乎。而画面确实相吻合,山石用解锁、牛毛两种皴法,极其细密;墨法干湿并用,富于变化。整幅作品印证了画家对古人深入学习。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选自《咏秋》,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画面纯以水墨写就,天空明澈,云气疏淡,一片秋色映入眼帘。
深山幽壑中,一女子于茅屋内,背身纺织;茅屋建于山间,草木繁盛,云气环绕。整幅画勾勒出了一片恬静幽深的夜色。此幅山石的创作比较特别,画家用北派的斧披皴,石体皴擦较为密实,旁边两颗松树也刻画的较为紧密细致。斧劈皴通常用来表现北方那种峭拔、硬朗山石,为宋代画家李唐经常采用。陆氏也谙熟此法,展现了他在山水画方面的全面素养。
图中一位老者执杖沿道路向远方观望,村路绵延曲折,路边几棵大树交错而生,藤条自树干垂向江面,进而借助江面的空疏,营造出美妙的仙境。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此为摘录的宋朝著名文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诗句。陆俨少以诗拟画,尤其着意于草的描绘,把青翠的草放置于画面中间,放大表现,这样就做到了诗画一体。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选取中唐戴叔伦的诗,全诗为“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与诗文相呼应,画面所描写的是傍晚时候,落霞退隐,月色潜入的江边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