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43 何多苓 1996年作 无题

无题
拍品信息
LOT号 4543 作品名称 何多苓 1996年作 无题
作者 何多苓 尺寸 100×81cm 创作年代 1996年作
估价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5,175,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中国当代艺术选集4 何多苓》 P175 山美术馆 1997年
《何多苓——忧伤的诗歌》 P120-121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1979-2009》 P154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版
签名:He Duoling 96
展览
1996年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 中国美术馆 / 北京
2006年 忧伤的诗歌 何多苓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 北京
2006年 何多苓油画回顾展 上海美术馆 / 上海
2006年 何多苓油画展 四方美术馆 / 南京
2010年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 民生美术馆 / 上海

此作品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员

何多苓是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他在不断突破时代与个人的局限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艺术语言——一种带有强烈隐喻性和象征意味的现实主义风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何多苓的第一个艺术阶段。在他的艺术生涯早期,苏联的写实主义和政治主题性绘画占据了当时的艺术主流。而此时的何多苓正是冲破枷锁的先行者,他借鉴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朴实优雅的油画语言去描述动人的中国景致,在他的《春风已经苏醒》、《雪雁》、《青春》等作品中,他用细腻逼真的写实手法和奇妙的想象力呈现出一个静谧、孤独、诗意的主观世界。

在九十年代以后,何多苓作品中的怀斯式的细致和伤感逐渐消失,作品中不再有文学性内容和具体的时代背景,他开始提炼自己的形式语言,用简化的空间和人物去表现微妙的感受,从《黑衣女人》、《白衣彝女》、《空间》,以及《无题》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与何多苓对于中西文化的思索有关:九十年代初时,何多苓在美国的博物馆里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艺术,他在古代佛教造像和宋人的花鸟、山水画中受到启发,此后他尝试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简洁造型和特有的神韵、意境融入油画中,作品较之以前更加概括简约,视觉素材则更加丰富多样,写实的语境中常常有着抽象的形式,以及诗歌的象征性和神秘性,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往往有深刻的含义。此幅创作于1996年的《无题》完美地体现了何多苓在这个阶段的艺术特征。

《无题》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构图方式,主题人物缺失在画中,只有通过镜子中的影像才能看到她的存在。在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的急速变革中,人们普遍感受到了一种产生于社会转型的痛苦与个人身份的危机,画中消失的人物和定格的影像可能体现了一种对于“存在感”的担忧。面对着镜子凝视自己的少女,眉头紧锁,面色凝重,仿佛有着无可奈何的苦闷,而这种苦闷正是时代的苦闷。何多苓并不是第一次运用“镜子”这一极具象征意味的元素。早在1992年的《今夕何夕》中,画家便用一面圆镜去映射少女的容颜,但镜子在当时还只是作为装饰性元素出现在画中。在《无题》中,镜子则已经成为一种隐喻和象征,通过“框架内的自我”去表现少女的不安和质疑的情绪,从而引发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问题,而认同感和存在感正是每个人的内心焦虑的根源。家在这个运用了一个有趣的设定,观众与少女的视角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个少女的镜像正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映射。

为了体现“框架”对于人的限制,画家运用了一个长方形内套迭正方形的构图,画中没有多余的对象,仅在方形的镜子下面有一个陶瓷洗脸池。洗脸池,镜像中的少女,以及少女背后的毛巾,共同构建起了一个有深度的空间,这种巧妙的空间架构方式实际上来源于十五世纪的尼德兰绘画,扬·凡·艾克在《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即运用了两个人物之间的镜像来延伸空间。何多苓对于这种镜像格式可能情有独锺,他在九十年代创作了多幅构图相似的作品。从用色上看,《无题》似乎进行了某种褪色处理,画面被统摄于一种质朴和谐的绛灰色调,令人联想起莫兰迪的那些宁静忧伤的静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