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65 桂复 隶书“紫藤轩” 镜心

隶书“紫藤轩”
拍品信息
LOT号 3565 作品名称 桂复 隶书“紫藤轩” 镜心
作者 桂复 尺寸 44×158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747,5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曲阜桂复书。
钤印:渎井复民、桂复之印、文学祭酒
鉴藏印:一清、田溪书屋、冠五居士
说明:
1.何冠五旧藏。何冠五,原名何寿,字冠五,号丽甫,又称荔甫。广东三水人,以货殖起家,民初到30年代活跃于广州,1923年参与癸亥合作社,后为国画研究会会员。“田溪书屋”为其斋名,其收藏书画颇丰。
2“紫藤轩”旧址位于宣武门外,因有百年古藤而命名,自清初李天馥始,座师弟子相传数代,韩菼、曹侍郎、张廷枢、李绂、全祖望、莫瞻菉皆曾居住其间。翁方纲、桂复等一大批文人学者皆为此中常客,百余年间弦歌不绝,可谓京师名邸。
李天馥(1635-1699) ,字湘北,号容斋。科举寄籍归德府永城县 ,合肥人,其先自黄冈徙。 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攻陷庐州府,李天馥随家人避难永城,寓居于永城赵家。 [4]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顺治十五年(1658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少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为官期间,扬清激浊,学行俱优,深受康熙器重。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去世,谥文定。著有《容斋千首诗》、《容斋诗馀》等。
韩菼(1637-1704),字元少,别号慕庐,长洲(今苏州)人。性嗜酒。顺天乡试时,尚书徐乾学取之遗卷中。康熙十一年(1672年)入国子监做监生。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修《孝经衍义》百卷。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右赞善、侍讲、侍读,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张廷枢,字景峰,陕西韩城人,清朝康熙二十一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三十八年,以侍读主江南乡试。四十一年,以内阁学士督江南学政。四十四年,圣祖南巡,赐御书、冠服。四十五年,迁吏部侍郎,充经筵讲官。
李绂(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荣山镇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由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因参劾下狱。乾隆初起授户部侍郎。治理学宗陆王(陆九渊、王守仁),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著有《穆堂类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录》、《八旗志书》。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乾隆元年(1736年)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权贵,于次年辞官归里,不复出任,专心致力于学术。撰有《鲒埼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诗集》10卷,还有《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经书问答》、《句馀土音》等,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续选《甬上耆旧诗》。
莫瞻菉(1743-1813),字青友,号韵亭,河南卢氏高村人,室名紫藤轩、砚雨山房。乾隆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官至礼、工、刑、兵四部侍郎,清正廉洁,以清节闻名于世。莫瞻菉有《紫藤轩文稿二卷》传世。

清桂复隶书“紫藤轩”横幅,尺幅阔大,字法雄奇,是其为友人莫瞻箓所书。
莫瞻菉(1743-1813),字青友,号韵亭,河南卢氏高村人,室名紫藤轩、砚雨山房。乾隆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官至礼、工、刑、兵四部侍郎,清正廉洁,以清节闻名于世。莫瞻菉有《紫藤轩文稿二卷》传世,《紫藤轩奏议》今不传。莫氏自幼博闻强识,与当是诗文书画之名家多有往来,与金石学家翁方纲关系尤为密切。在翁方纲年谱中,多次记载着与莫瞻箓的交往,如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载:“是日,又购得文徵明书〈喜雨亭记〉,因题书斋为「雨香」,并赋诗志之,并邀程晋芳、莫瞻菉和。”
翁方纲购得文徵明书《喜雨亭记》册页,便以“雨香”为书斋名,赋诗之后,更请莫瞻箓等好友唱和。在本年所作诗中,尚有《韵亭编修见示董文敏山水扇,有文敏作题「山川出云为天下雨」八字,因摹以题于编修尊甫绩轩明府「画兰册」,复摹刻诸研背,各系二首》之作,可知莫瞻箓曾将所藏董其昌山水扇面出示于翁方纲。上海博物馆藏翁方纲《致苏谭札》,苏谭即谢启昆(1737-1802),字良壁,号蕴山,又号苏潭,为翁方纲门生。江西南康人,乾隆庚辰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浙江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广西巡抚。在这封信中,翁方纲提到:“记得昔同饭莫韵亭斋中,韵亭语及两峰之画……”,知三人曾在莫瞻菉家中聚会,一起谈论书画。现存翁方纲手书诗卷中,恰有翁方纲所作一诗与此次聚会相关。此诗作于年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诗题为《韵亭大京兆以嵩山双柏拓本装卷赠蕴山藩使,属予作歌》,时莫瞻菉任顺天府尹,故翁称其为“大京兆”,史载谢启昆“乾隆五十五年,特擢江南河库道,迁浙江按察使。六十年,迁山西布政使”,故翁称其为“藩使”。其诗中云:谢子觐京话款款,三花树斋同晚饭。时从浙臬陟晋藩,还念藤阴抚临馆。……更和嵩阳居士诗,仍卜紫藤花下饯。
此诗点明谢启昆进京觐见皇帝,三人雅集于莫瞻菉“三花树斋”中,而结尾又提到紫藤花,可知“三花树斋”即为莫氏“紫藤轩”之一部分。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五有一首诗,题为《题莫韵亭紫藤花卷》,在序言中,他详述了紫藤轩的由来,今全文录出如下:
宣武门外街东藤花一本,临川李穆堂阁学所居紫藤轩也。其先自合肥李阁老、长洲韩尚书、嘉善曹侍郎、韩城张尚书递居之,皆以座主门生相传,今韵亭京兆实居此,而韵亭师汪持斋、虞拊石皆出穆堂之门,信有缘耶。韵亭倩友为绘图,用穆堂韵题之。
紫藤扁老屋,紫翠蟠瓦沟。百年记老辈,日见轩车游。芳筵对榻人,紫绮如拥裘。虽有谢山记,但无图画留。莫子属陈生,冉冉落翰柔。屏倚紫丝幛,杯泛紫霞舟。重捻南丰诗,赖尔瓣香酬。我却梦临川,耿耿遗籍求。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紫藤轩中居住过的名家包括李天馥、韩菼、张廷枢、李绂等人,这些人师生相传,在此斋中居住,时间跨度由顺治而至嘉庆,贯穿了整个清代最为辉煌的时期。
翁诗提到紫藤轩有“谢山记”,指的是清代文史大家全祖望曾为紫藤轩作记,全祖望号谢山,他也曾在紫藤轩中居住。雍正十年,全祖望中举,户部侍郎李绂见其行卷,“曰:此深宁、东发以后一人也。招之同寓,遂携万孺庐先生唱和,寓紫藤轩,一时名下俱愿纳交先生。”(董秉纯《全谢山先生年谱》)
全祖望的《紫藤轩记》见于《鲒埼亭外集》卷二十,其文曰:
藤花在京师于诸公署中推吏部都厅之藤,匏庵吴尚书所植也。其在荐绅先生家,则海波寺街之藤,竹垞朱翰林所居也,皆见于前人歌咏极胜。而近始推宣武门李氏之藤,其大合围,每花开时,浓阴覆物,香气绕座,花下人如各拥紫绮裘者。穆堂先生时觞咏焉,已而万编修孺庐来京,先生以是轩为之馆,左有屋数楹,则予居焉。三径相参,不须外召,吉日良辰,共坐花下,采花叶和粉为不讬,或和以菜,为下酒物,好事者闻而竞至,而是轩之藤文燕始盛。
予闻是轩之兴也,合肥李相公实先之,盖平津之阁也。其子丹壑詹事读书于此,合肥之后归于长洲韩尚书,已而归于嘉善曹侍郎,已而归于韩城张尚书,之后先生得之,五世递传,皆座主门生也,而皆登三槐、跻九棘,不可谓非京师邸第中盛事也。
然此特以名位之渊源言之,至其力足矣传此藤,则或不系乎是。今先生道德文章之盛,当世之硕果也,其同岑而异苔,往来于是轩者,皆名辈也。药笼之佳材,不止桃李也,碧梧翠竹,则陔南相望焉。故偶一唱韵而和者骈至,争奇角秀,则所以传是藤者,其在斯乎。不然,京华之坊巷乃传舍所谓阅人最多者也。其能使树木之为人爱惜,其偶然哉。
全祖望又有《水木明瑟园古藤歌》,云:“昔我游京华,及见三古藤。……其一合肥邸,五传槐棘相因仍。临川侍郎下我榻,喁喁于于和诗百辈赢。……”并注云:
湘北相公邸第以师生相授受,长洲韩尚书、嘉善曹侍郎、韩城张尚书以至临川先生皆官至九列,称盛事,甲寅、乙卯间予假馆焉,同人咏古藤几百家。
由此可见,紫藤轩曾是京师内人文荟萃之地,单是一时咏歌轩中紫藤的诗人,就有几百人之多。李绂的《穆堂初稿》中有《紫藤轩草》,亦是居住于紫藤轩时所作,内中有数首诗的题目中,都有与同人雅集“紫藤花下”的内容。
桂复的隶书及金石学在当时极富盛名,他和翁方纲交情深厚,仍以乾隆四十三年为例,《翁方纲年谱》所载二人交游即不止一端:
夏日,桂馥、张燕昌、陈焯、宋葆惇、潘有为过谈。
桂馥、张燕昌、陈焯、宋葆惇及先生同集潘有为寓斋,观所藏古印。
五月,桂馥以颜氏所摹金农双钩藏〈延熹华岳碑〉见示于先生。
六月一日,跋〈延熹华岳碑〉,又有诗赋之。
七月二十日,桂馥又见示凹文五朱拓本,先生未及摹入〈泉笵图〉中。
九月,为桂馥酸枣木印床作铭。
十月,为桂馥暖砚作铭。
九月,为桂馥作丁香臂搁铭。
可见桂馥、翁方纲、莫瞻菉在京师交游频繁,彼此都很熟稔。或许就是在这一时期,莫瞻菉请桂复为他题写了斋号。桂复的书法端严正大,沉稳雄强,此作尺幅之大亦属罕见,或当时悬于中堂之上,照耀名贤,见证着一次又一次的诗酒雅集。百年升沉,物是人非,只是不知宣武门外的那株紫藤尚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