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27 吴昌硕 1915年作 竹林七贤图 立轴

竹林七贤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627 作品名称 吴昌硕 1915年作 竹林七贤图 立轴
作者 吴昌硕 尺寸 140×41cm 创作年代 1915年作
估价 1,5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2,185,000
材质 水墨绫本 形制 立轴
【著录】《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集》,第62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10月。
【题识】竹林七贤图。遗貌取神,仍有未尽之意,所谓言之不足,又长言之即,作画何莫不然。后汉亦有七贤见表,闳传响来,图咏罕有及之者,乙卯凉秋七十二叟,吴昌硕。
【印文】昌硕、缶无咎
【刘小晴题签】吴昌硕竹林七贤图真迹。己亥夏日小晴。印文:一瓢、小晴
【展览】「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展」,杭州陶氏艺术馆,2020年11月12日-11月26日,杭州。

【说明】刘小晴(b.1942)号一瓢,二泉,斋名“一瓢斋”,上海崇明人。历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师从钱瘦铁、应野平,书善楷、行,画工山水。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山涛、阮籍、刘伶、嵇康、向秀、阮咸、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东北一带。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阮籍、刘伶、嵇康、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阮籍、刘伶、嵇康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山涛、王戎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吴昌硕以“竹林七贤”为主题,但情境上却不仅限于七贤活动于竹林的情状,只见画面上高山垂立,水流湍急,名士们或携童过桥,或徜徉漫步,或亭阁高论,或岩端观景,将七人安置于画面的高低远近位置,疏密得当,聚散有序,然而却非常切合主题立意,可见刻意经营之妙。他题跋说见杜氏所藏的沈周画兰专册逸趣横生而以其蹊径做此七贤,无论是前景的坡石,还是中景的苍崖,用笔中侧锋直下,尤其点苔之法与沈周之骨力劲健有异曲同工之处,整幅画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颇具“粗沈”风格。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作为“后海派”的代表画家,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光芒无疑是最为耀眼的。而“海上画派”这个同上海1843年开埠以后一起成长起来的画派给当时充盈着陈词滥调的清末画坛带来一丝清新的“海风”。相对于“前海派”以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和人物画较为突出的大家赵之谦、虚谷、任伯年等来说,后海派在20世纪初的二三十年中,大写意花鸟画逐渐压倒了人物和兼工带写的花鸟画、而吴昌硕无疑自始至终都充当着金石大写意花鸟风领袖人物的角色。
吴昌硕在五十五岁以前的绘画艺术是广泛涉猎、不断学习、转益多师的孕育时期。从五十五岁左右开始,他的绘画艺术进入了升华创造阶段,同时仍然不断向前人和同时代人不断学习借鉴,在五十六岁做了一月安东县令后彻底放弃入世济世的想法,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中,到六十岁时,开始自定润格鬻画。吴昌硕是大器晚成的典范,但他也是早慧的,他的大器晚成是厚积薄发是比旁人更长的铺垫。
在吴昌硕的晚年,随着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的挑战,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传统艺术的基础动摇了,吴昌硕继续实践传统绘画被赋予了一种更为公众的甚至民族的特性,吴昌硕的金石气可以看作中国文人画传统的最后的荣光。在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吴昌硕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关键人物,是金石画风从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主要继承者,也是近现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其地位与影响力没有人能与之相比。吴昌硕及吴门一派的书画家成为上海和中国画坛的主流,形成“家家昌硕,人人缶翁”的局面。

说明:附「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展」展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