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34 张大千 1961年作 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 立轴

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634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61年作 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 立轴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195.8×104cm 创作年代 1961年作
估价 15,000,000-20,000,000 成交价 RMB 27,6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
1.《中国书画作品集—历代绘画》,第93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2.《我的父亲张大千》,第17页,中华书局,2010年。
3.《张大千精品集》,第39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4.《艺海集珍》(第九辑),第27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5.《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第21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题识】己忘流徙托蓬蒿,自诡空虚若可逃。客有能来如对菊(谓梁仲栗也),看儿成长罢题糕(萝侄、澄儿新买山场从事垦植)。偶逢胜日须教醉,独立危峦觉尚豪。转爱异邦乖节物,杜鹃花正耀林皋(丙寅重九正写三春杜鹃方盛开)。辛丑重九登摩诘山园,赋此并写图。以寄静农老弟,知予益颓放矣。大千居士爰。
【印文】张爰私印、千秋愿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一)」,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11月16日,北京。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台静农(1902-1990),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字伯简,笔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霍丘人。中学后,到北京大学文学系旁听。是「五四」时期北京地区重要的文学社团「未名社」的主要作家,有「安徽四杰」之誉。抗战爆发前,于北京辅仁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校执教。他也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广泛涉猎金文、刻石、碑版和名家墨迹,篆、隶、草、行、楷诸体皆精。亦擅篆刻、绘画。他幼年得先君庭训,苦摩古帖,「抗战军兴,避地入蜀」,复临旧碑,得沈尹默先生指导,于胡小石、张大千处获书法秘本,境界别开,格调生新,其后,「时日累聚,亦薄有会心」,遂成为台湾与于右任齐名的书法家,一时间求字者胜于问学者,有《台静农书艺集》。
1946年,为促进台湾战后文化的复归和重建,赴台从事教育工作,先任台湾编译馆编纂,后执教台湾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在任二十年间,奠定了台大中文系学术传统,是1949年后最受大陆文学界尊敬的去台作家。在台湾,则被尊许为「新文学的燃灯人」。1972年退休,仍任辅仁大学、东吴大学讲座教授,从事教学和写作。
台静农与张大千30年代初在北平相识,其时二人常与溥心畲、张伯驹过从,唱和诗文,品谈书画。后大千先生虽流寓海外,仍常有诗画相赠。直到张大千从海外归来,定居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后,两位老友才又得以时相往来。聚会小酌,品酒论古,成为二老晚年生活的大事。台静农极为尊崇张大千,称其「一生绚烂」,「是无比的天才与功力,才能超凡入圣」,他的画「整齐百家,集其大成,历观画史,殆无第二人」;而张大千则视台静农的字为「三百年来,能得倪(倪元璐)书神髓者,静农一人而已」。
台静农也擅丹青。他爱画莲荷,尤喜画梅,就连张大千也赞他梅花画得好。他在张大千生日时,总要画一幅梅花送给张大千,积年不变。台静农为画事常向大千请教。台静农对于绘事的知识和技法许多都得益于张大千。

山川信美客思家
——读张大千《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
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
垂老可无归国日,梦中满意说乡关。
-张大千《怀乡》
旅居海外多年的游子,最能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滋味。辛丑(1961)年重九日,远在异国的张大千携家人登高望远,作《摩诘山园登高》诗二首,绘本幅《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寄赠远在台湾的老友。
1954年,张大千在巴西圣保罗市近郊Mogi山城外寻得一处颇像成都的平原,遂耗巨资辟建中国式庭园。因园内有千余株柿子树,古称「柿有七德」,后又得知柿树的叶子泡水,吃了可以治胃病,再加一德,故称「八德园」。「八德园」中辟五亭湖,置翼然亭、烹茶亭、望月坪、笔冢等景观,种梅花、芙蓉、秋海棠、杜鹃、牡丹、松、柏、竹等东方品种的花木。张大千和家人在此,过传统的节日,吃中国餐,说四川话,到处都是故乡的味道。
为解思乡之苦,张大千将圣保罗音译为「三巴」,寓四川古时分为巴县、巴东、巴西三郡之意;因推崇王维,将「Mogi」音译为「摩诘」,又称「摩诘山园」。
《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画面左上题《摩诘山园登高》诗二首:
已忘流徙托蓬蒿,自诡空虚若可逃。客有能来如对菊(谓梁仲栗),看儿成长罢题糕(萝侄、澄儿新买山场从事垦植)。
偶逢胜日须教醉,独立危峦觉尚豪。转爱异邦乖节物,杜鹃花正耀林皋(丙寅重九日写,三春杜鹃方盛开)。
对菊、题糕,指重阳节的传统风俗,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其中「题糕」,出自典故「刘郎题糕」。
有意思的是,张大千在诗句后面写有小注,如「客有能来如对菊(谓梁仲栗)」,当是指非常盼望朋友梁仲栗的到访。「看儿成长罢题糕(萝侄、澄儿新买山场从事垦植)」,萝侄即大千三子葆萝,字心一。因善孖膝下无子,大千将其过继给二哥,称其为萝侄或十二侄(家族大排名)。澄儿,即张心澄。此句意指,心一、心澄都已长大,并且有了自己的事业,不再像小时候嚷着要吃重阳糕了。
通过注释,张大千向老友台静农略述了自己及家人近况,在分享诗、画外,彼此互通有无。其交情可见一斑。
《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尺幅巨大,构图饱满,崇山峻岭以S型蜿蜒而上,将观者的视线引向高远。山石两侧树木繁密,郁郁葱葱。山腰处,有一策杖老者正与书童歇脚。山脚下,流水潺湲。此图以浓墨勾勒山石轮廓,淡赭设色;以点厾法画树木,或浓或淡,墨色自然。以留白作平台、飞瀑、流泉,打破画面的沈闷,增加了灵动之气。高山、巨石、飞瀑、流泉,有高山流水觅知音之意。
此一时期的张大千正在尝试泼墨泼彩画法,为进军西方艺术市场而努力。1961年,他奔波于日本、欧洲,并且在日内瓦和巴黎分别举办了展览。即使如此忙碌,也不忘在传统节日登高望远,与亲朋分享近况。
除《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张大千曾于1952年作《霍山瑞霭》祝台静农双亲七十大寿。1961年绘《嵩寿图》贺台母八十大寿。
据说,张大千与台静农相识于义弟张目寒家。1936年,张大千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每周往返于南京、苏州之间,在南京的落脚处,即是张目寒家,而台静农与张目寒是老乡,也是小学同学,经常到张家。因此,张、台二人得以结识。
另说,1937年7月1日,台静农去北平为「未名社」成员李霁野证婚,20日在李霁野婚礼席间,与张大千相识。
可以确定的是,张大千、台静农自20世纪30年代结识以来,情同莫逆。台静农亲切地称张大千及夫人为八哥、八嫂。直至大千去世,这份情谊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台静农从1927年开始,先后在北京中法大学、辅仁大学、国立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大学、四川白沙女师院教学。1946年赴台,任教于台湾大学中文系。1973年退休,后被台湾辅仁、东吴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直至1983年才真正离开岗位。他生性淡薄,温良敦厚,一生耕耘于三尺讲台,桃李满天下。
台静农在教书之外,亦善书法、刻印。抗战时期,他接受老师沈尹默的建议,书法由王铎改学倪元璐,得到了张大千的支持。大千将自己珍藏的倪元璐真迹和双钩临摹本数幅,赠予台静农。战后赴台,每当胸中郁结不平之时,台静农皆挥毫弄墨借以排遣,后渐成自家风格。虽然启功曾自谦地说,他不敢拿自己的字给台静农看,但也由此看出台静农书法水准之高。张大千常用朱文印「得心应手」、「春长好」,梵文朱文印「三千大千」,皆出自台静农之手。1968年,台静农刻朱文「大千长年」、白文「髯公长乐」贺大千七十岁生日。
张大千晚年落叶归根,在台湾建「摩耶精舍」,题字即出自台静农之手。台静农后来将书斋由「歇脚庵」改为「龙坡丈室」,便是请张大千题的字。
1990年,台静农去世前三个月,将大千赠送的倪元璐书法真迹捐赠台北故宫,成全了一段艺坛佳话。

三千大千 Lot 634-636张大千作品精萃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