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78 溥濡 1949年作 行书传略 横幅

行书传略
拍品信息
LOT号 0178 作品名称 溥濡 1949年作 行书传略 横幅
作者 溥濡 尺寸 书27.5×116.5cm;引首27×19.5cm;跋27×19.5cm 创作年代 1949年作
估价 5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横幅

【引首】洒落天真。王敬之题。印文:王静芝
【题跋】己丑年秋,溥心畬先生将展书画于台北。河北张公伯谨时任《新生报》董事,以伯言笔名撰文报端推介。遂以先生翰墨弥足珍贵,乃抄稿发排而存此原迹,迄今卅五载始付装。属志始末俾慎珍藏,溥公此稿随意挥洒,略不经言而雅趣天成,方之用意所书尤见天真至足宝藏者也。甲子暮春,王静芝识于霜茂楼。印文:王静芝、观自在
【说明】靳春华先生旧藏,靳春华,字卜年,原《中央日报》记者,赴台湾后任《新生报》主秘。

王静芝(1916-2002),号大安,号菊农、霜茂楼主,晚号龙壑,笔名王方曙。祖籍黑龙江佳木斯。 当代知名文学家、剧作家、书法家。师从启功先生习画,又从沈尹默先生习书法。历任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辅仁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溥儒 自书传略稿
1949年因政局变迁,溥心畬等人先后辗转赴台,并于台湾师范大学执教。秋季「溥心畬书画展」将在台北举行,时任《新生报》董事的张伯谨,以伯言为笔名,撰文报端,以作推介。
《自书传略稿》为溥儒亲笔所书,自述逊位后隐居西山,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游历名山大川以广见闻的自学成材之路。传文脉络清晰,内容详实。涉及到溥儒游学德国柏林致力中西天文学的经历,归国后尊母命在西山读书十年,览名家墨迹,按迹循踪,故能集诸家之大成,合群书为一体。绘画则初学北宗山水十年,后学南宗。刻意临摹,取法乎上,故能变化烟云而不离法度。洋洋洒洒一千余字讲述自己在艺事上既无师承又无画友,却能依循历代著录名迹,立品节,敦诗书,让书画见重于世的经历。
作为晚清贵胄,也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传统派代表人物,溥心畬的书、画、诗、学,堪称传统中国「文人」传统之「正宗」。书法初习兰亭圣教序、阁帖,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善于取势,主张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这样才无轻率之病,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溥儒不仅书画好,而且从小即通词诗,诗词典籍,《自书传略稿》全书丽辞雅句,比比皆是,读来朗朗上口。
由于溥公翰墨文字弥足珍贵,此稿又随意挥洒,略不经言而雅趣天成,难得一遇。张伯谨先生在阅稿后以伯言为笔名,在文字中略增说明,后交付抄稿发排,因而能够存此《自书传略稿》原迹。后经《新生报》主秘靳春华先生递藏,传承有序,至足宝藏也。
溥心畬先生,逊清王孙也。逊位后隐居西山,政府屡以名位相邀,皆辞不受。性癖山水,多游名山大川。幼承母教,刻苦攻书。三十岁大学毕业,后游学德国大学毕业,入研究院致力中西天文学。
归后遵母命西山读书十年,治学及金石词章,常谓诗出于三百篇,后兴观群怨之义,变于离骚汉魏而盛于唐诸家。词宗北宋,骈文以六朝徐庾为法,著有《书文义辑》、《寒玉堂诗文集》、《金文考证陶文存》、《凝碧余音词》、《白带山志》、《慈训篡证》等书。书法二王,旁通篆隶。旧藏有晋陆机《平复帖》、王右军《游目帖》、王大令《鹅群帖》、唐怀素《苦笋帖》墨迹、刻意临摹。初学兰亭圣教序、阁帖、及永智文字、书谱、圭峰碑。如颜、柳、李西台、苏、米诸家无不临摹,故能集诸家之大成,合群书为一体。先生尝论古人以漆作字,书于竹简,先重后轻如蝌蚪,非有意象之又钟鼎铸字,再经摹刻木板,几无摹迹可求。世不善学者,但循形象,忽其摹笔意相去日远。又云周礼保氏教六叔,童子操觚觚高而有秣,置几上,写时必须悬腕,童习之故不觉甚难。古时人人习篆籀、草隶、楷隶、用笔变折,波折多方,沈着之处,力透纸背。后人习草书多不由篆隶入手,每有转多余折之病,由于不能寻源索,无异舍本求末,故少成功。
画无师承,于读书之暇,喜远游山水。尝云:「宇宙即吾师也」。旧藏名画有唐小李将军《仙山楼图》韩干《照夜白》、五代阮郜《女仙图》、李公麟《白描罗汉渡图》、苏东坡《墨竹》、米元章《云山图》、范宽《秋山晚照》长卷、赵令穰《青绿山水》、马远、马麟、夏圭、梁楷画卷,皆内府所藏,历代著录其迹。刻意临摹,兼游名山大川,诗书涵养见闻日广,取法取法乎上,故能变化烟云而不离法度。初学北宗山水十年后学南宗北宗,由马夏上溯二李、许、范。南宗则师董巨、兼元四家、文沈之摹。以为画无常师,南北二宗六法无异。又尝云:孔子依仁游艺。艺指诗书六艺之文,故曰行有余力则学文。杨雄尝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书又诗赋之余事。古人皆文章德行可传,故其书画因之而贵。《左传》亦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士须先立品节、敦诗书、其书画方见重于世。颜鲁公忠能致身、黄山谷孝闻于国。岂仅以一艺之传者哉。
先生尝以系名教为己任,故山居数十年著书立说,以阐发经义、化风俗、正人心为宗旨。书画诗章特其余事。虽著作等身,因生计清贫无力印行与世。人后见其善画工诗词,人每称道其才艺,先生闻之引以为愧,则谢曰:远德行不彰,乃以艺闻,深负慈母守节橅孤三十年之教训,其志节如此。自居西山,至于南游,妇浣而衣,售画而食,笔含瓢饮,吟啸晏如,未尝以忧贫为病。故于行迹艰难之际,仍志在游名山大川,观图书文献以广其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