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051 徐悲鸿 1943年作 钟馗 镜框

钟馗
拍品信息
LOT号 1051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3年作 钟馗 镜框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111×51.5cm 创作年代 1943年作
估价 8,000,000-10,000,000 成交价 RMB 9,2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框

【题识】癸未端阳正午,悲鸿写。
【印文】徐悲鸿
【廖静文题跋】悲鸿之精品也,越四十余载览之黯然,静文题于丁卯之春。印文:静文
【吴作人题跋】浩然正气,丁卯春作人拜观并题。印文:吴
【赵少昂题跋】悲鸿先生遗作,少昂于蒙萱堂,时年八十三。印文:少昂、少昂之印
【说明】
1.廖静文题签并题跋。
2.吴作人、赵少昂题跋。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钟馗追鬼、食鬼的形象进行详细的描述,这也是学界公认情节最完整的叙述: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幸翠华,还宫,上不怿,因痁作。讲逾月,巫医殚伎,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履一足,跣一足,悬一履,搢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西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鞟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擎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痁苦顿廖,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乞以进。上膛视之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朕同梦耳,何肖若此哉!’道子进曰:‘陛下忧劳宵旰,以衡石妨膳,而痁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以卫圣德。’因舞蹈上千万岁寿。上大悦,劳之百金。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廖。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讲述了唐代玄宗皇帝身患疾病,做了一场大鬼对付小鬼的梦,其后,命令宫廷画师吴道子依照梦境的内容将其表现在画中,后来由于吴道子的画技精湛,人物表现十分符合皇帝心中的形象,皇帝便下令,以后在宫廷中张贴钟馗像,以求庇护平安。后来的钟馗像,也成了唐代皇帝新旧交替之际赏赐百官的一种礼品,就这样吴道子的画艺和钟馗形象就广泛流传,最终到市井百姓家中,都张贴画像,寓意吉祥。吴道子以道释鬼神所见长,他描绘的戴着帽子,穿着一身蓝色衣裳,裸露着一个臂膀的形象就是钟馗,这种形象就自此被固定下来,为日后各代画家所沿用。以至于对其它领域的艺术也产生了影响,包括戏曲、文学等。

画之目的:日「惟妙惟肖」。妙属于美,肖属于艺。故作物必须凭实写,乃能惟肖。待心手相应之时,或无须凭实写,而下笔未尝违背真实景象,易以浑和生动逸雅之神致,而构成造化,偶然一现之新景象,乃至惟妙。然肖或不妙,未有妙而不肖者也。妙之不肖者,乃至肖者也。故妙之肖为尤难。故学画者,宜屏弃抄袭古人之恶习(非谓尽弃其法),一一按现世已发明之术。则以规模真景物,形有不尽,色有不尽,态有不尽,均深究之。
—徐悲鸿《中国画改良之方法》

在中国的鬼神传说中,钟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长相丑陋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嫉恶如仇。 钟馗画始于唐代,吴道子以唐玄宗梦境为依据,再加上自己的艺术想象而首创。 自唐代钟馗画出现以后,民间挂钟馗,跳钟馗的风俗日趋兴盛,钟馗迅速成为显赫的神祗之一,钟馗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捉鬼这一形象外,出现了诸如钟馗嫁妹,钟馗夜猎,钟馗出游等重要场面。钟馗形象渐渐去神化,被赋予画家本人的思想情致,成为画家自己身心的写照。
徐悲鸿也是善画钟馗的高手,他笔下的钟馗形象大多近景特写,精神矍铄,其造型严谨,笔墨强劲,这与他把留学期间学到的素描知识融会贯通到传统国画的笔墨技巧中是密切相关的。他笔下的钟馗多是,造型生动逼真,表现传神,手法简朴;用笔沈着冷静,笔笔到位,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似曾相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他笔下的钟馗形象保留了人们所熟悉的络腮胡,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趣味,如浓眉大眼,宽口阔鼻等等,这些钟馗形象大多戴黑帽穿黑靴,穿皂袍或青袍,有的佩剑有的持杯,姿态有正面的,侧面的,背面的,形态不一,动态生动,少了一般钟馗形象的丑陋和狰狞,却更像是一位刚烈的好汉。
徐悲鸿有诸多钟馗题材的绘画,他画的钟馗各个人体结构坚实,准确,用笔上十分考究,饱含西画的解剖和中国画的传统造型元素。他的钟馗以近景为主,面部表情生动,神韵十足,他的用笔沈稳,充满了现实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这都离不开徐悲鸿师造化的作画传统。
传神阿诸:「所谓传神者,言喜、怒、哀、惧、爱、厌、勇、怯等等情之宣传也。传神之道,首主精神。」对于所画对象,要经过细致的观察与研究,深入对象的内心世界,最大限度的反映出对象的心理活动。
徐悲鸿提出的「 新七法」 强调构图与造型,强调形神兼备。做到了这「七法」画面就会呈现出逼真的形态和动人的神韵。此幅《持剑钟馗》极好的体现了这七法,画面中钟馗左手持剑,人物眼神坚毅、自若,像是饱受了生活的苦难和沈浮之后的成熟和镇定;在构图上, 人物呈站立姿势处于左上角和右下角相连的对角线上,这种斜势使人物具有向左上和右下伸展的动感美,同时符合国画画面布置方法—S 形构图;人物目光的正视及用重墨渲染的靴子稳固了画面。简短的流动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站姿,使人感到非常舒畅、明净。衣服的颜色并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平涂法,而是用浅蓝色的明暗勾画出人物的立体感,空间感;长长的络腮胡,浓密的眉毛以及带有中国传统意义的乌纱帽用重墨点染,和面部及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色调朴素、和谐,中西技法相互融合且运用娴熟,使人物形、神、气、韵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