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383 重校唐文粹一百卷

重校唐文粹一百卷
拍品信息
LOT号 2383 作品名称 重校唐文粹一百卷
作者 -- 尺寸 29.3×17.1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00,000-250,000 成交价 RMB 920,000
材质 形制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
《古今书刻》
《第一批国际古籍珍贵名录图录》
《明代刻工姓名总录》
《明嘉靖刻本研究》

明嘉靖六年(1527)建宁府知府张大轮刻本

(宋)合肥姚鉉纂輯 4函24册 竹纸

明刊本中刻工最多的古籍
—《重校唐文粹一百卷》
此本每半叶十四行,行二十五字。框高20.1厘米,宽14.0厘米。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卷尾有张大轮刊书牌记,其文曰:“《唐文粹》闽坊旧本舛不可句,苏州近本视昔加善,第中间缺误尚多。盖校雠之渐,其势有如此者。政暇参伍他书,偶有所得,因命郡庠生魏耕、杨垚、杨应诏、谢阜录付坊间梓行。仍袭之讹,犹有未得者,不能不致望于海内文献之士也。嘉靖六年冬十月甲子后学东阳张大轮识。”按张大轮,字用载,号夏山,浙江东阳人。少师章懋。正德九年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建宁、常州知府、福建副使、江西、四川参政,嘉靖六年任建宁知府,刊成此书。十一年任福建副使时,主持刊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即《四部丛刊》据以影印者。明周弘祖撰《古今书刻》卷上载福建建宁府刻书有《唐文粹》,当即指此张大轮本。
版心下镌刻工名:“叶进二、陆得刊、叶得贵、吴得用、熊文林、黄其、魏祯、刘旦”等众多刊工人名。据原天津图书馆善本室主任李国庆先生所撰《明代刊工姓名总录》【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下册P152-153第197条明嘉靖六年张大轮刻本《重校唐文粹》统计后称:“此本所载刻工一百七十余名,为所录明刊本中载有刻工最多的一种。”
诚如张大轮题记中所称“苏州近本视昔加善”,苏州近本即嘉靖三年(1524)苏州徐焴刻本,此本即据徐焴本为底本,参校他书翻雕。此书刻工“熊文林、叶再友、叶再生、江元贵、叶天寿、叶毛奴”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福建工匠。但是,最值得关注的是,此书还出现了“张敖、李受、陆奎、吴銮、章景华”等著名的苏州工匠,而这些刻工正是其底本徐焴本的刻工——也就是说,此书翻刻了底本刻工的姓名。由于既要记载本版刻工名,又要带上底本刻工,于是出现了同一叶版心有两个刻工名字的情况,如版心刻工“石郎刊”为福建刻工,“受”为苏州刻工李受——这样的情况也是雕版史上绝无仅有的案例,弥足珍贵。
总之,这部嘉靖六年张大轮刻本《唐文粹》的重要性或者说特殊性在于以下几点:
1.为目前所知明版书中刻工数量最多的一部珍品;
2.非但记载本版刻工,还翻刻底本刻工,并时而会出现两刻工同处于一个版心下方——这样的案例绝无仅有;
3.带有明确纪年款的刻书牌记,在明版书中亦颇为珍贵;
4.据刊记“因命郡庠生魏耕、杨垚、杨应诏、谢阜录付坊间梓行”,知此书实为建宁府官刻本,而托付给书坊雕版,这是明代官刻本里一种比较少见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版心有刻工题名,这是私家刻本或官刻本常见的现象,纯粹的书坊刻本往往是没有刻工题名的。据李开升《明嘉靖刻本研究》的推测:“这大概是因为私家或官方刻书需要管理、考察刻工的工作,需要刻工署名,而书坊则有自己的管理方法,毕竟多一道程序,就要增加一份成本。”
一书而同时具备四种特殊性,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