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388 宋元明清版刻集珍(十三种)

宋元明清版刻集珍(十三种)
拍品信息
LOT号 2388 作品名称 宋元明清版刻集珍(十三种)
作者 -- 尺寸 34.6×24.8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5,000-18,000 成交价 RMB 17,250
材质 形制


旧刻本

1册 11开 纸本

提要:
1,宋刻宝星陀罗尼经残页。
2,元代藏刻佛经版画残页。
3,元碛砂藏优波塞戒经残页。
4,元末刻佛经版画残页。
5,元坊刻新锲全补发微历正通书大全残页。(2页)
《新锲全补发微历正通书》为历法通书类著名版本之一。
6,明万历陈履端刻宋本幼幼新书残页,刻工袁百川等。
袁百川同袁川,明代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万历十四年(1586)同刻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古代中医儿科学类书,为宋以前儿科学之集大成者,所引前代资料颇为丰富,且文献均有明确出处,其中不乏后来已佚之医著或其他文献,故又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该书共四十卷。南宋刘昉等辑撰,刊于绍兴二十年(1150)。本书汇集整理宋以前儿科学成就,取材广博,立论严谨,具有较为可崇的参考价值。全书按病分为547门,凡所引征皆注明出处。人民卫生出版社已出版点校本。明代陈履端将《幼幼新书》删削重编成节本,中医古籍出版社也有影印本。
7,明嘉靖刻艺文类聚残页。
该书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平阳府白棉纸刻本,版心下有刻工。书分四十四部,每部又分若干子目,凡七百二十余项。辑录经史百家等,书中有关故事、解释、传说等资料以记事。摘抄有关诗文、赋颂、歌赞等多种文体句、段以为文。理清条序,事贯文存。逐一注明出处,并标以文体,极便检索,改变了类书有事无文之法。引证唐以前文献一千四百三十一种,学者多用以辑佚、引证、汇录、校勘。后世类书多仿其体。
8,明嘉靖十三年秦府景宋黄善夫本史记残页。
建安黄善夫所刻《史记》是历来学者公认宋代名刻之一,商务印刷馆《涵芬楼集古善本》丛书影印有文:《宋黄善夫本史记》宋本《史记》中,裴、张、司马三种注本合刻,今存唯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此本今传无全帙。1911年,张元济先从琉璃厂购得一残本六十六卷,另有八卷旧藏袁克文,后归傅增湘及潘明训。所欠原意以明王延喆覆刻黄善夫本配全,稍后得知日本上杉侯爵处有黄善夫本半部,于是多方斡旋得其底片,然上杉藏本有钞配污垢,不甚美观。1931年时,傅增湘购得黄本残四卷,正是上杉污损之叶。历二十余年终成全璧,1936年,此书以原大影印。后又计划出版《集古善本》第二种《禹贡图说》,恰抗战爆发而终止。
自十六世纪初,明正德、嘉靖间,先后有闽中廖铠、金台汪谅、震泽王延喆、秦藩朱惟焯等四种明翻本。其中嘉靖间有三种,据版式此页应为秦藩朱惟焯本。
9,明中期刻大明会典残页。
《大明会典》是明代为规范当时典章制度,编制的以行政法规为主的法典。简称《明会典》。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一百八十卷。经正德时参校后刊行。嘉靖时经两次增补,万历时又加修订,撰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该书书主要根据明代官修《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记载典章制度十分完备,凡《明史》所未载者,多有交代,为研究明代史的重要文献。此页即为明正德六年(1511)司礼监刻本。
10,明正统内府刻书传残页。
宋蔡沈撰《书集传六卷序一卷图一卷》为明殿版书,明正统十二年内府刻本。墨色如漆,字大如钱,版画线条流畅。《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书类著录。
11,明万历间建阳余象斗双峰堂刻书牌记。
建阳刻书最杰出是余氏家族,清人叶德辉《书林清话》云:“夫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建安尤以余氏为最。且当时官刻书亦多由其刊印。”余象斗是双峰堂、三台馆、文台馆的创始人,在当时的建安书坊中规模最大、影响最著,其所刊书籍品种众多,经史子集、稗官野史、小说、医书、韵书等各色书籍无一不备。据方彦寿先生统计,“余象斗从万历十六年(1588)至崇祯十年(1637)半世纪间刻书凡五十多种,内容以通俗小说和民间通俗读物为主”。
12,清乾隆年刻两汉策要残页,金陵穆大展刻。
穆大展(1722-1810?),字孔成,号玩松山人,室名近文斋,是清中叶苏州地区著名刻工,一生刊刻书籍、碑版数十种。其同时代人阮葵生曾将“穆大展刻字”与“薛晋臣治镜、曹素功治墨”等并列,将其视为“名闻朝野,信今传后无疑”的重要工匠,可见其技艺早已得到世人之肯定。清中叶画家陆灿为其所绘之肖像图《为穆大展绘摄山玩松图卷》拍出两千多万港币。此卷题跋者多达八十馀人,多为乾嘉文坛之名流,其中不乏沈德潜、袁枚、钱大昕等文坛学界之巨擘。虽然能留下这样肖像及文字记载的刻工颇为少见,但实际文人与刻工有往来实属寻常,由此可见,刻工并非底层,而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
13,清雍正四年内府刊铜活字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残页。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共分为5020册,520函,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内容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 。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