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88 清末民国 秦华斲「玉润鸣泉」伏羲式琴

秦华斲「玉润鸣泉」伏羲式琴
拍品信息
LOT号 5188 作品名称 清末民国 秦华斲「玉润鸣泉」伏羲式琴
作者 -- 尺寸 琴长123.8cm;隐间114.2cm;头宽20.8cm;肩宽22.3cm;尾宽16.3cm 创作年代 清末民国
估价 350,000-550,000 成交价 RMB 897,000
材质 形制

铭款:
高山玉溜 空谷金声 至人珍玩 哲士亲清
达舒蕴志 穷适幽情 天地中和 万物咸亨
皇祐元年
李玮图书
同治三年岁次甲子仲吕月 淳甫祁寯藻重修并藏
祁寯藻印
腹款:
潞安秦华斲
备注:
山西琴人李庆中旧藏

伏羲见凤栖于桐,乃象其形,削制为琴,最古老之琴式由此得来,并流传至今。造型圆浑古朴,颈腰各有半月形弯入,弧度精巧。其取材精良,制作严谨,选材老道,髹以朱漆。圆龙池,长方凤沼。操缦试音,此琴音色宽宏,木声清长,是典型秦华斫琴的特色。
秦华,山西潞安人(今长治市)。1912年底受雇与“民国古琴第一人”杨宗稷(1863—1932),之后一直跟随杨氏修琴制琴。秦华最初修琴是看到杨氏请其他琴工修的琴并不理想,“华以为未尽其善,问能修否,自谓能修,乃以沙音琴试之,竟修平无少疪病,又令破修古琴数十张,一经重斫较未斫时无不相去霄壤。凡予所欲修改,他木漆工不能解者,华皆能得其奥窍,其所新制琴,不知比于唐雷威雷霄如何”。在杨氏的影响下,秦华修琴技术自然高于一般的木匠漆工,之后又在杨氏的熏陶指受下,在修琴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略知道精通,斫琴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杨氏《藏琴录》中明确记载秦华制琴有“玉壶亭”、“百年”、“松篁戞玉”、“无上第一”、“无上第二”和“幽泉”。在杨氏《藏琴录》“无上”琴说明中曾言:“秦华近益精研制琴法,必欲高出所见最上古琴而后已”。秦华得古杉木制成“无上”两琴,正赶上琴会叶诗梦旧藏之唐琴“九霄环佩”不期而至,杨氏之前常恨不得“九霄环佩”,而在当日他认为秦华新斫两琴远在“九霄环佩”之上,并写下了“九德九品兼全最上,鼎鼎唐物莫之与抗,良材绝技越古跨今,十年大愿快慰予心”的琴铭。
1917年杨氏在湖南南县做县长时,推荐秦华帮宾玉瓒做琴,在4月15日至8月15日四个月时间中,共计斫琴140张,杨氏评价他制琴“其音皆兼有苍松清脆之妙,远出于明琴之上,其最佳者与上选唐宋琴相伯仲。”秦华斫琴的功力之深,可见一斑。
此琴琴背铭刻丰富,龙池上刻“玉涧鸣泉”、“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说的是此琴的声音如高山中的清泉(玉溜),空谷中的金石一般。只有道德修养很高(至人)贤明有智(哲士)之人才能拥有这张琴。君子达则抒已之志,兼济天下,穷则怀才亲雅,独善其身。真正做到这一点便能顺应天地之和,通达万物之情。此琴铭原刻于晚唐西蜀雷氏造连珠式琴唐琴“飞泉”之上,为何会出现在这张琴上呢?源于杨氏制琴必寻古材仿名琴而作。此琴是民国初年北平琴坛名器之一,杨宗稷称其为琴中之“鸿宝”。此琴恰为杨氏弟子古琴藏家李伯仁收藏。《琴学丛书》、《今虞琴刊》对飞泉琴均有记述。秦华其时应是因杨氏机缘见到飞泉并可以近距离摹刻。
龙池上铭:“皇祐元年”,下落:“李玮图书”。龙池旁刻“同治三年岁次甲子仲吕月 淳甫祁寯藻重修并藏”,落“祁寯藻印”。应是同样慕古摹刻,亦是杨氏和秦华过手经眼好琴名琴无数的见证。目前所知秦华修治、斲制和监制的琴不多,如浙江博物馆藏1917年制“百年”琴。故一旦现世,必当殊而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