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21 清雍正 斗彩缠枝莲托梵文小杯

斗彩缠枝莲托梵文小杯
拍品信息
LOT号 5121 作品名称 清雍正 斗彩缠枝莲托梵文小杯
作者 -- 尺寸 直径9cm 创作年代 清雍正
估价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4,14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2020年,页289,图版367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 北美私人珍藏;
• 北京保利,2010年10月23日,编号31

本品呈摇铃形,敞口微侈,口下渐敛,深腹,小圈足。整器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柔韧,直中隐曲,给人以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通体满绘缠枝莲纹,杯中间以六朵莲花头托六字梵文,近足处装饰如意云头。底心内书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方框款识。青花发色青翠淡雅,斗彩明艳夺目,两者搭配相得益彰。
斗彩明代成化年间烧制,与五彩同为釉上彩瓷。雍正时期,因粉彩已发展得炉火纯青,烧制斗彩加粉彩、斗彩加金的新工艺,形成别具一格的斗彩风貌。雍正斗彩的工艺最为接近成化水平,几色深浅互配,多层次色彩赋予视觉愉悦之感,与润白均净、轻盈秀美的瓷器共同谱写出中国瓷艺的顶尖工艺。
雍正帝的艺术追求在宫廷器物的制造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录了雍正对每一件器物的指示,如雍正六年二月十七日《珐琅作》,“尔等近来烧造珐琅器皿花样粗俗,材料亦不好,再烧造时务要精心细致,其花样着贺金昆画。”而对造办处送样的瓷器,雍正帝更亲自审阅,从原料的配制、画样的人员到图案、造型等方面,均一一过问,可谓事无巨细,若烧得“细”、“文雅”、“秀气”可得嘉奖,而“俗”、“厚”、“粗糙”者,则受批评或惩戒,甚或发回重烧,其严厉如此!此外,雍正帝亦屡次指示对成窑的仿烧,可见成化斗彩器胎薄工精、画意典雅的风格,引起了雍正帝瓷艺追求的共鸣。终明清两朝,数雍正帝仿成窑器品种最多、工艺最精,斗彩缠枝莲托梵文杯自然也是雍正官窑极力追仿的品种。
缠枝莲和梵文都属于佛教符号,屡见于成化时期瓷器纹饰,与成化帝信奉佛教密不可分。史载成化帝曾在宫中大兴法会,番僧被封为法天、西天佛子、灌顶国师者达七百余人,他们经常出入宫廷,服食器用比拟王侯,故其时官窑多有梵文小杯的制作。此后正德帝重伊斯兰教,嘉靖帝又宗奉道教,该种莲花及梵文装饰的器物,或因此而式微。至清雍正时期,雍正帝对佛教虔信甚深,他自小熟读经典,在王府和宫中先后多次举行法会,修炼禅定和藏传佛教密法,自比“释主”,雍正十二年更是将潜邸改建为雍和宫,“舍家为寺”。因佛事频繁,雍正年间制作了大量的佛教器物,各种仿成窑佛教用瓷即为大宗,除供于内廷外,也作备赏达赖喇嘛和蒙古王之用,皆记载于《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不可胜数。
斗彩缠枝莲托梵文杯创烧于明成化时期,为本品之范本。其后各朝惟有清代雍正官窑仿制烧造,与成化朝制品相比较,器形更加窈窕,图案布局益显繁密纤细,笔触柔顺宛转,色彩典雅明丽,其中矾红彩改变调制方法,以油调配代替原先的以胶水调配,深浅过渡自然。
此一品种十分名贵,历来受到公私收藏追捧。目前已知者,多为近代名家收藏。例如:仇焱之旧藏、1981年5月19日香港苏富比太仓仇氏抗希斋专场拍卖第562号拍品,后登载于《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一书中;美国著名收藏家白纳德夫妇旧藏,于1984年捐赠波士顿美术馆;玫茵堂旧藏一例,于香港苏富比售出,2013年4月8日,编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