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28 西周早期 「作宝彝」柱足青銅簋

「作宝彝」柱足青銅簋
拍品信息
LOT号 5128 作品名称 西周早期 「作宝彝」柱足青銅簋
作者 -- 尺寸 直径18.1cm;高18.8cm;重3020g 创作年代 西周早期
估价 22,000,000-32,000,000 成交价 RMB 33,58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编号81,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著录(传承有序):
• 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等奉敕撰,《西清古鑑》,清乾隆二十年(1755)武英殿刊本,卷14,页7;
• 吴大澂,《愙斋藏器目》,1887年;
• 吴大澂,《愙斋集古录》,1918,卷7,页11;
• 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1935年,卷7,页61;
•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卷6,页19;
• 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 ’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Ritual Bronzes Loaned by C.T. Loo & Co.’, Detroit, 1940,No.25;
• C.T.Loo,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s’ , New York, 1941, No.12;
• Phyllis Ackerman, ’Ritual Bronzes of Ancient China’, New York, 1945, Pic29;
• 陈梦家,《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北京,1962年,编号A177;
• 陈梦家,《殷周青铜器分类图录》,东京,1977年,编号A177(图片)及R363(铭文);
•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台北,1977年,编号1303;
•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补》,台北,1980年,编号363;
• 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北京,1981年,编号1735;
• 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1983年,编号1909;
• 林巳奈夫,《殷周青铜器综览》,卷一(图版),东京,1984年,页110,簋248;
• Thomas Lawton,'An Imperial Legacy Revisited: Bronze Vessels from the Qing Palace Collection',’Asian Art’, Vol.1, No.1, 1987-8, p.51-79;
• Jessica Rawson,《赵氏山海楼所藏古代青铜器》,香港,1988年,编号21;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1984年,编号3270;
•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2009年,页122,图23;
•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2012,卷8,页221,编号3922;
• Giuseppe Eskenazi with Hajni Elias, ’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2012, p,82, fig.71

此件拍品为保税状态。

备注:
• 乾隆皇帝收藏,入藏于1749年以前;
• 吴大澂收藏,入藏于1887年以前;
• 卢芹斋,纽约,1940年前后;
• 仇焱之收藏;
• 伦敦苏富比,1980年12月16日,拍品338号;
• 埃斯卡纳齐,伦敦,1980年;
• 赵不波收藏,入藏于1988年以前;
• 埃斯卡纳齐,伦敦;
• Michael Goedhuis,纽约,1998年

展览:
• Detroit, '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Ritual Bronzes Loaned by C.T. Loo & Co.', 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 1940 Oct 18-Nov 10;
• New York,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s' , C.T.Loo, 1941 Nov 1-1942 Apr 30;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曾在乾隆内府 传奇名家递藏
——西周“作宝彝”柱足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用制度简称“鼎簋制度”,已经被文献和大量出土的考古实物所证实。青铜簋与青铜鼎相配合,鼎作为炊器,用来烹煮或加热肉食,簋则为盛器,专门盛放黍稷等食粮,二者虽功能、用途不同,却构成了青铜礼器中食器组合的核心,成为“明尊卑,分上下”的标尺。青铜簋作是青铜礼器中重要的一类粢盛器,因其盛装“食之主”,遂成“礼器之首”。
“簋”即“”,前者多见于文献之中;后者已见于甲骨,字左似盛满食物的圆形容器,右呈以手执匕状,其含义或为祭祀宴飨盛放牺牲、食物的容器,或作为地名,金文承甲骨字形。目前所见最早的自名为“”的器物,出土于安阳西北岗M1003,该墓葬出土大理石石簋残片四块,在一只簋耳上阴刻 “辛丑,小臣……以” 12字铭文,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自名为“”的器物。商末周初,有铭青铜器多以“彝”为名。自西周中期以后,自名为“”者才逐渐多了起来。
此簋敞口,束颈,鼓腹,双环耳,高圈足下承四蹄状附足。口沿下饰一周四组列旗兽面纹,前后分置一浮雕羊首;腹饰斜方格乳钉云雷纹;双牛首环耳,下垂钩珥;圈足均饰一周列旗兽面纹,蹄足饰兽面纹及夔纹。内底铸“作宝彝”三字铭文,“宝”为敬辞,“彝”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共名,故此簋可名为“作宝彝”簋。
作宝彝簋为柱状附足簋,此种形制的簋比较特殊,在略显低矮的青铜簋上附加柱足,使之俊俏挺拔;给几何造型的双耳簋添加蹄足,既保持了青铜簋特点和功能,又使整器活泼灵动,富于想象力,增加了器物的生动感。有学者对西周时期柱足簋做过统计研究,考古发掘出土器和传世器共计30余件,主要流行于西周早、中期1。作宝彝簋的器体部分与天马-曲村M6081出土青铜簋2的纹饰、形制相近,上海博物馆藏妅簋3与作宝彝簋形制、装饰风格相近,因此,将其时代确定为西周早期是科学的。
就青铜礼器而言,商人重酒,周人重食,前者以觚、爵为核心,后者以鼎、簋为核心。商周鼎革之后,西周早期正是重食文化发展、确立的时期,青铜簋作为食器的核心器类之一,出现了许多新创制,柱足簋就是其中之一。如作宝彝簋这样,附加四足的青铜簋极其罕见,相关著录中可查者仅有15件左右,为蹄足者更是珍罕。柱足簋是为了迎合周人重食文化传统而创造的一种新器形,具有抬升青铜簋在整个青铜礼器体系中地位的作用。
作宝彝簋铸造于三千多年前,何时面世流传也不可考,据现有著录,其流传经历可谓传奇。作宝彝簋的第一位收藏者为乾隆皇帝,其进入帝王家之后,被秘藏于内府天家。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收藏家之一,不仅收藏极巨,而且深谙收藏家传古于后世的职责。乾隆十四年(1749)十一月初七,乾隆皇帝敕撰《西清古鉴》,上谕尚书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等编纂,十六年(1751)夏五月编成,奉旨于武英殿刻板,至二十年(1755)刊印成书,收录商周至唐代铜器1529件,该书的宗旨、体例均由乾隆皇帝钦定,且“每一卷书成,辄恭呈点定”。书名之“西清”在汉代为“西厢清净之地”的意思,宋代时为馆阁的代称,比如宋代宫室的龙图阁、宝文阁、资政殿等,到清代则特指乾清宫内的南书房;“古鉴”即“鉴古”的文学化处理,即就是乾隆皇帝在序言中所谓的“功寄鉴古之远”。本件作宝彝簋的最早著录就见于《西清古鉴》之卷14第7页。
十九世纪末,作宝彝簋流落民间,为晚清名臣、鉴藏大家吴大澂所获。吴大澂(1835年—1902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后因得西周愙鼎(师眉鼎)而取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为晚清重臣,是清流派官僚的代表,赈灾治河,声誉鹊起,上书谏言,素有直声,《清史稿》有传。同时,作为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古文字学家。其秉承家学,博学精通于辞章训诂,喜好金石文字,精于鉴赏,收藏不遗余力。聚藏门类囊括吉金、古玉、书画、碑帖、古印、封泥、文房等,过眼珍品不下万余件,收藏之富可敌国。
吴氏一生为金石学传播和古文字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功绩,其传古之功范围广泛、影响深远。在晚清金石学研究成果中,吴氏在文字考证与器物形制等方面建树最大,其所著《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集古录》、《十六金符斋印存》等著述,内容丰富,学术价值极高。尤其是《愙斋集古录》,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评价为“金文中一优良著述”,近代国学大师罗振玉更在序中称“清代古金文之学,至吴氏而中兴”。作宝彝簋就济济于吴氏珍宝之列,同时著录于吴氏的《愙斋藏器目》和《愙斋集古录》之中。吴大澂在《愙斋集古录》中“作宝彝”簋铭文拓片旁亲题“制甚工,虽只作宝彝三字亦市鬻器之精者”, 在偏好青铜器铭文的晚清时期,是极其难得的对其艺术性的高度肯定。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刘体智之《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罗振玉之《三代吉金文存》均对此簋有著录。据底特律美术馆出版的《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Ritual Bronzes Loaned by C.T. Loo & Co.》图录,作宝彝簋最迟在1940年被卢芹斋收藏。卢芹斋(1880-1957)是富于传奇色彩的古董巨商,经其手流到海外的中国古董数量庞大,有资料表明,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唐昭陵六骏之“飒露紫”“拳毛騧”就是卢芹斋“购办”的结果。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青铜器珍宝——皿方罍,也是经由卢芹斋之手流落海外,在颠沛流离一个世纪之后,终于2014年6月回归故乡湖南。在西方,卢氏被称为“中国古董教父”,他具有非常出色的艺术鉴赏力,作宝彝簋被其珍藏,就证实了它的价值,然如何被卢芹斋收藏的具体细节已经无法细考了。
之后,作宝彝簋隐秘了数十年。再次现身之时,与蜚声国际的大收藏家仇焱之发生了关联。1980—1981年伦敦苏富比举办了三场“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专场拍卖,作宝彝簋出现在《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图录·第二辑陶瓷青铜》之上,是专场拍卖的标的之一。据此可知,作宝彝簋在仇氏生前就已经被其收藏。仇焱之(1908—1980),江苏太仓人,多年在上海、扬州经营古玩生意,因其眼力极佳,收藏了大量的瓷器精品和高古青铜器,解放前移居瑞士,被誉为全球五大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仇氏身后,其家人把他的毕生收藏委托苏富比拍卖,这些拍卖会在当时引起极大地轰动,效果空前,同时掀起了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拍卖高潮,可见其收藏之富,收藏之精。
在“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专场拍卖会上,作宝彝簋被朱塞佩·埃斯卡纳齐(Giuseppe Eskenazi)收藏。埃斯卡纳齐在世界文物艺术品界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是世界级顶尖的古董商,是经营东方文物艺术品的世界级泰斗,其家族主要经营中国、日本等远东地区的文物艺术品。据佳士得拍卖资料显示,他曾经又一次收藏过作宝彝簋,是在香港古董商赵不波之后经手。赵不波香港著名的古董商,收藏有数量丰富的、品质很高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其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由杰西卡·罗森编著成《赵氏山海楼所藏古代青铜器》(The Bella And P.P. Chiu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Bronzes)一书,我们可以一窥赵氏山海楼的珍藏。
根据资料,作宝彝簋最近的一次递藏出自于Michael Goedhuis。Michael Goedhuis生于荷兰,但是长在伦敦,早期在伦敦供职于投资银行,1980年后常来中国,对中国收藏品市场颇为熟悉。1995年Goedhuis在纽约切尔西开办了艺术收藏品交易所,1998年时,Goedhuis收藏了此件作宝彝簋。
综上所述,作宝彝簋作为西周早期青铜簋的精品,其制作精美、形制罕见,蕴含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据相关专家透露,存世四足簋多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如作宝彝簋一样作动物形蹄足者更是珍罕。遍查全球私人收藏手中,可合法流通的此类青铜簋数量仅在个位数。作宝彝簋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其不平凡的命运,非凡的身世和传奇的收藏历史,先后被乾隆皇帝、吴大澂、卢芹斋、仇焱之、埃斯卡纳齐、赵不波等传奇藏家递藏,都为作宝彝簋增添了极大的历史价值。此次,作宝彝簋回归国内,再寻有缘人,可谓盛世逢盛事,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品收藏的大事,更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拍卖史上的高光时刻,必将使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再次绽放出令世界瞩目的光彩。
1. 王宏:《西周柱足簋研究》,《文物》2014年第2期。
2.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商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马—曲村(1980-1989)》,科学出版社,2000年。
3. 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二三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