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32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古稀天子之宝」宝玺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古稀天子之宝」宝玺
拍品信息
LOT号 5132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古稀天子之宝」宝玺
作者 -- 尺寸 长6.4×6.4cm;高6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22,000,000-32,000,000 成交价 RMB 28,750,000
材质 形制
著录: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帝后玺印谱》第六册 乾隆卷二 页九九
出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编号69,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印文:古稀天子之宝
备注:
• 重要亚洲私人收藏

展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玺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玺印,特别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玺印,对于认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诸方面都有极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变迁和朝代更迭,明代以前各朝代的皇帝玺印实物存世者寥寥,很难获知其确切的历史面貌。只有清代皇帝的御用玺印还有较多的遗存,为我们系统了解、认识和研究皇帝玺印提供了条件。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对于清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而言,关键步骤中的所作所为往往对历史有重大影响,而在这些关键步骤中形成的遗存和遗物也成为文物收藏和研究的重中之重。在清代皇帝御用玺印的研究中,这样的情形同样存在。通观清朝历代皇帝的御用印玺,可以发现皇帝御用印玺在印文的选取上有这样一个规律,即同一印文在御用印玺中出现的频率与皇帝本人的思想、情趣、喜好以及其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也就是与皇帝在位期间的重大和关键节点息息相关。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所作《八徵耄念之宝记》曰:“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为庆祝自己七旬万寿,乾隆制作了一系列以“古稀天子之宝”为印文的玉玺。据《清代帝后宝玺印谱》的钤盖记录,共23方,其中17方为“古稀天子之宝”,6方为“古希天子之宝”,本品即为其一。此方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古稀天子之宝”,6.5厘米见方,高6.3厘米,选用温润寿山芙蓉石微黄色章料,略带红花。钮雕云龙纹,主龙蟠伏云端,龙头朝向正对印文正面,龙睛威猛深邃。从印钮顶面俯瞰之平面图观,五爪主龙正守西北“乾”卦之位,坐北朝南,应是乾隆本人的化身。四爪小龙居东南隅,仰头西向迎合主龙构成“苍龙教子”主题。
皇十五子永琰已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弘历63岁时)由乾隆帝秘密建储,御书名字密匣藏于“正大光明”匾后。此东南小龙即为未来嘉庆帝的象征。从侧面观此印形势,左上西北高,右下东南低。全印如同中国地形,最高点正在祖龙龙鼻位置。自全侧面观察,主龙龙头昂然仰起,目光仰望苍天,正是表现乾隆晚年多次提及的“仰邀天眷”、“蒙天眷佑”、“以圣希天”之意境。再看龙头周围祥云厚重,如同西域之昆仑圣山。小龙则伏于东南,周围则辅以薄云,如同守护云淡风轻之东南富庶之地。开创于西北,守成于东南。将乾隆一生“西师”、 “南巡”两大功业缩方寸于指掌之间。常见乾隆晚期玺印多为玉制双龙钮,工艺精美但较程式化。制作如此件寿山印钮之殚心竭虑设计者,极珍罕。此印与引首“宁寿宫”,副宝“犹日孜孜”原为三方一套组玺。
俯瞰故宫宁寿宫花园整体,会看到“花园中延绵着一条惊人的人工山脉,高低起伏,蜿蜒曲折”,“山脉从西北发源后,其间或隐或现,或高大耸立,或蜿蜒曲折,由北往南直到东南隅而止”。“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条山脉的设计无疑按照风水法则,东南入地于“抑斋”旁。本件“古稀天子之宝”印钮的设计似与这条“龙脉”的布局一脉相承。此玺印面减地阳文篆书“古希天子之宝”,深刻圆劲。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造办处广木作档案中亦有“太监鄂鲁里交冻石古稀天子之宝图章三方(懋勤殿现用)传旨着查旧匣改做盛装”的记录。此玺在钤用上多用于乾隆御笔书法。在乾隆宝薮上此玺“宝”字旁左下边缘区略有微磕,今实物亦如此。著名者如乾隆五十年作御笔《哀明陵三十韵》之引首题字“永言垂鉴”上方,正钤盖此玺,弘历在诗中评点前明兴亡之事,并叙述自己于永乐帝长陵前酌酒三爵拜祭谒陵。清兴已历百余年,与往昔的敌国今已和解,惟明亡之历史教训乾隆也要让大清子孙“永言垂鉴”,故郑重钤上此“古稀天子之宝”。此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太上皇宫宁寿宫中路颐和轩后层殿内西间北风窗上的“清乾隆 “归政图于此息休”贴落”上也钤盖有此宝玺,与一枚“犹日孜孜”相组。此匾为木框,面为红色洒金笺纸,上为乾隆御笔亲书的《颐和轩题句》,后落“戊申新正御题”,可知此匾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稽诸史籍,“自三代以下帝王年逾七十者: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凡六帝”。但在乾隆帝看来,其中前面四君均是不足为法的,余下的元世祖忽必烈和明太祖朱元璋虽为创业之君,于国于身皆有建树,但仍不乏“礼乐政刑有未遑焉”的遗憾,而把他自己看成是千古之中唯一年登古稀的英明君主。于是,便镌刻了“古稀天子之宝”以纪念之,并作《古稀说》(《清高宗御制文集•二集》卷六),云:“余以今年登七袠,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志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弛干惕。犹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可见此时的乾隆帝相当明智,虽自负却不自满。“夫由斯不自满,歉然若有所不足之意充之。以是为敬天之本,必益凛且明,勿敢或逾也。以是为法祖之规,必思继前烈,而慎聪听也。”他要做到“励慎终如始之志,以竭力敬天法祖,勤政爱民”,这才把“犹日孜孜”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相配使用。透过这方“古稀天子之宝”及其产生的背景,恰好反映出乾隆帝那种壮志未泯,雄心未已,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
“古稀天子”中之“古稀”,语出唐代诗人杜甫诗《曲江二首》。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长安城已沦陷在安史叛军的手中,杜甫从长安逃出后至凤翔投奔肃宗。同年五月十六日,肃宗下诏,授杜甫左拾遗官职。时隔不久,肃宗便在宦官李辅国和皇后张良娣的挑唆下排挤玄宗旧臣,杜甫亦在其内,心情颇抑郁。干元元年(公元758年)他写下组诗《曲江二首》,抒发胸中的牢骚苦闷。“其二”为“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按四川人民出版社《杜甫年谱》(1958年12月第1版,1981年5月第2版,第二次印刷),杜甫时年47岁。他写这句诗的意思是感慨人生短暂,没有多少人能活到70岁。后人以“古稀之年”代指人活到70岁。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正值乾隆帝70岁整寿,工部尚书彭元瑞作了一篇《古稀天子颂》,引用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句予以赞颂。乾隆帝认为这句话“用意新而遣词雅”,一语双关。既说明了乾隆帝已是70高龄的老人,也赞颂了他是古来稀有的天子,则十分赞赏,即命人刻成印章。同时在他这一年所作的《古稀说》及其注文中,历数了夏、商、周三代以下超过70岁的皇帝: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这些帝王里最有作为的要算元世祖了,但“计其世次讫顺帝不过四传”,也没有像乾隆皇帝那样五世同堂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