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751 清中期 仿铜鎏金釉彩佛塔

仿铜鎏金釉彩佛塔
拍品信息
LOT号 5751 作品名称 清中期 仿铜鎏金釉彩佛塔
作者 -- 尺寸 高42.3cm 创作年代 清中期
估价 1,8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1,955,000
材质 形制


备注:北京瀚海,2013年春拍,Lot3162

佛塔,原名“窣堵波”,是梵文stupa的音译,也可略称为浮图,其意为供奉之地。藏传佛塔一般由基、身、颈、刹四部分组成:塔身正面饰有佛龛,方形的塔基象征须弥山;瓶状塔身象征功德圆满;十三层塔颈象征佛教所谓的十三重天,又可表示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塔刹又分为火焰、日、月及承露盘,象征苍穹。此尊佛塔即为此种制式,塔为覆钵式,下承方形基座,为典型的须弥座样式,分台基、上枋、下枋三部分,中部细收。其上为三层圆形的塔阶,显示其为尊胜佛塔。塔身的主体为覆钵式,正中开莲瓣形“眼光门”,其内供奉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的释迦牟尼佛。
佛教用八塔来象征释迦牟尼生平中最重要的八大事件的传统,从降生、成道直至涅盘,称为八大灵塔、善逝八塔或如来八塔,八尊分别为叠莲塔、菩提塔、和平塔、尊胜塔、涅盘塔、神变塔、神降塔、吉祥多门塔,这八种类型的佛塔源于获得佛陀舍利的信众所建造的原始窣堵波,如尊胜塔是按照吠舍离窣堵波建造而成,但实际上也可代表佛陀一生中从诞生到涅架间的八大成就,而尊胜佛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战胜病魔,证达自主生死之境而建,亦可代表世尊入灭之后之法身,以供奉养。它既是信徒朝礼圣地的指引,也体现着对圣者的追思与崇拜。
此件喇嘛塔造型,属于典型藏传佛教喇嘛塔样式。喇嘛塔由须弥座式塔基、覆钵式塔身和十三无相轮塔刹三大部分组成。喇嘛塔胎骨细腻坚质且润滑,通身浮雕纹饰自上而下紧凑繁密,施以金釉,灿烂夺目。金色代表的是阳光,庄严,尊贵,光明,远离一切黑暗,而这些都是佛法的境界。金色为诸颜色中最庄严的,表示佛法的尊贵难得,佛经如此称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此造型出自乾隆官窑,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上层的亲密关系。这种御窑佛教法器、佛像不落年款,以示帝王对佛祖的崇敬之意。乾隆曾下旨藏草瓶等法器“具不要款”,故此本品应属乾隆御窑贡品,鲜有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