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596 明早期 铜雪山大士

铜雪山大士
拍品信息
LOT号 6596 作品名称 明早期 铜雪山大士
作者 -- 尺寸 高27cm 创作年代 明早期
估价 280,000-38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雪山大士为元、明小型雕塑常见题材,应与佛教于南宋时期在中原的迅速普及不无关系,各类佛传故事得到广泛流传。中国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收藏有一件明代铜鎏金雪山大士像,即是表现帝释天到达之前释迦牟尼仍处于修行的情景,所以释迦以雪山大士之形象,戴宝冠,造型夸张而富于禅宗的意境。而此尊大士表现的则是帝释天被释尊折服之后,释迦成佛之前的一瞬间,与常见的雪山大士卷发戴宝冠的形象不同,肉髻螺发等佛陀三十二相中的特征已清晰可见,且释迦嘴角略带和煦的笑容,表现其从帝释天处闻知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时顿悟之喜,现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另一尊雪山释迦像在塑像时同样着墨于此。蒲草以为垫,海水江崖象征着苦行时走过的青山万里、流泉浴池,此尊对于雪山大士这一释迦形象的时空环境处理的更为全面,在此类雕塑作品中极为珍罕。
此尊雪山大士铜像相貌奇古,肉髻微耸,螺发中嵌髻珠,方面长耳,双眉弯曲,唇上及口角之外美髭蟠结成卷,略带笑意,含蓄自然。大士呈右舒坐,耸肩屈肘,双手扶右膝,支撑下颚,以表现其深山独处,思维坐禅情景,衣缘雕刻精美花卉纹饰,下承高束腰圆形台基,上以蒲草为盖,自然垂于台基四周,四周浮雕海水江崖纹饰,异常精致。
雪山大士又称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其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传译到中国来的佛教经典《大般涅盘经》中。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但因目睹众生疾苦,即抛弃权位入雪山苦行,静坐思维,不避风雨,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也变得极度消瘦,筋骨暴露。据《涅盘经》卷十四记载,在释迦牟尼雪山修行之际,帝释天为了考验他,曾化现为可怖的罗刹前去勘验,而宣说过去佛所说之偈(《大正藏》卷一二,450上):『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释迦听闻此偈,心生欢喜,要求罗刹告知后半偈;然罗刹欲食释尊之血肉,始肯相告。释尊求法心切,慨然应允,遂得闻后半偈之:『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并将此四句偈书于岩壁、树干等处,使后人得知。继而至高树之上,投身往下,舍身于罗刹。其时,罗刹还现帝释身形,自空中安接婆罗门于地,并率诸天人于足下顶礼。释尊以此因缘超越十二劫而成佛。

备注:
1.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2.中国嘉德,2014.03.24,Lot4700,成交价RMB3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