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851 伊秉绶 1813年作 隶书“劝耕课读室” 镜心

隶书“劝耕课读室”
拍品信息
LOT号 0851 作品名称 伊秉绶 1813年作 隶书“劝耕课读室” 镜心
作者 伊秉绶 尺寸 41×150cm 创作年代 1813年作
估价 4,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中国书法家全集 · 伊秉绶、陈鸿寿》,第223页、第22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题识:劝耕课读室。嘉庆癸酉三月廿四日,汀州伊秉绶。
钤印:伊秉绶印、故太守章、寒玉斋(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伊秉绶印,31印,第313页。)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后出为广东惠州知府、扬州知府,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深受百姓爱戴。他能于诗书画印,素有“风流太守”之称,著有《留春草堂集》。
“劝耕课读室”作于嘉庆癸酉,即1813年,伊秉绶时年60岁,乃晚岁精熟之笔。“劝耕”出自《汉书·艺文志》:“农家者流,盖出自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鼓励农民努力耕作。“课读”的意思是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和接受教育,如《晋书》:“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劝耕课读”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身体力行的参加农耕生产活动,同时也不忘诗书经文的学习,体力与脑力兼备,才是耕读传家之道。
纵观清代书法史,伊秉绶的隶书成就堪为冠冕,《国朝先正事略》谓其“隶书愈大愈见其佳,有高古博大气象”。其隶书盖从《衡方碑》化出,再综合他对汉碑的理解,加以提炼,遂成自家面目。比如“劝耕课读室”这五字,他充分的发挥了字形的长短和疏密的对比,如“课”、“读”的言字旁,纵者严密饱满;又如“室”、“耕”字,扁者夸张似的尽力压缩,以形成形式上的巨大反差,以此来避免笔画单调挺直所造成的僵硬感。
结字用内松外紧之法,尽可能让笔画撑满字形四周,目的是营造一种字之饱满冲出纸面的气势。结字的丰富变化和相得益彰的章法布局,使得这件作品仪态敦厚,笔力沉雄,“劝”字力字旁歪而不倒的架势更是平添几分姿态,可谓大巧若拙。无怪乎当时人将他与邓石如推为“南伊北邓”,被称为“清代隶圣”。
金丹先生著《中国书法家全集·伊秉绶、陈鸿寿》卷后,罗列了伊秉绶“主要传世作品目录”,共收入各地馆藏精品计70件,这其中横额隶书匾额仅有7件:
1.隶书“读书楼”横幅,嘉庆十二年”(1870)作,天津市博物馆藏。
2.隶书“花屿读书堂”横额,嘉庆十七年(1812)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隶书“文选旧家”横额,嘉庆十七年(1812)作,浙江省博物馆藏。
4.隶书“师俭堂”额,嘉庆十七年(1812)作,荣宝斋藏。
5.隶书“蕙绣兰实之斋”横幅,嘉庆十八年(1813)作,湖北省博物馆藏。
6.隶书“劝耕课读室”匾额,嘉庆十八年(1813)作,私人收藏。
7.隶书“研经悦史之斋”横幅,上海博物馆藏。
“劝耕课读室”即是其中之一,可谓至为难得。近些年来,随着藏家对伊秉绶在清代书法史上的成就的认识逐步加深,并且市场上室名堂号类书法作品的价格稳步提升,伊秉绶笔下隶书匾额的价格也水涨船高。2014春,伊秉绶“遂性草堂”四字在保利拍卖拍出2300万的高价,标志着伊秉绶的隶书匾额已经跃至书法收藏市场上的精品行列,而此“劝耕课读室”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