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316 吴冠中 1970年代作 韶山

韶山
拍品信息
LOT号 0316 作品名称 吴冠中 1970年代作 韶山
作者 吴冠中 尺寸 94×113cm 创作年代 1970年代作
估价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3,335,000
材质 木板油画 形制

签名:吴冠中(背面)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

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史上无法忽略和替代的人物。《韶山》充分展现出70年代他以旅行写生的方式,引入中国画的审美语言进行风景画创作的新尝试。这件吴冠中油画创作鼎盛期的罕见革命圣地题材画作,其精纯的艺术语言与“红光亮”的宣传画式的红色题材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拉开了距离。
1972年,对吴冠中的绘画禁令解除,之后他各处写生,囚禁已久的创作激情与灵感喷薄而出,70年代也成为学界公认其以油彩为主的风景画创作的鼎盛期。70年代吴冠中曾两过韶山,一次是1977年,到厦门、武夷山、韶山、井冈山写生;一次是1979年,应邀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大幅风景湘绣作画稿,在湖南写生,到访韶山。 《韶山》应该是这两次韶山之行的作品。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画中韶山冲上屋场中坐落于山林、水塘之间的几间凹字形土平房,就是毛泽东故居。
描绘这样一处具有独特意义的景致,吴冠中的处理方式也蕴含颇多巧思。吴冠中70年代油画的基本特征乃是一种高度自然主义的写实性,但70年代后期的油画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水墨语言的影响。《韶山》虽源于写生,但并未完全陷入描摹对象的窠臼,既有西方油画中的块面感和清晰的结构,又富于传统中国绘画的清静幽远之美。画面的视觉中心是那一片掩映在浓密绿林中的土屋,它将前景清亮的水塘与中景苍翠的密林衔接,再过渡到远处迷濛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韶峰。水塘的灰绿与远山的紫雾在单纯与丰富、纯粹与变化中,呈现出富有东方诗情的韵律。屋场中匾额的红色块成为大面积绿色中跳脱的点睛之笔,在构图上也几乎处正中点位置。红色的含义不言而喻,但应用得克制,显出立意的高妙。
《韶山》中的透视角度也十分特别。西方风景画中一般采用接近平视的角度,吴冠中多数风景亦是如此,但在《韶山》中糅合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透视法,为将更大视野的景象纳入画面,整体视角偏高,但截取看某些具体景致时,又不会偏离正常的透视角度过多。自山前而窥山后,是中国古典的“深远”之法,在空气透视法中虚化的远山韶峰,依旧能见出大山堂堂的伟岸雄姿,表现出那已离去但精神永存的伟人之高山仰止。
《韶山》中吴冠中没有画如织的游人,也没有采用缤纷的色彩。一方面与韶山地处湖南,山丘中林木植被覆盖,空气湿润迷濛有关;一方面更还原了它作为一座小山村的本来面貌。风景画看似平淡,却洗去雕饰、还原真朴,展现出浑厚沉着的力量。一如这位伟人同他领导的政党,扎根乡土,不事炫耀。而从这里走出去的毛泽东,已经和他前赴后继的同志们一起,让千千万万个韶山冲换了人间。
《韶山》中展示出吴冠中油画创作巅峰期,融东方审美于西方现代绘画形式语言的尝试,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平衡艺术语言与主题性题材的吴冠中70年代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