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14 董其昌 1631年作 翛然林水卷 手卷

翛然林水卷
拍品信息
LOT号 0014 作品名称 董其昌 1631年作 翛然林水卷 手卷
作者 董其昌 尺寸 引首27×91cm;画心27×249cm;题跋27×270cm 创作年代 1631年作
估价 1,5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3,277,500
材质 水墨绢本 形制 手卷

题签:思翁墨妙无上神品。壬戌重装,伯房题签。
钤印:伯房
引首:翛然林水。山阴王思任。钤印:王思任印、季重氏
题识:舟行横云山道中望干将作。辛未子月,玄宰。
钤印:昌、董其昌、玄赏斋
鉴藏印:仁和朱氏驯鹭臣鉴藏印、古香楼、柯庭家传神品、吴下夏琴溪平生真赏、希廉私印、濲水家藏、履研斋作、季青鉴定真迹、淮安何宝善孖楚侯亦字守拙、伯房珍赏、吉人经眼、颖川伯子
题跋:
1.元人作画无不从北苑树基,沈、文而下,惟赖思翁一振。北苑画,世如星凤。当时《龙宿郊民图》、《潇湘图》、《溪山旅行图》皆为公所藏,故其一点一拂,恣公探取;长笺巨素,无不苍浑雄秀,洵称一代宗匠。瀔水携此卷见视,余细审定为真迹,盖仿北苑作也。惜绢素下劣,不能发其神采,然其用笔散逸,布置幽远,断非伪手所能也。瀔水属余跋,因书数语于后归之。时嘉庆元年仲春八日,蒙泉外史奚冈。钤印:铁生、奚冈之印
2.余与古人画无所不爱,尤爱华亭尚书,闻有宝之者,必辗转求观而一二。友朋和余之癖者,亦乐出以相视,以故一无所藏,每得终日厌饫,于以忘贫忘病且忘老噫。亦愚矣。嘉庆元年(1796)三月,念日早起坐池上,阴寒寂寥,无以为乐,适濲水驰送此卷索跋,洒然纵观,复读吾友铁生跋语,可谓尽得其妙,余何言哉。铁生又以卷素下劣,不足发其神采为惜,诚然诚然!以东坡有云,观士人画如阅天马,取其意气所到而已,卷素虽下,意思自全,譬读古书,追摹于无字句处,亦是一适宜。濲水之终宝之也。抑又闻之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遂为诸书之冠,华亭此卷亦当作如是观耳。它日质之铁生,以为何如。迈菴高树程识。钤印:烟萝子、树程之印
3.董思翁画苍古浑厚,于有明四家外别树一帜,此卷得北苑深意,尤称神妙。余藏之箧中几三十年矣。芸舫兄见而爱之,奉以为赠,幸什袭宝玩,勿更任他人索去也。庚辰上巳,濲水陈希濂识。钤印:陈希濂印、秉衡
4.芸舫兄以濲水所赠思翁山水见示,忆乙卯岁与铁生订交,时相过从。丙辰春,同家迈菴集瓶花斋见铁翁手题此卷,因交濲水。二十年来,铁生、濲水、迈菴,先后谢世,而此卷为芸舫所藏,人生朝露,安得如金石翰墨,长留天地之间而慨也。余于画理不深,且铁、迈二兄言之已详,不再赘辞,芸舫善宝之。道光辛巳(1821)十月,高垲识。钤印:高垲
5.华亭书学于平原最深,如六法以北苑为宗也。此卷笔笔中锋,以书法参画法,弥觉气力浑厚。芸舫表叔最笃友谊,是卷为况,故友所贻,其宝爱又当何如耶。道光纪元小春下浣,许乃毂尾。此时将俶装北上,惭愧草草也。钤印:玉年过眼、许乃毂印
6.铁生跋谓:元人作画无不从北苑楼基,此援元入宋之论,其实北苑嫡嗣,在元一吴仲圭,在明一沈石田耳。香光此卷专用《溪山旅行图》法,非率意酬应者,故自可贵。道光癸未(1823)八月八日,南海吴荣光题。钤印:吴氏伯荣
7.思翁此卷自署于横云山道中望干将所作,林岚掩映,沙水廻曲,布置已极清旷之致,用笔用墨复劲苍秀润,非一日可就,其合作也。芸舫词兄好古善鉴,当知珍贵,乙未(1835)长夏,借读于选竹山房因识,蒋宝龄。钤印:臣宝龄印、琴东逸史
8.世评华亭画品辄曰:得北苑法,其实北苑真笔,近人何从得见,见大弟子即如见菩萨面耳。此卷绢素原劣,颜色亦晦,然用笔却浑厚,固知非出门下士手。梧桐乡汪柯庭、司城履砚斋,鉴古最精审,又经吾同岁友陈毂水眼,非以铁石充逸少,补朱繇为道元比。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二月廿七日,芸舫金五兄先生寄示因识。叔未弟张廷济,时年六十又九。钤印:张叔未、廷济
9.余藏吴仲圭绢本山水立轴,有王孟津题识,盖其弟子陶藏本也。又有仲圭纸本竹石长卷,笔法与此无不神似。荷屋先生以北苑嫡嗣归之仲圭,确有真见,其实大痴、云林,入神之品,亦何尝不从北苑来耶?特面目为小变耳。奚九之论亦岂得谓之“援元人宋”哉,因观思翁此卷,欣赏不已,漫赘数语,芸舫表叔以为何如。咸丰丁巳(1857)夏五,信臣许乃毂识。钤印:许乃毂印、春荷草庐
10.此思翁得意笔,舟行所作,兴会颇豪,笔墨亦精致,横云山、干将山为云间九峰之二,横云山前有小赤壁,思翁亦绘之。丁丑(1997)仲秋,云间程十发题。钤印:十发
说明:
1.王思任题引首,奚冈、高树程、陈希濂、高垲、许乃毂、吴荣光、蒋宝龄、张廷济、程十发等人题跋。汪文柏、陈希濂、金森、何宝善旧藏。
2.汪文柏(1659-1725),字季青,号柯庭,一作柯亭,安徽休宁人,占籍浙江嘉兴(长水)。诗人、画家、藏书家。康熙间官兵马司指挥。性好习静,工诗、画、墨兰雅秀绝俗,点缀坡石,落落大方。山水萧疎简澹。精鉴赏,晚年手定诗稿《柯亭余习》,朱彝尊序之,又有《古香楼吟稿》,家有藏书楼“古香楼“、“樆藻堂”、“拥书楼”。
3.何宝善(1896-1979),字楚候,“江淮甲族”,继承了何氏产业——“仁寿堂药店”,创办了“淮安私立集一图书馆”,富收藏,著有《汉郭有道碑考》。
4.题跋中上款人“芸舫”即金森。金森,字芸舫,号桂堂,泳子,钱塘人。桂堂居佑圣观巷。
5.王思任(1575-1646),字季重,号遂东,晚年号谑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曾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又任袁州推官、九江佥事。南京城破后,鲁王监国,以思任为礼部右侍郎,进尚书。隆武二年(1646年),绍兴为清兵所破,绝食而死。
6.奚冈(1746-1803),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原籍歙县(今属安徽),一作黟县(今属安徽),寓浙江杭州西湖。不应科举,寄情诗画,山水花石,逸韵超隽。曾游日本,名噪海外。乾隆时,征孝廉方正,辞不就。刻印宗秦、汉,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号西泠四大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西泠八家。
7.高树程(清),字蕲至(一作靳玉),号迈庵(一作海庵),别号青宁生,又称烟萝子,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四十二年副贡。山水笔墨苍润,与奚冈、方薰异曲同工。花卉赋色妍雅,颇似华昆。书法董、赵。
8.高垲(1769-1839),字子才,又字子高,号爽泉,浙江仁和人,一介布衣,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书法家。早弃举子业,专力学书。宗法浙派,得欧阳询、褚遂良神髓。嘉庆中,三朝阁老、一代文宗阮元抚浙,延请其校金石文字,当时江南江北名胜碑版不少出自其手。阮元在《定香亭笔谈》中认为高垲“工书,楷法极似虞永兴《庙堂碑》,能诗。”《清稗类钞》曰:“垲工行、草,尤精小楷,树骨于率更、河南,取姿于吴兴。”高垲复精绘,尤工花鸟、草虫,取法宋、元,钩勒设色,均极精妙。能篆刻,偶治印,亦秀劲有法。所作介于陈豫钟、陈鸿寿之间,古秀苍劲,面目自成。享年71岁。
9.陈希濂,钱塘(今杭州)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年五十余调选县令,工隶书,与黄易最契。精鉴赏,喜搜藏名家便面,积至数百叶。花卉得陈道复法。诗集八卷。殁于京邸。
10.许乃毂,字玉年,号玉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其父许学范,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学范有七子,乃济、乃普、乃钊三子为进士,另四子为举人。故有「七子登科」之美称。许氏门第人才皆杭郡之望。襟怀散逸,又以书画擅名吴越,山水宗董其昌,秀润清腴。墨梅法陈洪绶,兼长写竹及杂卉。著有《瑞芍轩词钞》。
11.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一字殿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佛山镇(今佛山禅城区祖庙街道)人。清代官员、诗人、书法家、藏书家、岭南著名的书画金石鉴藏家。
12.蒋宝龄 (1781-1840 ),清代画家,诗人。字子延、霞竹、号琴东逸史,江苏昭文(今常熟)人,后寓上海。布衣。工诗,善画。道光三年(1823)吴中大水,吴江、震泽尤甚,居民流徙,王之佑作水灾记事诗十二章,宝龄为补十二图,详写实况。十九年创办“小蓬莱画会”。传世作品有道光四年作《秋光满径图》,录于《南画大成》;《浅绛山水图》轴,录于《中国名画宝鉴》。著有《墨林今话》、《琴东野屋诗集》。
13.张廷济(1768-1848),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一字说舟,又字作田,又号海岳庵门下弟子,晚号眉寿老人,浙江嘉兴新篁人。嘉庆三年(一七九八)解元,以后几次会试未中,遂家居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工诗词,风格朴质,善用典故,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
14.程十发(1921-2007),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有“上海书画三杰”之誉。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中国海派书画画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人。万暦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诏加太子太保。才华俊逸,少负盛名。工诗文,善书画,精鉴赏。书法超越诸家,以行楷称绝一代,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家”。其书法自成一家,对明末清初书风影响很大。山水师董、巨,以黄、倪为宗,以禅论画,有“画分南北宗”之说,著有《画禅室随笔》等。

横山催江渡 得意传墨妙
——《翛然林水卷》赏鉴
1631年董其昌达到了官宦生涯的顶峰,再度被招入京,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詹事府的显赫之职。作为一个书画家获得了在明代绝无仅有、在历史上只燕肃、赵孟頫、高克恭和宋迪可以与之比肩的令人注目的显贵地位。而本件《翛然林水》卷,正绘于此,时崇祯四年(1631)年十一月,董其昌七十七岁,舟经松江横云山道所作。松江九峰中的横山,又名横云山,据《云间志》记:“因陆云名之”。元代黄公望在横云筑“黄公庐”,明代董其昌获得创作灵感而创立了松江山水画派,名噪一时,横云山作为松江画派描摹江南山水的模特,孕育出一位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大师。而浓缩了董氏仕途上的平步青云与艺术上的独树一帜,即形成了这卷代表董氏山水画巅峰成就的画卷,后世鉴赏名家题跋累累,传唱至今,已390余年载。
《画史绘要》评价“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氏创立的南、北宗之说,不仅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的重要思想,深刻影响清代主流派别,且就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而言,已波及到了书法、诗词等相关门类的理论建构。这些都是董其昌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董其昌作画,最重笔墨,它状物写景的功能,已让位于抒性适意,发越性灵。因此,树不必分四面,石不求有阴阳,山毋需有压顶之势,水少作回旋奔腾之态,树石云泉不过是其抒情达意的载体,是一种符号,故可以被简化、抽象化而成为某种程式,但笔墨的精微、清澈、带着心性的灵气,却是他终生追求永无止境的。《明史·董其昌传》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此图构图严谨,受元四家影响颇深,又有其家藏黄大痴《富春山居图》遗意,图中涉及多处横云山景物,横云山东向隔河原来有座小山名小横山,俗呼“小赤壁”,董其昌曾作《小赤壁诗并序》有云:“吾松山有九,皆以海为沼。东海既以大,赤壁安得小?”图中亦有绘之,另有疏秀的林木,轻勾淡皴映带迂回的岗峦,水波不兴的平江浅屿。山石以多种皴法绘制,尤其是披麻皴与雨点皴居多,浓墨点苔,草木华滋。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颇具书写意味的用笔,辗转腾挪,挥洒自如,墨色显得格外的淹润通透,松秀而不轻薄,仿佛雨后乍过朝露初降般清爽润泽,超于象外,味之无穷。同为1631年所作的作品还有二月作《溪山清樾图》一轴,《湖社月刊》出版,后在北京匡时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以713万成交。该作学董巨、二米法,树石钩染,皴擦与本卷技法同出一辙。
董氏在卷中款题:“横云山道望干将”,“干将”即为松江九峰中的干将山,相传干将曾铸剑于此,故名。史载:杨维桢葬于松江干山,与好友钱惟善、陆居仁合称三高士墓。杨维桢被称为元末东南文化圈的领军人物,“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黄公望、倪瓒、王蒙以及高克恭、宋濂、吴镇、柯九思、曹知白等,都留下了和杨维桢唱和游赏的身影。董其昌作为后学,望干将,一则有心之所往先贤文脉之意,二则杨维桢仕途与己似同。初为民请命,匡时济世,到朝堂混乱,性格狂狷,仕途挫折不断,后弃仕从文,沉溺于诗酒声色,陶醉于隐趣。杨维桢让董其昌追忆起了近年以来的仕途生涯,三进三退,亦官亦隐,经历了朝堂上的“妖书案”、“楚太子狱”、“魏忠贤党争”,及15年前的“民抄董宦”而避难于今,又官复原职上任,蕴含着他“游历红尘”的过往。
而本卷最早书题者王思任(1575-1646)即本卷行书引首:“翛然林水”者。王思任早年担任青浦知县时期,他的书法就曾受到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赞誉。《嘉庆山阴县志》有载:“仿米家数点云林一抹,饶有雅致。世以为其画作与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陈眉公齐名”。
王思任(1575-1646)字季重、金星,号遂东,又号谑庵,明末绍兴山阴人。少时即攻举业,师事黄葵阳,落笔灵隽,深得器重。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先后任兴平、当涂、青浦知县,后左迁为袁州推官、九江佥事等职。清浦县任上,清田均役,减轻贫困农户徭役负担;袁州时,婉言拒绝魏忠贤收卖拉拢,声言“脚底有文,脚心有骨”。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5),鲁王在绍兴监国,任命王思任为礼部右侍郎,进礼部尚书。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京陷落,宰相马士英逃赴浙东,欲入绍兴。王思任上书太后,请斩之。并为檄以讨,痛斥马士英专权误国。宣称“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鲁王监国元年(1646),绍兴城破,清巡按御史王应昌劝降,思任闭门大书“不降”。弃家入(秦望)山,构亭凤林祖墓傍,曰“孤竹庵”。绝饮食七日,于丙戌年(顺治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卒。
入清后,本卷的持有者为“古香楼”的主人汪文柏(1659-1725),卷中有其藏印“古香楼”、“柯庭家传神品”、“季青鉴定真迹”。汪文柏(1659-1725),字季青,号柯庭,一作柯亭,休宁人,占籍浙江桐乡,康熙时的大收藏家。早年为附贡生,历官东城兵马司正指挥、行人司行人。筑有“屐砚斋”,刻有《屐砚斋藏书印》,家有藏书楼“古香楼“、“樆藻堂”、“拥书楼”。
汪文柏后为嘉庆年间陈希濂所藏。本卷张廷济跋中称:“又经吾同岁友陈濲水眼光”,张廷济1768年生人。《墨林诗话》、《清画家诗史》记载:陈希濂,字濲水,号颖川伯子,钱塘(今杭州)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年五十余调选县令,工隶书,与黄易最契。精鉴赏,喜搜藏名家便面,积至数百叶。花卉得陈道复法。诗集八卷。殁于京邸。陈希濂后把此卷赠与“芸舫”,陈氏后跋中记道:“余藏之箧中几三十年矣,芸舫兄见而爱之,举以为赠。”“芸舫”即金森。《武林坊巷志》载:金森字芸舫,号桂堂,泳子,钱塘人。桂堂居佑圣观巷。戴熙1856年作《西湖采莼图》称:“丙辰二月,表叔金芸舫先生属写此图”,知其为戴熙表叔,张廷济《桂罄堂集》有《冯星实梦苏草堂图诗为金芸舫森赋》。
此卷最后一任递藏者为何宝善(1896-1979),卷中有其藏印“淮安何宝善孖楚侯亦字守拙”,何宝善(1896-1979),字楚候,“江淮甲族”,其舅父为淮安著名的银行家朱虞生,何宝善17岁考上南京法政学堂,后创办了“淮安私立集一图书馆”,他常去逛琉璃厂,搜集“旧货”(许是此时得到此卷),到中山公园看文物字画展览,与同好办“五松堂画会”,著有《汉郭有道碑考》,1979年10月,何宝善病逝于北京。所藏文物字画,根据其生前遗愿,分批捐献国家,由故宫博物院珍藏。至此可见,本卷流传脉络清晰有绪,为董氏凿凿可考的名作。
经查,见西泠印社2012年秋季拍卖会LOT3257有顾澐(1835-1896)临董其昌山水一卷(62万成交),即为本卷临本。顾澐本的题识与奚冈后跋皆按本卷临摹,顾澐本前后有海派大家吴昌硕题引首并跋。顾澐(1835-1896)字若波,号云壶、壶翁,以字行。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顾澐本吴昌硕题跋评:“展卷如对万户侯,山移平远豁双眸。漫从元宰论风格,满壁沧洲顾虎头。” 顾澐临摹本尚能被名家品评如此,况原迹又当何如?
《翛然林水卷》卷,早为鉴古名家品藻,题跋中西冷八家之一的奚冈称其:‘细审定为真迹,盖仿北苑作也’,‘用笔散逸,布置幽远,断非伪手所能也’。岭南书画鉴藏家吴荣光称其:‘香光此卷专用溪山旅行图法,非率意酬应者,故自可贵。’考据名家张廷济称其:‘非以铁石充逸少,补朱繇为道玄。’程十发称其:‘此思翁得意笔,舟行所作,与会颇豪,笔墨亦精致’。见前辈语论,字字如矶,言之凿凿,真精于一,吾后学者怎敢在烦言赘语耳。
《翛然林水卷》传承之中,有一段画史的轶闻藻鉴。绘画之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的美学观念。官宦生涯中,有春风得意马蹄急,复官返京充任礼部尚书的欣喜。隐居横山中,有习古礼佛,陶冶融洽,开创松江画派的伟绩。这些无疑诠释了这件作品的独特魅力,足以震古烁今。
董其昌的影响至同时代人陈继儒、赵左、沈士充、程嘉燧、李流芳、恽香山等,清初“四王吴恽”更是步趋追踪,成为其最忠实的后学。而一直被近代美术史学界推重的野逸画家,如髡残、渐江、八大、石涛、龚贤、査士标诸人,也受其艺术或言论的沾溉,成为一代大家。直至清末民初,仍有吴湖帆等不少推崇者,影响之深广,四百年来无有逾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