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652 明 白玉熊

白玉熊
拍品信息
LOT号 5652 作品名称 明 白玉熊
作者 -- 尺寸 长6.5cm 创作年代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御史」款
备注:
• 西班牙藏家Alejandro Castells Ortiz于1980年代购自于中国,并由其家族递藏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白玉质,略带黄皮,圆雕成熊形,斜刀成其细部。熊后踞前伏,头微侧,似凝力将发,作前扑之态。此件用刀极为内敏,圆润藏锋,却又饱含生韵。汉代常见肖生饰件,金石玉器、熊虎豺豹之属不一而足,而玉雕肖生作品中,常见辟邪等异兽,熊形玉雕颇为罕见。
汉代熊的形象常见于家具四足,作背负状,亦有作镇纸之例。汉代肖熊饰件多为青铜鎏金质地,且作为附属饰件,而本品并无穿孔镶嵌痕迹,或为独立饰件。参考安思远旧藏一件汉代鎏金熊(2015年3月17日售于佳士得纽约,编号1),及香港邦瀚斯售出一件白玉熊(2018年11月27日,编号108,成交价:670万港币)。
陕西咸阳渭城区出土一件汉代白玉熊,颇为类似而头微昂,可作参考(见古方,《中国古玉器图典》,北京,2007年,页271)。另见江苏省徐州市北洞山楚王墓主基室出土的一件西汉玉熊(现藏于徐州市博物馆),有学者认为饲养如熊、豹等猛兽或受楚国王室推崇。
熊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时间和中国文字一样久远。黄帝故国号即为“有熊”,《史记·五帝本纪》载: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驱虎,以舆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或可见远至上古,中原居民便已驯化熊羆。黄帝之曾孙鲧曾因治水不利而被处死,旋化为黄熊,见《山海经·海内经》: “鲧窥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国语·晋语八》又载:“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熊)以入于羽渊。”祝融刀剖鲧尸而大禹出,其后洪水乃治。至于汉代,熊则有警示君王之意,《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载:“昭帝时,昌邑王贺闻人声曰‘熊’,视而见大熊。左右莫见,以问郎中令龑遂,遂曰: ‘熊,山野之兽,而来入宫室,王独见之,此天戒大王,恐宫室将空,危亡象也。’贺不改寤,后卒失国。”昌邑王贺即海昏侯刘贺,在位二十七天为霍光所废。
肖熊艺术品最早有商代遗物可作例证,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约公元前1200年葬)出土三件玉熊,或为较为明确年代作品中之最早实例,其中两件为温索浦(Grenville L. Winthrop)旧藏(现藏哈佛艺术博物馆,馆藏编号1943.50.308及1943.50.509)。1928年安阳西北岗M1001号墓出土一件大理石质熊首人物跪像,一说虎首,可参考之,现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商王武丁舆后妇好——殷商盛世文化艺术特展》,2012年,页230至231,编号RO1757)。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藏一件商代虎噬人青铜提梁卤,有学者认为或为熊噬人,(参见R. Bagley著,《Shang Ritual Bronze Vessel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华盛顿特区,1987年,页123,图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