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714 韦嘉 2010年作 暮归的幻想 II

暮归的幻想 II
拍品信息
LOT号 1714 作品名称 韦嘉 2010年作 暮归的幻想 II
作者 韦嘉 尺寸 110×170cm 创作年代 2010年作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782,000
材质 布面丙烯 形制
出版
《幽明微岸》,P48-49,星空间,2011年版
签名:暮归的幻想 II 110x170cm 布面丙烯 韦嘉(背面)
展览
2011年,幽明微岸:韦嘉个展,星空间,北京

作为“75后”艺术家,韦嘉的创作呈现出主题和画风颇为多变的面貌,同时艺术家心思敏感细密的特点使其作品蕴含独特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如他所说,“不管是画风景还是画人,最终都是在画人的某种感受,画人看到的东西和心里产生的联想。不同于其2000年初石版画中古典油画般的形体笔触以及似圣像画内人物的木讷感,亦不同于2004-2008年间他早期丙烯绘画中的符号化细节,2008年以后,韦嘉的绘画进入了旷日持久的“叛逆期”,自我变革从打破“完美”开始。
彼时的韦嘉选用流淌的颜料及粗放的笔触破除了曾经的工整,绘画过程中充满了书写性、随机性,令作品中的黑暗混沌、凝重阴沉、艰涩隐晦的语言表现的更为直观。青春与日常的主题在这个阶段已不能对应韦嘉发展中的心境,他的绘画线索逐渐从个人情感上升到人文情怀乃至文学性。
绘画里的叙事性,往往有两种:一种直接,仿佛看图说故事,简单的构图,直白的图像,一目了然却微缺余韵;另一种叙事性则是韦嘉2008年后希望寻得的“文学性”——怎么铺陈,怎么融合构图,怎么以色彩的隐喻表现此刻的内心状态,这些元素乍看不显眼,却为观者留下独自与作品对话的余地与想象的空间。或许是希望通过绘画的转来变满足自己特定时期内心境的转变,韦嘉对人的价值与命运和思考,从此之后便选择了一种哲学式的抽象表达。
2010年创作的《暮归的幻想II》(Lot 1714) ,偏爱冷色调和灰色的韦嘉尝试了一种大胆的肌理呈现,虽然仅可见白、灰、土黄、靛蓝等一些相对晦暗的色彩,但整体纵深感很强,在近、中景和景深处都有细致的表达。画面构成也相对多元,线与块的界限渐次模糊,给人一种无法言明的幽暗感,在物与景之间交汇消磨。 在一处无法指明的或封闭如剧场的空间中,男孩站立在画面右侧背对观者,白色的发丝炸起,并散发近乎溢出画布的耀眼白色光芒。左侧背景中,一张三条腿的椅子朝向一片形似坍塌脚手架的断壁残垣,而最深处的那一抹紫光也为画面填上一抹神秘色彩。
男孩在韦嘉的作品中有两种解读:一是艺术家自己某种精神上的代入和影射,被认为是一种拒绝“被社会化”的标志,他以退回到童年的形式来宣布自我与世界的对抗,如同他的画面构成,整个空间被界限分明的线与面衔接,简单、直接、纯粹;二是2009年之后,韦嘉很自然地把面对世界的态度和想象植入到他儿子的形象中,借以诉说和表达在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和情感。无论在《暮归的幻想II》(Lot 1714) 中男孩是何种身份,作为画中绝对的主角,他散发出的光芒透体而出,照亮被黑暗笼罩的远景,其难以抑制的可视化思绪亦被赋予了影响现实的能力。无论是早期的二维半空间,还是半人半雕塑的主体形象,以及他有意留在画面上的某些未完成的细节,韦嘉一直在尝试寻找更符合人类心理的表达,用超现实的方式表达最真实的情感,任想象力驰骋,超越这个约定俗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