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818 周春芽 2006年作 桃花朵朵开

桃花朵朵开
拍品信息
LOT号 1818 作品名称 周春芽 2006年作 桃花朵朵开
作者 周春芽 尺寸 150×120cm 创作年代 2006年作
估价 1,800,000-2,8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0
材质 布面油彩 形制
出版
《艺术当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第5期
《艺术跟踪》,艺术跟踪杂志社,2006年版10月刊
《花间记》,P78-79,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Art Review》,2007年7、8月合刊
《解读当代:油画家工作室报告》,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周春芽 2008 新绘画个展》,P26-27,寒舍空间,2008年版
签名:2006 周春芽 Zhouchunya
展览
2007年,花间记:周春芽绘画雕塑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8年,周春芽新绘画个展,寒舍空间,台北
2013年,艺术北京,北京

桃花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在工笔画及文人墨戏中,桃花都被赋予了一种温柔典雅的特质,以表现知识分子清高自赏的情怀。本件《桃花朵朵开》(Lot 1818) 创作中 ,画家打破了这一传承千年的视觉模式,即不再表现散淡微妙的幽情,而是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浑厚粗犷的笔触和饱满的激情给予桃花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周春芽曾表示:“我喜欢生命力旺盛的东西。春天在成都附近的桃花山看桃花时,那满山遍野的粉红色,流淌着让人血脉贲张的妖冶,让我感到原始生命力量的律动。”与此同时,周春芽的画面中还隐约流露出一种暧昧的情色意味。因为正如画家所言,“色与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也是纯粹的生命力的表现,就像春天绽放的桃花一般。二十世纪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通过对现实进行扭曲和抽象化来表现复杂的内在情绪,而周春芽的艺术理念无疑延续和回应了这一绘画传统,不以如实再现客观对象为目的,而是从主观感受出发,毫不回避真实的情感、欲望,因此绚烂的桃花在周春芽笔下亦被看作狂热激情的载体。
“我的绘画不是现实的实证,也不喜欢婉转的隐喻和深沉的象征。我喜欢把那些隐藏在我们内心最底层而又最本质的东西干净利落的导引出来。”对周春芽而言,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并非可耻之物。所有的欲望都代表了一种极其强烈的真诚情感。而情感,作为人类的天性,与艺术之间始终有着割不断的羁绊。因此,对真实情感的追求、对人类天性的认可,从始至终都贯穿在周春芽的艺术生涯之中。
周春芽是最早开始无目的地使用表现性语言的艺术家。1989年,周春芽从德国回到中国大陆,三年的欧洲经历,给予周春芽的不仅仅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的新认知,更多的是新表现主义的绘画性。二十世纪80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盛行,艺术家们有意反抗70年代理性的概念艺术与极简派艺术。其代表人物:格奥尔格·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与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绘画对周春芽的艺术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新表现主义回归可触及的人与事物,极尽想象力的构图与对实物的变形、厚重堆叠的色彩、狂放不羁的笔触,皆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述,将人类不受控制的原始冲动与情感通过颜料展现在画布上。这与周春芽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正视人类隐晦的欲望,将其解读为真诚热烈的天性流露。他由衷地羡慕这些已寻找到自己创作语言的艺术家们,并疯狂地汲取这些相对于国内艺术界极具“另类”意味的艺术养分,从而不断地去改造自身的艺术创作系统。因此在国内的同一时代,无论是“伤痕”题材的创作,抑或是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都不是周春芽的最佳选择。他所做的是回归自己的内心,关注真实的情绪,在炽烈的情感中寻求自我艺术的可能性,并通过表现性手法将其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90年代开始,周春芽所创作的“山石”、“绿狗”和“桃花”等系列,都包涵了自身浓厚的情感记忆和独特的艺术语汇。如果说“山石”系列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中国传统绘画图式的挪用,“绿狗”系列是把对宠物“黑根”的思念和抽象手法的探索相结合,那么“桃花”系列便是立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即“色和情”,从而在一种流动的色彩情绪中去放纵真诚且本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