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817 赵孟頫 1302作、1322年题 小楷《临黄庭经》 手卷

小楷《临黄庭经》
拍品信息
LOT号 0817 作品名称 赵孟頫 1302作、1322年题 小楷《临黄庭经》 手卷
作者 赵孟頫 尺寸 引首31.8×123.8cm;书心27.5×118.5cm;题跋一27.5×104cm;题跋二32×106cm 创作年代 1302作、1322年题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181,70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手卷
著录:
1.贡奎著《贡文靖公云林诗集》卷六,《题赵子昂黄庭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三年(1490)刻本。
2.丰坊著《真赏斋赋》,嘉靖二十八年(1549),清光绪宣统间缪荃孙《藕香零拾》丛书刊印。
3.李日华著《味水轩日记》卷二,“万历三十八年(1610)六月四日”条,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4.张丑撰《清河书画舫》卷五,万历四十四年(1616)成书,见《钦定四库全书》本。
5.汪珂玉撰《珊瑚网》,卷二十二,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书,见《钦定四库全书》本。
6.《装余偶记》卷四,第五件,清初钞稿本,文物出版社影印,2007年。
7.卞永誉撰《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
8.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五十五,见《钦定四库全书》本。
布套题签:赵子昂大德六年为束季博临黄庭经。
题签:元赵松雪临黄庭经。长尾甲签贉。钤印:长尾甲。
题识:
1.黄庭经。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嘘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龠盖两扉,幽阙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神庐之中务修治,玄㢕气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噏庐间以自偿,保守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令可杖,至道不烦不旁迕,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员,真人子丹当我前,三关之间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绛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眇房中急,弃捐摇俗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流心安宁,观志流神三奇灵,闲暇无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视明达,时念大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神女谒,闭子精路可长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汙,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心自安,虚无之居在廉间,寂寞旷然口不言,恬淡无为游德园,积精香洁玉女存,作道忧柔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以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谁与共之升日月,抱珠怀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蒂养华采,服天顺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昆仑之性不迷误,九源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旋玑悬珠环无端,玉石户金芲身貌坚,载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苻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仙人道士非可神,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大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昼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饮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为气调且长,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酱浆,我神魂魄在中央,随鼻上下知肥香,立于悬㢕通神明,伏于老门候天道,近在于身还自守,精神上下开分理,通利天地长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阴阳天门候,阴阳下于喉咙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冷渊见吾形,其成还丹可长生,下有华盖动见精,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肺之为气三焦起,上服伏天门候故道,窥离天地存童子,调利精华调发齿,颜色润泽不复白,下于咙喉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有绛宫紫华色,隐在华盖通六合,专守诸神转相呼,观我诸神辟除耶,其成还归与大家,至于胃管通虚无,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舍中官, 上伏命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日月列宿张阴阳,二神相得下王英,五藏为主肾最尊,伏于大阴藏其形,出入二窍舍黄庭,呼吸庐间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清灵,恬淡无欲遂得生,还于七门饮大渊,道我玄㢕过清灵,问我仙道与奇方,头载白素距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被发行之可长存,二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常能行之可长生。永和十二年五月廿四日五山阴县写。大德六年十一月三日吴兴赵孟頫为束季博临。钤印:赵、大雅、赵孟頫印、赵氏子昂、松雪斋
2.临帖之法,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与其肆也宁谨,非善书者莫能知也。廿年前为季博临《黄庭》,殆过于谨。今目昏手弱,不能作矣,漫题其末而归其子善甫。至治二年四月十八日,孟頫题。钤印:赵氏子昂、松雪斋
题跋:
1.子昂作书初若不甚经意,及其造诣乃非余子可及。昔人所谓用志不分乃拟于神者也。九原不可復作,观此为之雪涕。文原题。钤印:巴西邓氏善之、素履斋。
2.瑶林春草碧烟浮,金玄泉冷浸秋。不用刀圭生羽翼,道人经罢上瀛洲。贡奎仲章父。钤印:凤池翰墨。
3.大德壬寅(1302)子昂奉命铸国子监祭器,驻吴中久,购得钟绍京临黄庭经,用笔䆮实,繇其能谨也。然其本诸右军旧矣,故其成就他日为不可及,观此已可见。龚璛拜观。钤印:谷阳书房、龚氏子敬。
4.颜真卿黄庭经虽楷而不小,褚遂良西昇经小而不楷。一君欲静,二臣欲平,三佐四使,以次短小,此小法也。一血,二骨,三肉,四筋,五员,六直,七平,八方,九结构,十变,十者备,谓之楷书。乐毅论象端人正士不得意,黄庭经象飞天仙人,洛神赋象凌波神女,方朔赞和易逍遥,写其性情,曹娥碑花蕊漂流于骇浪,若幼女捐躯耳。明万历己卯(1579)中秋日墨林项元汴书因阅赵承旨所临右军黄庭经及此。钤印:槜李、项元汴印、子京父印。
5.赵松雪自跋云,临帖之法,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然与其肆也,宁谨。其言固然。然吾谓临古人帖,要得古人规矩,尤要存自己面目自己性灵。苟面目性灵不存,虽谨犹形体也。往时见祝希哲临黄庭跋语,人极赏之。吾谓其过于拘束,非祝书之至者。松雪此卷字字有松雪性灵面目,似谨之一字不足以尽之。后仿古者当善会松雪之言。乾隆丁丑(1757)秋日归愚沈德潜题。钤印:沈德潜印、归愚、御赐道存风雅。
6.壬戌(1922)之秋五百尊番佛易得。癸亥(1923)重九灯下弄菊罢展卷书记。雪壶。钤印:张。
鉴藏印:束从大印、束季博父、适安斋、两疏后人、奎章阁鉴书博士、柯氏敬仲、柯氏精玩、三槐之裔、士奇之印、杨氏家藏、真赏、华夏、天籁阁、宫保世家、桃里、项子京家珍藏、子孙世昌、虚朗斋、子京珍秘、桃花源里人家、神品、项元汴印(二方)、退密、墨林嬾叟、子京父印(二方)、墨林秘玩、鸳鸯湖长、墨林项季子章、神奇、墨林、肖形印、世外法宝、长病仙、子京所藏、子京、项氏子京、墨林堂、蘧庐、西畴耕耦、项墨林鉴赏章、有何不可、寄傲、槜李、墨林山人、田畴耕耦、项元汴氏审定真迹、赤松仙史、墨林子、游方之外、博雅堂宝玩印、元汴之印、子孙永保、神游心赏、墨林砚癖、项叔子、槜李项氏士家宝玩、惟心净土、墨林外史、逸民、会心处、项墨林鉴赏法书名画、华雪斋、沮溺之俦、项子京印、煮茶亭长、香严居士、癖茶居士、净因庵主、惠泉山樵、讷庵秘玩、省、传经堂鉴赏、刘蓉峰印、寒碧主人(二方)、花步刘氏家藏、蓉峰鉴赏、含青楼、含青楼书画记、刘恕、蓉峰审定、行之清玩之印、刘恕珍玩之印、蓉峰鉴藏、寒碧主人所好、花步、花步寒碧庄收藏、刘恕书画记、蓉峰鉴赏图书、惺懛心赏、惺懛许氏珍藏书画、星台珍藏、惺园珍藏、曾经山阴张致和补萝盦藏、补萝居士真赏、嗜好在兹、致和精鉴、允中所得金石书画、山阴张致和藏、补萝盦藏、张氏允中所藏、曾经山阴张致和补萝盦藏、服远斋主人心赏、季顽眼福
此作品在保税状态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货。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说明:
1.邓文原、贡奎、龚璛、项元汴、沈德潜题跋。束季博、束善甫、柯九思、华夏、项元汴、项德弘、刘金省、刘恕、许应鑅、张允中递藏。长尾甲题签。
2.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佥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擅行、草书。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尤以擅章草而闻名。
3.贡奎(1269-1329),字仲章,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集贤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大德六年前曾任池州齐州书院山长,为江浙儒学提举司所辖,大德六年入朝,长期供职翰林院,延祐时期,赵孟頫执掌翰林,再续上下级关系。
4.龚璛(1266-1331),一作肃,字子敬,号谷阳生,江苏高邮人,移居苏州,少为徐琰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泰定四年(1327)调宁国路儒学教授,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与戴表元、仇远等人交善,与袁易、郭麟孙一起被赵孟頫并称“吴郡文士三君子”。工诗文,擅书法,有晋唐人法度。有《存悔斋集》一卷,补遗一卷。邓、贡、龚三人均与赵孟頫有密切交往,为赵同僚下属。
5.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墨林山人、煮茶亭长、鸳鸯湖长等,浙江嘉兴人。一生绝意功名,不求仕进,万历时征其做官,亦被谢绝。家富饶,精鉴赏,广搜历代法书名画,收藏之富之精,甲于海内。家藏既多,熏习既久,书画自通。书法出入智永、赵孟頫,画山水学黄公望、倪瓒。此卷为天籁阁千字文藏品编号中的“象”字号。项元汴为此写下行草题跋一篇,引用古人书论阐述了他对小楷的理解,意见独到,精彩殊胜,显示其作为鉴赏家的一面。项藏书画虽多,有如此精彩题跋者罕见。
6.沈德潜(1673-1769),字碻士,号归愚,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大臣、诗人、学者。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以六十七岁高龄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帝喜其诗才,称其“江南老名士”,是乾隆收藏《富春山居图》的信源。历任侍读、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乾隆三十四年病逝,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què)。编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等。题跋此卷在乾隆二十二年,是年加礼部尚书衔。
7.此卷为赵孟頫任江浙儒学提举期间,在平江府(苏州)为束季博所临,束季博与赵孟頫家有姻亲关系,居平江府,园池即在平江府文庙前。传世有赵孟頫为其所书信札《致季博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
8.束善甫为束季博之子,疑即束同之,卷上“两疏后人”印也见于赵孟頫《水村图》卷束同之题跋。
9.柯九思(1290-1358),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仙居(今属浙江)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爱好书画,聪颖绝伦,被视为神童。延祜元年(1314)以父荫补华亭县尉,不就。天历元年(1328)授典瑞院都事,次年升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负责宫廷所藏金石书画的鉴定工作,受元文宗赏识。元文宗去世后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松江。柯九思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善写墨竹,师法北宋文同,兼善山水、人物、花卉。书法长于行楷。又博学能诗文,著有《丹丘生集》。
10.华夏,字中甫,号东沙,生于明弘治年间。华夏收藏法书名画及鼎彝金石甚富,精于鉴赏,世人称他为“江东巨眼”。真赏斋为华夏之书斋,丰坊与华氏世交,故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为华夏作《真赏斋赋》,对其所藏一一咏赞,其中就包括赵孟頫此卷。
11.项元汴共有六子,第五子项德弘,字玄度,他与兄弟一起继承了父亲的宏富收藏。项德弘与董其昌关系密切,冯梦桢、陈继儒、李日华等人也时常造访于他,欣赏天籁阁法书名画。
12.刘金省(1725-1794),字惺常,别字讷庵,吴县洞庭东山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副贡,二十四年(1259)铨选刑部云南司主事,任三年归居故里。喜收藏,书多善本。
13.刘恕(1759-1816),字行之,号蓉峰。他与父亲刘金省均雅爱风物,收藏书画碑刻颇富。刘恕旧居东山岱心湾,后移家至苏州城西花步里,自筑寒碧庄,刻《刘园集帖》传世,后世取“刘”字谐音,称为“留园”,饶泉石花木之胜,所以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传经堂与含青楼为寒碧庄中收藏善本、碑帖、书画之所。
14.许应鑅(1820-1891),字昌言,号星台,广东番禺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历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护理浙江巡抚等职。
15.张允中(1881-1960后),浙江山阴人,名致和,号补萝盦主。曾任北平市政府秘书长,精擅文物鉴定,与琉璃厂的古董商人关系甚密,过手多巨迹。
16.长尾甲(1864-1942),明治时期日本汉学者、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曾师从中国篆刻大师厉良玉学习篆刻艺术。早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任职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02年辞去教职,次年移居上海,受聘于商务印书馆编译室主任,参加中国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居中国12年。期间经友人引荐,拜识了长其20岁的吴昌硕,结为诗友。与河井荃庐同为第一批西泠印社海外社员。
17.带布套。

一卷小楷黄庭 半部鉴藏百科
——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
文 / 赵华
保利2023年春拍推出一件回流的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这是中国文物拍卖30年来,内容最为丰富的赵孟頫作品,涉及到鉴定、鉴赏、题跋、用印、分期、生平、交往、婚姻、行游、地理、系年、书论、递藏、传播等等问题,几乎囊括了艺术史、鉴藏史研究的所有科目,是艺术史、鉴藏史研究的范本。
一.书法的鉴赏与鉴定
这件《临黄庭经》是进入影像时代以来从未露面的一件古代书法作品。鉴定一件艺术品真伪,首先是与可靠的真迹“照镜子”,鉴而别之。赵孟頫的小楷真迹,和虽为行书但接近于小楷的真迹,按署年款、可考年、时代风格,综合排序如表1:
赵孟頫的存世《临黄庭经》有两件:一件在北京故宫,无年款,第七行缺字,临的是“水痕本”(图2);另一件就是保利上拍的这件项元汴旧藏本(图1)。两件临的版本虽然不同,但基本上是同一时期同一风格,可以叫中期(图3、图4)。既受到法帖影响,又有自家面目,用笔细致、锐利、快速,显示出中年成熟期书家锋芒毕露的锐气和无与伦比的控制力,同期的《水村图》《重江叠嶂图》题款都受到《黄庭经》的影响(图5、图6)。
1319年南还后的小楷刚好每年1件,共4件,《自题临黄庭经》距离下世只有87天,是目前能看到的唯一绝笔小楷。4件小楷风格与之前的《跋快雪时晴帖》《无逸》《尚书•洪范》又有变化,比如悬针竖、撇、捺减少渐行渐提而出的尖锋,用逆水行舟的推笔推出钝锋,直接抽离收笔,少数渐提如第二行末尾的“庭”字即因失控出现虚尾。“目昏手弱”,肌肉和感觉器官退化,控笔需要更多的力回馈,壮年时稳准狠的攻击性变成了老迈的且战且走,迟暮尽显。
《临黄庭经》集合了大德六年、至治二年跨度达20年的小楷和小楷题跋,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风格变化都非常明显。如“孟”字,上中下三横形态从“短、中、长”变为“中、短、长”;用这个字去检验早期,又有不同,早期的组合是“短、长、中”;又如捺画,大德六年柳叶刀居多,至治二年变成一波三折,用更多的停顿和节奏去感知笔锋触及纸张的摩擦力来弥补眼睛的退化,所谓人书俱老。
二.印章的鉴定与分期
赵孟頫用印的另一个问题是,“赵子昂氏”印存在5个分期,这篇文章发表在台北的《故宫文物月刊》2014年第6期,近年对一损期、修复期上限略有提前,结论如图7。
保利本《临黄庭经》不仅有大德六年的书写,还有至治二年的重题,分属“一损期”和“修复期”,跳过了“二损期”,从印章可以分别检验,都是符合这一特征的(图8)。
三、书论与画论
赵孟頫的书论、画论散见于题跋、文集,言简意赅,都是今天古书画研究中最重要艺术理论。《临黄庭经》的重题(图9),属于书论,主旨鲜明,讲“临帖之法”,讲“谨”与“肆”的对立统一关系,经由后世的转借、改造、传播,成为赵孟頫最重要书论之一,但几百年来正源不明,直到这件《临黄庭经》出现,才敢确定出于赵孟頫本人。
临帖的谨与肆,是对取法的要求,要取法就需要谨,要摆脱就需要肆,缺乏某种特质需要学习,这时就应该谨,过分了就需要肆。赵孟頫自认为当时是以学习的心态在临写《黄庭经》,所以有些过分的谨。在自作书法方面,谨与肆则是在笔法与形体,赵孟頫也一直在谨与肆之间游走,比如天津博物馆的《洛神赋》就显得法度谨严,一丝不苟,大德十一年《闲居赋》就不太讲究笔笔收紧,显得率意放纵、不修边幅,《王羲之四事帖》看到的则是粗犷的精致,雷鸣电闪一般的寂静。
这些书论、画论,无疑都是那个时代最先锋、最重要的艺术主张,这些主张可能是平时无数次交流、争论、训课时的语言,最后形成文字保留下来,流传至今,属实不易。
四、生平与交游
重题往往又是回忆录,揭示了作者生平中不为人知的亲友、交游、经历。《临黄庭经》是书与束季博的,这件书法解释了大量同期作品创作的因由,解密了赵孟頫家族三代大量豪门、士族交往,侧面牵连出赵孟頫在元代中期宫廷斗争中的政治站位。
首先是本幅署款:
“大德六年十一月三日吴兴赵孟頫为束季博临”,
重题又署:
“……廿年前为季博临黄庭,殆过于谨,今目昏手弱不能作矣。漫题其末而归其子善甫。至治二年四月十八日,孟頫题”。
由于书写礼仪,季博、善甫皆为表字,重题后有“束从大印”“束季博父”“适安斋”印,分别是束季博的名、字、斋号印,“适安斋”印又见于《水村图》上的束季博题跋;三印之上还有“两疏后人”一枚,也见于《水村图》中束同之题跋,束同之疑即束季博之子束善甫(图10)。
关于赵孟頫与束季博的关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有一件赵孟頫致“季博提举相公尊亲家”《草率帖》(图11),称束季博为“亲家”。赵孟頫三子六女,除至大四年去世的长子赵亮以外,婚嫁关系均非束氏,赵孟頫书信中的“亲家”并不一定是儿女亲家,如赵孟頫与苏州常熟的季宗元仅仅是因为“先代与季氏世附女萝”而称为亲家,赵家与束家更可能类似与季宗元家的关系。
五、高度相关《水村图》
《临黄庭经》与《水村图》时间非常接近,前者年款“大德六年十一月三日”,后者年款“大德六年十一月望日”也就是十五日,前后只相差12天。二者在人物、时间、内容上有高度相关性,有理由怀疑二者是同一时期同一重大事项下的同一组日常生活,也就是说二者还应具有地理相关性。
关键的证据来自卷后龚璛题跋:“大德壬寅,子昂奉命铸国子监祭器,驻吴中久,购得钟绍京临黄庭。”(图12)
“吴中”即今天苏州,“国子监”是国家最高教育及行政机构,赵孟頫是江浙儒学提举,即江浙地区最高教育长官,为国子监督造祭器,是分内之事。
赵孟頫得钟绍京《临黄庭经》的说法,另见于故宫本赵孟頫《临黄庭经》卷尾两个跋。王国器跋:“予外舅文敏公得钟绍京硬黄纸抚黄庭经后大书‘特健药’三字”;黄公望跋:“松雪翁……中年收得钟绍京墨迹,笔意遒劲,不拘楷法,暨“特健药”本”。
三个题跋两种说法,宋元人“墨迹”“临本”“摹本”用语并不统一,往往指着“摹本”混称“真迹”,因此称“硬黄本”为“墨迹”或“临本”是正常现象,其实是同一件东西,王国器的用语更符合现代精确描述。龚璛题跋相较王国器、黄公望,可贵之处在于要素完备,将“中年”精确到“大德六年”、又说明了地点是在“吴中”即苏州、还说明了原因是公干滞留导致的收购。
三个题跋加起来整个事件就非常清晰了,赵孟頫奉命铸造祭器,这是大背景;长时间滞留苏州,于是有了为束季博、钱重鼎作书作画的便利,因此《临黄庭经》和画《水村图》的地点都是苏州。
还要说明的是,题跋《临黄庭经》的邓文原、龚璛、贡奎,三人都曾是江浙儒学提举、或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的下属。延祐复科,赵孟頫担任殿试主考,邓、龚、贡三人分别为江浙主考、教授、江西儒学提举,始终都与赵孟頫关系密切,与束季博交往也就顺理成章了(图13至17)。
更有一重地理因素,宋末元初著名词人张炎有一首《一萼红》,词注:“束季博园池,在平江文庙前”,范仲淹开创庙学合一模式,文庙即府学,有教育方面的公干必到文庙,到文庙就必过“束季博园池”。
六、《临黄庭经》的著录与递藏
1.著录
《临黄庭经》卷后有元代邓文原、贡奎、龚璛题跋,其中贡奎诗著录于《贡文靖公云林诗集》卷六之《题赵子昂黄庭经》。
历代书画著录最早可见丰坊为华夏作《真赏斋赋》,提及“赵承旨临书入二王之室,临黄庭经有邓善之、贡仲章、龚子敬等跋。”(图18)
丰坊的文章又被辗转传抄、整理,进入《珊瑚网》,已有精简,将《临黄庭经》张冠李戴为《临鹅群帖》,又被《式古堂书画汇考》抄袭,但题跋者邓善之、贡仲章、龚子敬顺序一致,显系此卷。
明末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二记载,万历三十八年(1610)六月四日“过项宏甫,出观…赵子昂小楷阴符黄庭内景经一卷”,日记中抄录了赵孟頫在《临黄庭经》上的两段题款(图19),项宏甫即项元汴第五子项德弘(“弘”字犯乾隆讳,清乾隆以后抄本、著录中往往改作“宏”)。
康熙时期的《装余偶记》卷四,对这卷《临黄庭经》著录极其详细(图20),包括尺寸、装裱、收藏印记、千字文编号、赵孟頫本人题款题跋、赵孟頫用印、邓文原、贡奎、龚璛、项元汴题跋一一详细抄录。根据《临黄庭经》卷上的题跋、鉴藏印并结合著录,可以大致整理出它的递藏脉络。
2.递藏与赏鉴
赵孟頫在大德六年(1302)为束季博作此卷,至治二年(1322)重题时是卷己归“其子善甫”, 由《水村图》可知,“两疏后人”印的主人是束同之,疑即束季博之子,字善甫。
本幅卷首“奎章阁鉴书博士”、卷尾“柯敬仲氏”“柯氏清玩”三印,皆真,是元代著名鉴藏家柯九思之印(图21)。
柯九思(1290-1358),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其父柯谦(1251-1319),元贞元年(1295),以翰林国史检阅预修《世祖实录》,因太夫人年老请归,转江浙儒学副提举。柯氏与束氏的交往仍应与职辖和地理问题有莫大关系,柯谦与赵孟頫、束季博年龄相仿,柯九思与赵雍同龄,束同之也应相仿。柯九思能诗文、善书画、精鉴定,历迁正五品奎章阁鉴书博士,专门负责宫廷所藏金石书画的鉴定。至顺三年(1332),柯九思南还,长期流寓吴中,是昆山顾瑛(1310-1369)玉山草堂的常客,所以,柯九思印、跋,是符合就近条件的,时间在1332年到1358年之间,同期的其他题跋可以想见。
明代中期,此卷为无锡人华夏(1494-1567)所有,钤“华夏”“真赏”二印(图22)。华夏收藏法书名画及鼎彝金石甚富,精于鉴赏。真赏斋为华夏之书斋,丰坊与华氏世交,故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为华夏作《真赏斋赋》,收录金石书画52件,古籍38件,对其所藏一一咏赞,其中就包括《临黄庭经》。
据王照宇博士统计,今天存世的华夏所藏书画仅十件左右,平均质量和等级均高于项元汴、乾隆所藏,基本都收藏在公立博物馆,赵孟頫《临黄庭经》是尚能流通的唯一一件。
华夏之后,《临黄庭经》被项元汴收入天籁阁,成为“墨林秘玩”。项氏在卷上钤满70多枚印章,并题跋于后(图23、图24),足可见对此卷宝爱之至。此外,幅首下端有“象”字(图25),这是项元汴为了方便庋藏管理家藏书画所使用的千字文编号。传世名作如韩滉《五牛图》、武元直《赤壁图》、赵孟頫款《鹊华秋色图》等,在幅首下端都分别记有项氏千字文编号。项元汴在所藏书画上的题跋,以来历、价格等内容居多,极少如本卷一样的长跋,内容又是个人对书法的理解,足见对此卷宝爱之至。
据李万康《编号与价格——项元汴旧藏书画二释》统计,存世书画中,有项元汴千字文编号者,至今尚存近百例。中有耶鲁大学藏黄荃款《柳塘聚禽图》一幅(图26),是清宫旧藏,见《石渠宝笈续编》,“象”字号。经查,此图实清初所造,所有项元汴印均伪,编号当然也是伪编,《临黄庭经》的出现可以补证其讹。
项元汴共有六子,第五子项德弘,字玄度,他与兄弟一起继承了父亲的宏富收藏。项德弘与董其昌关系密切,冯梦祯、陈继儒、李日华等人也时常造访于他,欣赏天籁阁法书名画。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中对去项德弘家赏画多有详细记载,《临黄庭经》亦在其列。
项元汴题跋之后,是乾隆丁丑(1757)秋沈德潜跋。沈德潜(1673-1769),字碻士,号归愚,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屡试不第,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考中进士,已六十七岁高龄。乾隆皇帝喜欢写诗,尤其推崇沈德潜,沈德潜也因此官运亨通,10年时间由从七品一路升到从二品礼部侍郎,致仕回到苏州。1757年,八十五岁的沈德潜,又被乾隆恩加从一品礼部尚书,同年题跋赵孟頫《临黄庭经》,正是在累累圣眷和博览众藏之下完成的。
沈德潜的题跋仍然是针对赵孟頫重题的抒发,赵孟頫、项元汴、沈德潜,元明清三代,在同一卷内各自阐述对临帖、法帖、取法的心得,非常难得。
由沈德潜的行踪,上溯到项元汴、华夏,还透露出另外一条重要信息,即明中期一直到清中期,这件《临黄庭经》一直在苏州、无锡、嘉兴一带,小范围内递传,再上溯元中后期一直在苏州束氏家藏,推知元末明初此卷也应在该地区。回到沈德潜题跋之后,《临黄庭经》绝大部分时间仍然在苏杭一带流转。
乾嘉时期,《临黄庭经》的收藏者是刘金省、刘恕父子(图27)。刘金省(1725-1794),字惺常,别字讷庵,吴县洞庭东山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副贡,二十四年(1259)铨选刑部云南司主事,任三年归居故里。喜收藏,书多善本。卷上“讷庵秘玩”“省”为其藏印。
刘恕(1759-1816),字行之,号蓉峰。他与父亲刘金省均雅爱风物,收藏书画碑刻颇富。刘恕旧居东山岱心湾,后移家至苏州城西花步里,自筑寒碧庄,刻《刘园集帖》传世,后世取“刘”字谐音,称为“留园”,饶泉石花木之胜,所以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传经堂与含青楼为寒碧庄中收藏善本、碑帖、书画之所。《临黄庭经》卷上刘恕藏印有二十枚,其中“寒碧主人”“花步寒碧庄收藏”“传经堂鉴赏”“含青楼书画记”等即典出于此。
“惺懛许氏珍藏”“惺懛心赏”“星台珍藏”“星台心赏”“惺园珍藏”应为许应鑅(1820-1891)藏印。许氏字昌言,号星台,广东番禺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历任江苏按察使(1878-1882)、江苏布政使(1882-1884)、浙江布政使、护理浙江巡抚等职,光绪十七年(1891)病逝于浙江巡抚任上。清代江苏首府在苏州,按察使署、布政使司都在苏州。苏州为官是许应鑅加入递藏链的重要条件,改任浙江,又让《临黄庭经》最终离开苏州,转入杭州。
《临黄庭经》卷尾最末有张允中题记一行,“壬戌(1922)之秋五百尊番佛易得。癸亥重九灯下弄菊罢展卷书记,雪壶。”卷上并钤有张氏藏印“嗜好在兹”“致和精鉴”“张氏允中收藏”等数枚。张允中(1881-1960后),浙江山阴人,名致和,号补萝盦主。曾任北平市政府秘书长,精擅文物鉴定,与琉璃厂的古董商人关系甚密,过手多巨迹,《临黄庭经》应得自杭州,又随张允中转移,终于离开江浙,北上故都,再流出海外。
综合以上地理逻辑,《临黄庭经》流转路线应为:苏州、无锡、嘉兴、苏州、杭州、北京、海外。其余鉴藏印如“服远斋主人心赏”“季顽眼福”等,归属不详,仍按先江浙后北京优先顺序局限检索,具体情况,尚待进一步考证。
从1302年初冬赵孟頫临写,到1322年初夏赵孟頫重题,计20年;到1922年之秋转归张允中,计600年。再到2022冬,由北京保利征集,兜兜转转,又是100年,品相如新。神物流转,冥冥中如有定数,今次重回故土,得者必上善之主,宜永保其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