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65 明末清初 黄花梨素独板围子罗汉床

黄花梨素独板围子罗汉床
拍品信息
LOT号 5565 作品名称 明末清初 黄花梨素独板围子罗汉床
作者 -- 尺寸 长197cm;宽105.5cm;高77cm 创作年代 明末清初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20,700,000
材质 形制


【备注】
重要私人收藏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罗汉床属于大体量家具,为明清家具收藏中的重器。其源头为魏晋时期的围屏榻和隋唐时的壸门大榻,至少宋代已基本定型,盛行于明清,明时又称弥勒榻,南方至今仍呼罗汉床为榻。罗汉床在古代居室首先是坐具,类似于今之沙发,坐卧其上,可展卷博古。次则陈设书斋等处,小憩也可。
明代文士文震亨有言:“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齐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燕衎之暇,以之展经史、阅书画、陈鼎彝、罗肴核、施枕簟,何施不可,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晚明时期江南文人推崇文雅素朴,反对矫饰,以包括黄花梨、楠木、铁梨木、榉木等在内的文木制作家具,造型简练,以线条营造造型,以文木变幻的纹路为装饰,契合自然,与释道思想相合,,创造了中国家具史上的一个高峰——明式家具。素独板围子罗汉床则是这种以素为美,以文木为饰的代表性门类。
此例三面素围子,大流水纹,时而湍急,时而平缓,起伏变化,又如山峦隐约,云雾弥散,观之不尽,倘若寝卧其上,既能闻到黄花梨淡淡的幽香,又可徜徉于意象万千的纹路变化之中,令人神往。后围子修长,心材靠边,偏二膘料,可推至当年原材料至少在围子宽度1.5倍左右。两侧围子纹路明显与后围子对应,显然是一块厚板剖出。素独板围子的厚度极为关键,考研匠师对比例的把握能力,厚则笨拙,薄则窘迫,此例适中,恰到好处。独板围子两端皆格肩装横抹头,既遮挡独板的横茬,又起到横向管束独板的力学作用,防止变形、开裂。抹头上载榫,侧围子与后围子之间用走马销,三面围子与床座之间则用直榫,有偏早期榫卯结构特征。
床座软屉,边框冰盘沿,下方敛入较多,翻压边线,造型薄而挺。直束腰,鼓腿膨牙,牙板斜撇,看面做成混面,沿边起粗阳线,段微垂洼膛肚,曲线微妙,使得整个罗汉床充满了弹性。牙板挖大弧嘴,与腿足大交圈柔婉交圈。香蕉腿,非大料难以斫挖,末端内翻扁矮马蹄,下方有矮承足,相当于托泥,既仿制底面侵蚀腿足,又将罗汉床整体托起,观感上更体现整体性。
床座底面皮壳老辣,边框、束腰、牙板与相应的腿足处,皆刻以楷书“左後”“左前”“右後”“右前”字样,字体率真,笔画简略,基本上数刀即成,典型工匠刻款,是为了方便组装时准确定位。在束腰上尚见有燕尾销孔,应该是适应拆卸结构的活销,插上后可用于别住牙板后侧,避免变形,可与束腰保持紧密结合。
由于结构和实用需求的变化,历来所见罗汉床,改制或残损者甚多,不少是架子床改制或围子重新配制,原装围子的罗汉床可谓是百不及一。在原装围子的罗汉床中,又以素独板围子者最为少见,推敲其原因:其一,盖侧围板与后围板、围板与座面间用直榫或走马销,经久倚靠后榫卯松脱或损伤,若非谙熟结构、手艺高超的细木工,难以修复。其二,倘是有雕花或装饰的围板,更宜为使用者保留,素板围子对使用者的审美和艺术情趣要求甚高,曲高和寡,反更容易被人抛弃或改作他用。其三,素板围子直材大料,是改制其他家具、乐器等器具的上好“材料”。因此,历来所见素独板围子罗汉床,无论公私所藏者,皆极为少见,保守估计可靠者仅十余件。此床比例适宜,上下皮壳、包浆一致,围子之间、围子与床座之间榫卯打开后可见明显风化、包浆,整体用料纹路、质感趋同,应该是一木一器之作,是难得的原装素独板围子罗汉床。
此罗汉床保存完整,整体比例适当,周身不施雕刻纹路,突出线条美和造型美,刚柔并济,气质内敛,将黄花梨优美纹路和高贵质感显然无遗,宛若君子,堂堂正正,是不可多得的黄花梨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