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4001 清·雍正杨文乾聆训遵行奏折 含朱批

清·雍正杨文乾聆训遵行奏折 含朱批
拍品信息
LOT号 14001 作品名称 清·雍正杨文乾聆训遵行奏折 含朱批
作者 -- 尺寸 23×84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00-2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
材质 形制


提要:护封上题:“五 雍正四年四月初三日,杨文乾训遵行折,硃批四十七字”。
此奏折著录于清《四库全书》以及《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史部-诏令奏议类。
奏折内雍正皇帝朱批:“甚好!侯石礼哈来,可一心竭力为之,务欲实在行通缉盗之法,此为探本寻源之上策。所以朕近日复严饬尔等也。勉为之”。计朱批47字。
是雍正四年四月初三日杨文乾奉旨严查广东省内命案及盗案折,言“再查广东省城盗贼及拎包剪缕者甚多,皆系兵役旗人窝留”,遵圣谕“会同将军及在城文武,不论民兵、旗汉,必逐一编查,彻底清理省会之奸匪”。内有雍正帝名句“养虎放生岂为仁政”等。
是日杨文乾上了两份奏折,是故《四库全书》编撰时,阁臣将两份奏折拼在一起了,故《四库全书》著录完当日第一份奏折,接着“同日又”三字,以下便是著录本份奏折。
又,据《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序文中说:“此等奏折,皆本人封达朕前。朕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且无一件假手于人,亦无一人赞襄于侧。非如外廷宣布之谕旨,尚有阁臣等之撰拟也。”(《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序)可见君臣一一皆亲笔。

注:奏折发源于清朝,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雍正以后普通采用,至大清朝灭亡废止,共历时两百余年。
雍正现存朱批奏折相较于其他帝王存世量非常稀少。最重要的是,雍正完善了清代奏折制度。他钦定了一套和奏折有关的规章,自缮折、装匣、传递,到批阅、发回本人,再缴进宫中,都有一定程序,不允紊乱。这套文书制度的确立,不像某个官衙的设置,虽是无形的,但影响之大远超一般衙门的兴废。
一般公认,清朝十三帝中,康熙、雍正的朱批较有个性,尤以雍正为最。朱批除展示了雍正个性之外,更是雍正勤政的最好记录。雍正对臣子的奏折,并非一翻而过,很多都有详细的朱批。在《雍正朱批谕旨》中,常有雍正深夜批折的记录——“日间刻无宁晷,时夜漏下二鼓,灯下随笔所书”、“灯下批写,字迹可笑之极”、“丙夜灯下逐条省览,一一批示矣”
更为关键的是,雍正对奏折保密的坚持。奏折既然涉及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官员的取舍,也就决定了它的保密性。折子到了内廷,雍正一人开阅,写朱批,不要任何人员参与此事。而对于泄露密折和朱批内容者,雍正则进行相应的惩罚。
雍正晚年,意识到朝廷内外还有很多人怀疑自己是篡位登基后,出于为自己辩护等目的,1732年,他下令将自己的部分朱批谕旨编纂后刊刻分发给大臣。自然,编纂是经过审查和删修。1733年起,《雍正朱批谕旨》次第问世并颁赐臣工,到乾隆继位第三年的1783年全部刊齐。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曾自号破尘居士、圆明主人,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杨文乾(?—1741)汉军正白旗人。字元统,清朝官吏,杨宗仁之子。以监生效力永定河工。康熙五十三年,授山东曹州知州,迁东昌知府。举卓异,迁陕西榆林道。雍正六年,文乾还广东,劾阿克敦勒索暹罗商船规礼,布政使官达纵幕客纳贿,皆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