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387 宋文治 1974年作 扬子江畔大庆花 立轴

扬子江畔大庆花
拍品信息
LOT号 0387 作品名称 宋文治 1974年作 扬子江畔大庆花 立轴
作者 宋文治 尺寸 140×184cm 创作年代 1974年作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512,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年画——扬子江畔大庆花(宋文治作)》,江苏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出版。
款识:扬子江畔大庆花。一九七四年夏写于南京石油化工厂。
印文:宋文治、工业学大庆
展览:“全国中国画/油画美术作品展”1974年。
说明:此作品曾著录于《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宋文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宋文治年谱中。
不久前,我有幸见到了我父亲宋文治先生在文革期间所创作的一幅重要作品一《扬子江畔大庆花》,感到十分兴奋,使我联想起来与这幅作品有关的一些事情。
父亲的这幅作品完成于1974年夏天,是为了参加当年的全国美展而作,为创作《扬子江畔大庆花》,父亲和国画院的几位画家在全国美展的前一年(l973年)夏天赴南京炼油厂写生,当时他们吃、住都在厂里,前后近月余,他们的足迹遍及炼油厂的每个角落。今天,在我父亲的速写本上还能看到当年他所作的大量速写。由于南京的夏天天气炎热,再加上多日的登高奔波,父亲的身体己极度疲劳,终于一天在山上作画时心脏病突发被同事和工厂的工人从上山抬了下来,直送厂区医院进行救治,从此他被正式戴上了患冠心病的帽子。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老先生当年深入生活的态度是非常认真和深入的,也是令我们感动的。
从炼油厂回家以后,经过短期的修整,他即投入《扬子江畔大庆花》的创作。在构思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父亲一反过去作品的常态,大胆采用了以工厂建筑设施为主,以山水景物为辅的构图法。凡画山水的画家都知道这样的画法要求高、难度大,创作起来很累,这对父亲来将也是一次挑战。《扬子江畔大庆花》以南京炼油厂为载体,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精神。为了更加突出炼油厂的宏伟气势,作品果断采用超大尺寸(140cm*184cm)。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先在原大的素描纸上认真详细的用木炭条打稿,为了把复杂的建筑结构搞准确,父亲在草稿上反复进行修正,草图完成之后再进行拷贝,然后进入正稿的创作。由于一样大的尺寸父亲同时画了两幅,因此,作品创作的周期很长,为了使作品能具有艺术感染力,在前后将近一年中,父亲花费了很大的心力。今天我们看这两幅作品,炼油厂建筑主体基本一致,都采用了工整、宽厚的线条进行勾勒,并以水墨烘染明暗以加强其立体感,厂区周边的山麓则以双勾夹叶树加以衬托,画面远处所停泊的大庆轮和近处“工业学大庆”的标语以烘托作品的主题。两幅作品的主要不同之处是炼油厂周边的山麓一幅是秋色,另一幅是春色,两幅作品水平相当,均属于我父亲的创新之作,也是我父亲生平所创作的重要经典作品。其中的一件作品参加了1974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美展(可惜当年美展的图录已无法找到)。
文革以后,《扬子江畔大庆花》(秋色)赠送了相关单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件作品。另一件“春色”的作品于1989年冬捐献给太仓宋文治艺术馆。
—宋玉麟
2008年4月写于南京
这幅《扬子江畔大庆花》,是宋文治先生1974的作品,当时我们就已经知道,他为画这张画,到长江边上的炼油厂体验生活,住了一段时间,观察、访问、最后定稿再画,画到一大半的时候,因为过于疲劳心脏病发作了,可见他为此花费了多少心血!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工业题材和江南山水的合体。这样的题材,只产生在两个时期,一是解放初期,改造中国画,到工厂、农村进行写生的时期,第二个时期就是文化大革命,强调绘画要为政治服务、为工人、农民服务。用中国画直接表现工业题材,这张画是个典型。图前所绘是炼油厂的建筑、机械设备,画得非常规整逼真,甚至有立体感。在中国画的技法中,这是有相当难度的,线条都是笔直的,且粗细一致。中国绘画当中,有一种画科,叫做界画,以前用来描画很繁复的建筑。此图的机械的部分,应该说是借鉴了传统的界画手法。补景部分的江南山水,长江和江边的山和田,也有作者的创意。
炼油厂靠近南京的栖霞山,栖霞山的枫叶、红叶很出名,“秋栖霞”,是南京重要的一景。秋栖霞出名,就是因为它有很好的枫叶,但并不像图中这么多,这被夸张了,几层山峦过去,都是红叶。这红叶用一种双钩的方法绘制,这种双钩的方法又不像传统的枫叶的钩法,有了变化,颇富装饰感,这是他的一种创造。可以说,在这张画上,不仅仅可以看到作者借用界画表现工厂机械的成功,试看画面上很粗的机械线条,一笔下来,像写铁线篆一样,不能说不是他的创造;第二,在画的补景上,在画枫叶的方法上,他采用双钩填朱砂来表现,为了与前景规整的机械线条相适应,这不同于古人,是一种创新。这件作品从总体来讲,1、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强调“抓革命、促生产”,强调“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画面上有一方印“工业学大庆”,用简体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2、这也是江苏绘画很重要的特点,新江苏画派的主要特点。既能够将非常复杂的以往传统绘画完全没有表现过的新鲜事物,与清纯的传统技法,较为和谐、协调地结合在一起,甚至结合得天衣无缝。这也是新江苏画派当时之所以在全国一炮打响的重要原因。这件作品在宋文治先生绘画历程中,应该说是这段时期突出的代表,是他竭尽努力的巨制。
——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