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81 何家英 2008年作 秋水 镜心

秋水
拍品信息
LOT号 0681 作品名称 何家英 2008年作 秋水 镜心
作者 何家英 尺寸 163×71cm 创作年代 2008年作
估价 700,000-900,000 成交价 RMB 1,456,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款识:秋水。岁在戊子何家英画。
印文:何、何家英印、林栖精舍、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艺术简历:
1980年 《春城无处不飞花》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二等奖,天津第二届青年美展一等奖。
1983年 《山地》获天津第三届青年美展一等奖。
1984年 《山地》、《十九秋》入选第六届全国大展优秀大奖。
1988年《酸葡萄》获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金叉大奖;《易水河畔》获中、日国画合同展金奖。
1989年《魂系马嵬》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1991年《秋冥》获当代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一等奖。
1993年 参加“1993年度美术批评家提名展——水墨部分”。
1994年 在澳门举办“何家英画展”,在广州举办“何家英人物画展”。
1997年 《桑露》获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大展银奖。
1998年 参加“中国美术20年启示录”展览,参加“跨世纪中国画名家21人展”。
1999年 在香港举办“何家英画展”。
2000年 参加“世纪之门·中国画邀请展”;参加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季传统与变革——中国现代水墨画和雕塑展”并在欧洲巡展。
2001年 参加法国巴黎“中国风格展”;参加文化部在巴西等国家举办“中国现代绘画展”,参加“百年中国画展”。
2002年 在广州举办“何家英画展”;参加“世纪风骨·中国艺术50家展览”。
2003年《幽谷》、《心语》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天津优秀作品十人展”;参加“开放的年代——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纪念展”;参加“今日中国美术大展”获最受观众欢迎奖;参加“北京国际双年展”;参加韩国汉城世宗文化会馆举行的“汉城·中国书画艺术展”获金奖。
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07年 获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艺术贡献奖。
四次连获天津鲁迅文艺奖——优秀作品奖。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得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学会副会长,天津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天津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天津画院院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的画,偏重于女性描绘,这其实很难,因为容易“俗”。原因是,这种题材,作者和读者都极易坠入一种思维定势:把女人当美人看。女人一变而为美人,其原有的丰富和自然健康的内涵就被弃置,代替的是娇饰和做作的外观,于是就千手雷同,千人一面,西施、王嫱长得一样,秦娥、赵姬了无区别,特别概念,也特别俗气。我很警惕,也一直规避这种取向。必须求异,要充分刻画,从外在形象到精神气质,体会其微妙之异。古人讲“摄生动质,凝神描画”,更多的则是主观的赋予,这并不矛盾。法国文学家法朗士说:“关于但丁,关于莎士比亚,我讲的是我自己。”说是说,他讲的但丁、莎士比亚是他自己观照下的但丁、莎士比亚。循此我也可经说,我笔下的对象是我内心世界的表达,我必须要赋予对象以我的思想、感情、格调、这才是我的画。比如,不管我所画对象多么不同,但她们一例都有一种高洁的气质、伤感的情绪,而我的人生体验里,总觉得这是最美的,或者说,在我的审美理想中,有一种情操上的取向,而我将其赋予她们。将这些想法写出来,目的在于给读者树一个箭垛,接受不同方向的批评,用以指导我将来的创作实践。下一步我将要做的工作是将近“衡中西以丁融”继续深化,或可叫“权工写以相合”。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工笔人物画不仅要大方,而且要大气,要味厚、力厚,浑然有势,我甚至想把古代壁画的一些效果引入,即尽可能地使工笔人物画的气象宏大起来。当然,这仅仅是些想法,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按照上述想法画出画来,把思路化为笔痕。 ——何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