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94 清乾隆 缂丝八仙道袍

缂丝八仙道袍
拍品信息
LOT号 2094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缂丝八仙道袍
作者 -- 尺寸 长175.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350,000-550,000 成交价 RMB 392,000
材质 形制


缂丝与刺绣一样,是两种高级的丝织工艺,远在宋代即已分化为偏重实用和偏重欣赏的两大类别。宋代缂丝技巧已非常高超,以定州所产最为著名。庄绰《鸡肋篇》云:“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如妇人一衣,终岁可就。虽作百花,使不相类亦可,盖纬线非通梭所织也。”
发展到明清,不但其实用性日益繁艳多彩,而且更为突出的现象是其欣赏性愈加绘画性。入清以后,采用广幅手织机已成为缂丝业的普遍现象,从而能够依照书画天地原幅由上而下纵织,较之由下而上的传统制造方法更为合理。乾隆之际缂丝一度极为风行,宫廷装饰皆以缂丝为之。风格则由绚烂趋向娴雅,手法细腻,色彩精丽,技法上更扩大了合色线的应用。
此件清乾隆缂丝八仙道袍依照传统款式和色彩,袖长随身,以玄色为底饰金丝彩线织造而成,设色古雅、图样丰富,寓意福寿吉祥。
正面衣襟处饰有以海屋、松石、蝙蝠、灵芝、花卉等环绕的龙虎二神兽,造型灵动、颇有生机。下摆对称绣有二展翅欲飞的仙鹤,两袖以八卦纹、杂宝纹、蝠纹交织组合装饰,为典型的吉祥纹样。
背面装饰极其丰富,花纹图案繁而不杂,仍然以中国典型的中心对称方式构图,中间为双龙托一七层宝塔,成三角形,四周环绕饰以金圆点,并将五岳的符号及“寿”字装饰其间。其中,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传说中群神所居。古代帝王尊五岳为王、为神,多前往祭祀。道教亦视五岳为神。并与五行、五方、五色、四季等联系在一起,而每岳皆有岳神率仙官、玉女治理其它,对它极为信奉、尊崇。上述从左到右依次为: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
背面图案近领口处,有两圆圈,内各绘以月精玉兔和日精金乌,他们与下摆处的“海屋添筹”及飞舞的仙鹤构成统一的图像系统,表现仙鹤掀筹飞向海上瑶台为西王母祝寿。而“海屋添筹”作为一典故,不仅常见于服饰装饰纹样中,也常见于瓷器等工艺品的装饰图纹中,旧时用于表达祝人长寿的美好愿望。
其中,“海屋”为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即筹码。这个典故出自于宋苏轼的《东坡志林 · 三老语》卷二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意思是:曾经有三位老人相遇,有人问他们的年龄。一人说:“我的年龄已记不清了,只是记得少年时候和(开天辟地的)盘古有交情”。又一人说:“当海水变成桑田时,我就放一个筹码来记录一次,到现在我的筹码已经满十间屋子了”。另一人说:“我吃的蟠桃,都把桃核扔在昆仑山下,现在已经和昆仑山一样高了”。
有趣的是,在海屋添筹图样中,卍字纹与蝠纹掺于涛涛海浪之间,“卍”虽本是一种原始符号,起源于亚洲中部和东部新时期时代的彩陶文化时期,可能与原始宗教萨满教有关,因后世佛教取其符号代表“轮回”,为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梵文名室利靺蹉洛刹曩,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古时译为“吉祥海云相”。唐武则天长寿二年定读此符为“万”,从此卍便识为万字。后在明朝末期及清代时期的工艺品装饰中流行起来,其卍字的四端可作四方连续展开,形成卍字锦纹,连绵不断,俗称“万不断”或“万字不到头”,以寓长久不断之意。将佛教禅宗图纹融入道教图案系统之中,表现了其特殊的时代性,该道袍在研究清代宗教中具有其特殊价值。
而在双龙托塔图的外围,又绘有典型的宗教纹样八仙纹,并在间隙中再饰以暗八仙纹,展现出整个道袍装饰的浓厚道教色彩。八仙是指八位传说中的道教神仙,即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习称八仙纹或八仙图。这种题材盛行于明代中期、尤以嘉靖、万历两朝为甚,清代沿袭该习俗,在工艺品上亦多以此纹为装饰。因帝王和上层社会倡行道教,所以八仙纹流行于宫廷与民间,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图样。直至清康熙朝八仙纹亦很盛行,并开始流行暗八仙纹,即由八仙纹派生而来,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持物代表各位神仙,而不出现人物。暗八仙以扇子代表汉钟离、以宝剑代表吕洞宾、以葫芦河拐杖代表李铁拐、以阴阳板代表曹国舅、以花篮代表蓝采和、以渔鼓(或道情筒和拂尘)代表张果老、以笛子代表韩湘子、以荷花或笊篱代表何仙姑。暗八仙的纹样装饰从清康熙朝始盛,并流行于整个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