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148 清乾隆 御制掐丝珐琅三联卷轴盒连方琮 董诰 谢遂山水书法 人物手卷三卷

御制掐丝珐琅三联卷轴盒连方琮 董诰 谢遂山水书法 人物手卷三卷
拍品信息
LOT号 4148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御制掐丝珐琅三联卷轴盒连方琮 董诰 谢遂山水书法 人物手卷三卷
作者 -- 尺寸 盒长19.2cm;手卷13.8×62.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5,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11,20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驰骋古今——中国艺术的仿摹与创新》,香港东方陶瓷学会2006年第272页,图157

来源:美国藏家旧藏;
香港苏富比2004.4.25 Lot85
展览:《驰骋古今——中国艺术的仿摹与创新》,2006年10月,香港东方陶瓷学会、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联合举办
此盒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而成,设计制作极为精巧,为三联书卷式造型,可谓匠心别运。三联书卷式盒的底色、纹饰各不相同,分别为嫩绿、宝石蓝、天蓝釉色,纹饰为缠枝皮球花卉及锦地钱纹,风格华丽,掐丝填料一丝不苟。三卷轴可由一端分别抽拉打开,内暗藏手卷三件,内筒亦通体鎏金,极为富丽,宫廷皇家气息浓郁,故宫专家论定为造办处精制之物。内藏的三件手卷保存完好,装帧风格如出一辙,回纹锦绫装裱,黄纸墨书题签,原配白玉别子,亦是典型宫廷风格。此盒及手卷体量精巧,当为案头随手把玩欣赏之用。类似此种书卷式盒的书画包装,在清代宫廷特别是乾隆时期非常典型,并有多种雕漆等多种形式,而设计多为开合式,如此件抽拉式则十分少见,且最于隐蔽的机巧和趣味,而难能可贵的是此件盒内原藏的书画仍能完好保存。北京故宫有类似掐丝珐琅三联画盒收藏(见附图),但其中原装书画亦已散失,更见本拍品原装原套保存之难能可贵。检视目前资料,拍卖市场应仅此一件,可谓珍稀之至。
内藏手卷一,董诰《临孙虔礼书谱》,水墨纸本,共23行,每行6字,共133字,全文如下:味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
行文运笔潇洒自如,飘逸沉着,刚健婀娜,后题“孙虔礼书谱”、“臣 董诰敬临”,钤“诰”白文、“敬事”朱文连珠方印。董诰(1740年-1818年),字雅伦,号蔗林。浙江富阳人,工部尚书董邦达之长子。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四库全书》副总裁。他奉职恭谨勤恳,守以敦笃,故甚为皇帝垂爱关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上疏乞休,以太保大学士致仕,是年十月病卒。谥文恭。孙虔礼,(生卒年不祥),字过庭,唐时人,草书极精,深得二王韵致。有《书谱》传世,主张“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深得书法之旨趣,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是书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并且文词华美,文书皆佳,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题签。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此董诰临本,取《书谱》中孙虔礼记述自己临学精研书法,得睹钟张羲献等先辈墨宝时的感受,辞藻极为富丽华美,而笔力也颇得其中几分趣味。董诰书法甚为乾隆赏识,如乾隆颇为喜爱的《御笔仿倪瓒狮子林图卷》,此卷钤有乾隆帝及内府印多达四十余方,乾隆御笔题诗三十二首,可见乾隆对此卷的珍爱之深,而此卷卷尾即有董诰奉敕补书的楷书《御制再题狮子林十六咏》,字字结构工整,法度严密,可见乾隆对董诰书法的欣赏。
手卷二为方琮《江山平远图》,纸本设色,画面通景式构图,左侧崇山峻岭,涧水奔流,中部远处高山耸立,近处松柏苍翠,柳荫垂岸,右侧江水辽阔苍茫,岸边点缀有小桥屋舍,远处大部留白,意境深邃高远,一派幽静雅致去处,体现着文人崇尚自然的典雅情趣。卷末属楷书“臣方琮恭画”款,钤“臣”白文、“琮”白文连珠印。方琮,生卒年不详,字有璜,号石头,浙江人(又作字黄山,安徽歙县人),善山水,山水宗黄公望,从学于张宗苍,深得其传,供奉内庭,为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其姓名见于画史记载,如胡敬所著之《国朝院画录》卷下云:“方琮,字黄山,张宗苍弟子,工山水。《石渠》著录四十有八。”以方琮在《石渠宝笈》如此多的著录数量来看,我们可知他是一位受到乾隆皇帝喜爱的、重要的宫廷画家。据清宫档案记载,方琮曾多次奉乾隆御旨与郎世宁合作绘画,如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五月初七日,郎世宁、方琮奉命画白鹰绢画一幅,方琮画树石;又如曾与郎世宁合作为“瀛台听鸿楼”下东墙画《丛薄行诗意画》。郎世宁去世后,方琮成为乾隆中晚期宫廷艺术的重要担当者,画作遍及紫禁城、中南海和圆明园。乾隆为母亲八十大寿历四年而成的乐寿堂大型玉雕“丹台春晓”(俗称“寿山”)即由方琮主持画稿设计。据考方琮画作曾蒙御题诗多达近七十首,全部收于《清高宗御制诗全集》,如《题方琮山水诗》云:“画家笔法学宗苍,气韵居然合渺茫。小幅山川称游目,竟叫难辨孰王羊。”诗中对方琮的小幅山水画评价极高。现北京故宫三希堂内与乾隆御座相对的西墙上即悬裱有方琮绘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的一副山水帖落,亦见于档案记载:“十一月初八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向西画门,着金廷标起稿,郎世宁画脸……南面着金廷标画人物,北面着杨大章画花卉,东西二面着方琮、王炳画山水。”三希堂作为作为乾隆收藏自己最为珍爱的三幅书法的书斋,布置陈设自然格外用心,方琮画作能够悬挂于此,与倚坐于榻上的乾隆皇帝朝夕相对,可见乾隆确实对他格外青眼有加。
手卷三为谢遂《松巗仙奕图》,纸本设色,苍松树荫下二老者对坐弈棋,另一老者双手抚膝,似在冥思,身后另一老者手抚苍松向远处眺望。整个画面意境悠远,清新雅致,皴擦点染,十分精细,尤其是四位老者的衣着神态,极为生动传神,可见宫廷绘画精致典雅的画风,卷尾题“臣谢遂恭画”款,钤“臣”白文、“遂”白文连珠印。
谢遂,(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8世纪中期)。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家,擅长画人物、楼阁,画风细腻,有《职贡图》和许多描绘园林楼阁的作品传世。其最为重要的《职供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四卷,为西洋、外藩、各地边疆民族图像等,俱就沿边省分各督抚进呈图样,以地相次,分卷绘制增补而成,有汉、满文图说及题识。是一套瑰丽的中外民俗画史,由于清朝政府积极促进边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各民族日益融合,奠定我国多民族的基础,《职贡图》的绘制充分反映了乾隆皇帝对东西洋各国、朝贡属邦的贸易政策,以及对边疆地区的民族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此幅《松巗仙奕图》设色柔雅,笔触细腻,当为谢遂的典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