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2382 清 “咸丰元宝宝泉当百”之“缶宝■贝”版雕母一枚

“咸丰元宝宝泉当百”之“缶宝■贝”版雕母一枚
拍品信息
LOT号 12382 作品名称 清 “咸丰元宝宝泉当百”之“缶宝■贝”版雕母一枚
作者 -- 尺寸 -- 创作年代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322,000
材质 形制


清 “咸丰元宝宝泉当百”之“缶宝■贝”版雕母一枚,直径:50.7mm;厚:4mm。极美品
天津重要古泉家旧藏
雕母,也被称为祖钱,并不真正参与流通交换,只是在翻砂铸钱过程中使用的钱形模具。我国最早采用范铸法铸钱,是先直接在砖石上刻模,后用铜石等材料制成母范,再用母范翻铸大量子范铸钱。范铸法一直沿用到宋代。到了北宋时期,母钱翻砂法完全取代了范铸法,其后此法延续近千年,直至清末才被机器冲压法所代替。关于清代雕母制作过程的文字记载非常少,清人鲍康的《大泉图录》、王庆云的《石渠余纪》有祖钱制作的记载。以后者较为可信,因王庆云是道咸时的官员,曾在咸丰时,任户部左侍郎,即中央政府主管财政税收、货币发行的官员,其应熟知钱币的铸造过程,其描述应当比较准确:首先铸成钱形铜饼(无文而圆),然后再加以雕刻。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因外国列强进逼及国内太平军的兴起,清王朝危机四伏,财源枯竭。为解决国库空虚问题,清政府不惜破坏祖制,开铸不足值大钱。当时全国28个钱局先后铸造咸丰大钱,一时间,自一文至当千,大小面值十数种,朝令夕改,钱体与面值大小倒挂,出现了中国货币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鲍康《大泉图录》对咸丰朝铸行大钱如是记载:“咸丰三年,军务日滋,滇铜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大钱。训防王大臣续请铸当五百、当千。……”
咸丰元宝就是虚值大钱之一种,咸丰朝宝泉局所铸钱咸丰元宝有“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等五种面值,又可根据钱面文字中“宝”字区别分为不同版式。由于雕母本身不参与流通,而且被严格控制,极少流出。因其制作极美,为钱币收藏者竞相追逐的目标;从清末民初到现在,经数代人不遗余力地大力搜罗,雕母大部分或流出海外,或入捐各大博物馆,市面上能见到的开门见山的雕母已稀如星凤。
此枚“咸丰元宝宝泉当百”雕母,钱体厚重,轮廓周正,质地细密,包浆老旧,锈色自然;钱面文字“咸丰元宝”四字直读,钱背纪值“当百”上下直读,满文“宝泉”两字左右横读;文字雕工精湛,字口深峻,如斧削刀切,钱文舒畅,富有神韵,字体规整,立体感强,当出自大家之手笔。(上实物图)
此枚“咸丰元宝宝泉当百”雕母为“缶宝贝”版式,该版式诸谱未载,然在流通钱币中可见(下图子钱),可佐证此版雕母已经开铸,以此为母本的铜钱有极少量的流通。加之其品相上乘,且可与流通币相印证,实属咸丰钱币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