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789 徐悲鸿 1941年作 春山十骏图 镜心

春山十骏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789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1年作 春山十骏图 镜心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33.5×179cm 创作年代 1941年作
估价 9,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 15,12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艺术家》杂志,P124-125,第九卷,第六期。
款识:四皓九老七贤会,此幅应为八骏图,多写几骏来凑数,其中驽骀未全无。曼士二哥一笑,卅年秋,弟悲鸿。
印文:悲鸿
说明:上款为徐悲鸿之好友黄曼士先生。此拍品经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并被收录于徐悲鸿纪念馆审编,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组织出版的《徐悲鸿作品集》中。
《春山十骏图》曾在中国国内2003秋季拍卖会上以627万元拍出,创下当时徐悲鸿中国画作品拍卖纪录。此幅画幅不大,却是徐悲鸿一生可数的力作之一。其特点:一是一图有十骏,这在徐悲鸿作品中极为罕见;二是十骏形态各异,奔跑、跳跃、翻滚、饮水,马的形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背景丰富,图中展现的春日山坡,绿意盎然,一派生机。
1941年8月,徐悲鸿来到新加坡,为赴美参加“中国现代第一流画展”进行创作。为感谢新加坡众多好友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徐悲鸿同时也绘製了一些作品赠与友人。《春山十骏图》是画家赠给新加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经理黄曼士的,後者被画家称为“平生第一知己”。
从1925年到1942年间,徐悲鸿曾多次到新加坡,都是住在黄家的江夏堂,为黄曼士画了百馀幅画作。当时徐悲鸿画得最多的就是马,时有“万马奔腾江夏堂”之称。这万马之中,有立马、奔马、饮马,但群马却不多,十骏则更为稀罕。
《春山十骏图》是以横卷形式展开的十匹骏马,从右至左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是两匹奔马,一正一侧,正向画面中心跑来;第二组是四匹休息的马,一站立,一打滚,另两匹扬头挺立,神态十分警觉;第三组亦为四匹,其中三匹在水洼边饮水,稍远的一匹小马正朝它们跑来。整个作品的背景是横向起伏的丘陵和远山。可以看到,作为主体的十匹骏马,也和《愚公移山》中的人物安置一样,大抵都处在一条随着视点移动的平行线上,即基本是平面上的动态横向结构。但在这个大结构之下,它们又有小结构上的变化:处于中心位置的两匹立马离观者最近,两侧的各四匹稍远一点,且都有疏密、远近、大小的不同。背景的坡地和天空层层远去,极具纵深感,但它们对整个画幅的平面式横卷构成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即仍然是我们在《九方皋》、《愚公移山》中看到的那种包含着焦点透视的平面结构。
—摘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华天雪
此幅奔马集徐悲鸿“横式”奔马的多种经典元素于一身,马之头部刻画细致入微,眼、鼻、嘴、耳皆栩栩如生,马身细长,颈、胸、肚、臀、腿处比例精确,虽瘦骨嶙峋,却有一种四蹄生风的力量感,马尾与颈鬃飘动飞逸,笔墨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徐悲鸿对马观察入微,除表现马的跃动奔跑外,还致力于表现马闲适时候的状态,或搔不着痒处,或双马嬉闹,此幅中二马在水边嬉戏,一马仰面,四蹄朝天,另一立马低头与之厮磨,二马缠绵在一起,宛如情人,极有情趣。
群马饮水的场景在徐悲鸿画马题材中不为多见,画中三马低头在一湾水中争饮,中间一匹马与左侧马抗颈相争,却挤不到位置,似乎急不可耐,远处一匹马正奔来加入这一湾水的争夺,画面截取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生活场景,饶有趣味,马低头的角度很难把握,但画家以准确的笔墨表现出了马的结构比例。
立马为徐悲鸿最为娴熟的题材,此场景为二立马对望,似有交流,前者以水墨为之,虽为背影,然以大笔扫出,率意之中显示出马的彪悍,後面立马以赭石敷色,鬃毛略短,颈项亦略细,与黑马的粗壮形成对比。二马腿部拉长比例,精神矍铄,是画家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商山四皓”与“会昌九龙”为中国传统人物画题材。商人四皓是汉初四位八十有馀的贤者,即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因避秦苛政入商洛山退隐 ,後被吕后用张良计策请出辅佐太子;会昌九老则为记述唐会昌年间七位耄耋贤者的尚齿之会,七老相顾醉饮,并赋诗记之,其年夏,又有二老加入,合称九老,后这种反映致仕生活的尚齿之会延至北宋成为习俗。将四皓、九老绘制在一卷上的做法自宋始有,据画史著录,李公麟即曾绘过,辽宁博物馆藏有南宋无款《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合卷,当为此类题材最早的绘本。画者多用此题材反映德治、隐逸思想和孝道观念,徐悲鸿以马象征高寿贤者,是为创意,而电题中记应为八骏,复有十骏,则多半为一种自由组合的数目。